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5-16 05:23:49

46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发生出血的相关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进行分娩并发生产后的46例出血产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导致46例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产妇出血多发生于分娩后2 h以内,经过及时的处理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后,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为子宫收缩乏力,根据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可降低产后出血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病因预防;护理;对策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的急症之一,为分析出血的相关原因及护理措施,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产后出血患者46例,年龄18岁~45岁,平均(25.0±2.5)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10例,有4例为双胎妊娠。产妇孕周36~40 w,平均38 w,剖宫产12例,自然分娩34例。

1.2产后出血诊断标准及出血估量法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1]。产时出血量采用直接收集(盆接法)加浸血会阴垫和纱布称重(已知原重量)所得重量按血液比重1.05换算成毫升数[2]。

2结果

2.1产后出血情况 出血量:500~1000 mL的产妇为31例,1000~1500 mL的产妇为6例,1500 mL以上的产妇为3例。出血时间:2 h以内为25例,2~24 h为5例。

2.2产后出血原因 46例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29例,占63.04%,胎盘因素9例,占19.57%,产道因素6例,占13.04%,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2.17%,其他原因导致1例,占2.17%。根据数据分析,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其他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产道因素、凝血功能障碍。

2.3产后出血患者的转归 检查患者产后宫缩、出血情况及出血原因。对宫缩乏力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立即徒手按摩产妇子宫并同时应用宫缩剂,缩宫素20 U肌内注射或缩宫素20 U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滴注,以刺激子宫收缩,压迫宫底排除宫腔积血;胎盘、胎膜残留者行清宫术;对经产道分娩时,若胎儿胎盘娩出后,阴道持续流鲜血,应考虑软产道损伤,处理按解剖结构层次缝合撕伤处。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如发现患者有休克,快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如输液、输血等措施。

3讨论

3.1产后出血的原因 ①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宫缩乏力,46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宫缩乏力29例,占63.04%,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3]。同时产妇临产后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或使用镇静剂过多也是影响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和缩复功能造成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②胎盘因素9例,占19.57%,包括胎盘滞留、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因素、影响子宫收缩,从而引起血窦不能关闭而引起子宫出血[4]。反复多次人工流产是发生胎盘、胎膜粘连的主要原因[5]。本组有引产或流产史37例,占80.43%。③软产道裂伤3例,占6.52%。产妇过早用力、宫缩过强或滥用缩宫素,胎儿娩出过快,或胎儿过大,导致软产道损伤而致产后出血。

3.2产后出血的预防 ①加强孕产妇健康教育,消除孕妇对孕期和分娩时的恐惧心理,同时推行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免多次人工流产手术防止胎盘、胎膜粘连。②重视孕妇的产前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及时筛查出妊高征、双胎、巨大胎儿、羊水的多少、胎盘发育等高危产妇,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及早防范,产后出血的发生。③加强产时监护,要严密观察产程,特别是对第三产程积极管理,胎盘娩出后,应按常规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若怀疑有胎盘、残胎膜残留,立即行B型超声检查确定,并行刮宫术。④加强对产后的管理。要严密观察产后出血量。

3.3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①分娩前,做好产妇的孕前、孕期和产前的健康教育,指导产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同时分析产妇的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并根据产妇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予产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②分娩时,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并给予产妇精心的护理,向产妇讲解充足休息的重要性,补充营养的重要性,并让产妇及时排空膀胱。③分娩后,让产妇在产房内休息、观察约2 h,同时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情况和阴道流血情况,指导并鼓励产妇尽早解小便,以免膀胱膨胀影响子宫收缩。如发现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应立即采取对产妇进行子宫按摩并遵医嘱给予促子宫收缩药物,促进子宫收缩,如果产妇发生阴道大量出血,应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做好配血准备,以备必要时及时给予输血,并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最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临床上需要对产妇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根据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44.

[2]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中国妇女产时及产后24小时内失血量调查[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7,22(2):316.

[3]郭惠.255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97-98.

[4]刘晓丽.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66-67.

[5]魏清贤.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4-45.

上一篇:14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干预观察 下一篇:耐多药肺结核的X线影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