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文献评述

时间:2022-05-16 06:02:07

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文献评述

摘 要:随着公允价值的引入,公允价值的问题日益变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它的顺周期效应近年来也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对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研究逐渐增多。该文从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两个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的研究方法与结果进行了回顾,并作了简要的评述和展望。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文献评述

公允价值一直是近些年来学术界和实务界热议的话题。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也是比较早的。但对于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而且时间也较晚,国内的研究更是从次贷危机之后才逐渐显现。顺周期效应和反周期效应是经济学用于描述经济数量与经济波动相互关系的术语。如果经济数量与经济波动保持正相关关系,说明存在顺周期效应,反之则存在反周期效应。

一、文献综述

(一)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的研究

有关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代表性研究主要包括巴斯(Barth,2004)和欧洲央行(ECB,2004)。巴斯的研究指出,公允价值的运用加剧了财务报表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有三种来源,即固有波动性、估计误差波动性和混合计量波动性。与巴斯的主张相反,欧洲央行指出,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将不恰当地加剧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波动,可能降低银行应对不利经济环境的能力;但也存在积极方面的作用,如FFVA在信用风险估值方面会运用一些更好的方法,以便更及时的确认资产的价值。

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O’Hara(1993)分析了对于到期贷款按市场价值衡量的影响,并且发现盯市会计系统的使用将会增加长期贷款的利率,因此引起贷款者趋向于使用短期贷款。Plantin,Sapra and Shin(2004)分析得出按历史成本计量会导致无效率而按盯市定价则会导致价格的随意变动,从而影响决策的最优化。Strausz(2004)指出盯市会计可以缓和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这会对银行流动性产生影响。Freixas and Tsomocos(2004)认为盯市会计弱化了调整跨期波动的作用。Burkhardt and Strausz(2006)的研究表明盯市会计会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进而增加流动性并加剧风险转换的问题。Allen and Carletti(2006)探讨了金融创新如何在不同行业之间相互影响及其如何降低福利。他们把银行作为产生传染效应的主要来源来研究其流动性的波动结构。

(二)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的研究

1.国外研究

Plantin et al(2007)分析了历史成本会计和盯市会计的优劣,他们认为历史成本会计由于忽视了价格信号因而在信息反映上是无效的,虽然盯市会计在信息反映上是有效的,但在发掘现行市价的信息含量时,却增加了额外的与基本面无关的干扰因素从而加剧了价格波动。Allen and Carletti(2008)认为盯市会计具有潜在的传染效应并可能引发顺周期效应。Matherat(2008)也论证了公允价值会计在经济繁荣和经济萧条时期对宏观经济波动性的影响,并呼吁各国央行主动作为,与准则制定者、监管者合作,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Laux and Leuz(2009)则声称,最近关于公允价值的争论,许多观点是存在质疑的,亟需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更多的经济分析。例如稳健性与可靠性之间的权衡。作者认为,设计一个基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稳健性规则,设置明确详细的要求,比运用历史成本能更好的解决会计系统的金融稳健性问题。

2.国内研究

黄世忠(2009)通过会计准则对银行的交易帐户和银行账户的计量目标与计量要求的分析得出了银行业产生顺周期效应的作用机理,并且分析这种顺周期效应是通过资本监管、风险管理和心理反应这三种机制传导的,三种机制是彼此相互影响的,其在FASB、IASB、FSB、MF和英国金融监管局(FSA)提出的应对策略中,从会计层面和监管层面分析了这些策略的利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黄亭亭(2009)区分了公允价值与公允价值计量,澄清是公允价值计量而非公允价值原则本身存在问题,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性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分别从理论建设、完善市场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加强会计稳健性研究与实践这四个方面给出了建议。刘贵生(2009)运用实证的方法收集了我国A股上市的14家银行2007年的财务报告为样本,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财务波动性的影响。得出公允价值计量从总体上尚未对我国上市银行的业绩造成实质性影响,但对个别上市银行的财务波动性造成了较大影响的结论。作者运用大样本数据对银行业的财务波动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简评与展望

上述外国研究中,Allen and Carletti及Plantin,Sapra and Shin是借助模型进行定量研究;在国内的研究中,刘贵生运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余文献基本上采用定性分析,因而还不足以提供公允价值会计是否产生顺周期效应的决定性经验证据。

通过以上的回顾与分析,学术界对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此,笔者针对公允价值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首先,在非活跃市场中,政策制定者可以补充修订公允价值应用指南,使对公允价值的确定更加谨慎;在财务报表的披露中,增加公允价值的相关披露和报告要求。其次,FASB和SEC的工作应紧密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在资料整合与完整的信息披露方面。最后,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及应用能力,合理作出估计与分析。对于我国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性的研究要从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情况出发,研究中国在这方面的共性与个性,并提出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J].会计研究,2009,(11).

[2]A.Enria,et al.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stability[M].ECB,2004.

上一篇: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信息化技术对财税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