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女生的特点与教育管理策略

时间:2022-05-16 10:59:06

艺术院校女生的特点与教育管理策略

摘 要:在实证调研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分析指出,艺术院校女生数量多,比率高,形象气质出众,职业迁延能力强,就业和职业发展优势明显,主流价值观健康向上;但也存在虚荣心较强,易受外界不良诱惑侵扰等问题。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应把握这些特点,因材施教,因材施管,为她们健康成长成才提供策略支持。

关键词:艺术院校;女生;特点;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5-0158-04

艺术院校女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教育工作者只有把握这些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因材施管,为她们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策略,培养良好的智能和品行。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艺术院校女生的特点,《艺术院校女生教育管理研究》课题组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和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为样本,于2010年9月-10月,对中高年级女生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自我认知、审美观、价值观、婚恋观、择业观、压力因素等。总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32份,回收率89.23%。同时课题组还就需要了解的问题先后召开了一线资深管理老师座谈会、女生座谈会、男生座谈会和往届毕业女生访谈。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多角度的了解调研以及多年教育管理实践的反思,我们对艺术院校女生这一引人注目群体的特点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有了比较客观、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一、艺术院校女生特点

(一)数量多,比率高,是校园中的主导群体

从性别分布来看,女生占去了艺术院校的大半壁江山,尤其是在表演艺术大类专业。这次我们调取了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大学传媒与影视艺术学院3个学校(院)的数据,情形基本一样,女生比分别为74%、76.83%和58.44%。这一比率在不同的专业又有一定的差别,舞蹈表演、戏剧表演、服饰表演、播音主持等专业女生比更高,一般在70%左右,舞蹈专业女生比更高达80%以上;美术、影视等综合类专业男女比率相对平衡,女生比一般在 55%左右。数量上的优势使得女生成为艺术院校中的主导和中坚力量,无论是在各级学生会还是社团组织,无论是在正规舞台演出还是课余文体活动中,最为活跃和显眼的都是女生。形成艺术院校女生多男生少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偏见:社会普遍认为男孩子学艺术难有大出息,而女孩子学点艺术即便没大出息,提高了艺术素养也是有着多方面益处的。

(二)形象气质出众,在人际交往、就业和职业发展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艺术院校在选材时本身就有一定的形象要求,加之艺术氛围的长期熏陶,即便长相平平的也慢慢会变得有“艺术气质”。对此,艺术院校女生自身也是非常认同的。调查中,认同值有82.76%。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17.24%的人投了反对票,认为她们中长相“普通的也有不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艺术院校也有一些对形象要求相对没那么严格的专业,如器乐、美术等,另一方面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伴生物。有意思的是,虽然艺术院校女生有普遍的形象优势,但这帮女孩子们对美的要求却高于现实,希望自己更漂亮。调查中,我们设了这么个问题:“你对自己的形象气质是否满意?”结果仅7.33%的人回答“很满意”,45.26%的人回答“比较满意”,两项相加为52.59%,与前面82.76%认同群体的数值有较大的差距;另外,还有40.09%的人对自己的形象气质表示“不很满意,希望自己更漂亮点就好”,更有7.33%的人表示“不满意,周围好看的美女太多了”。艺术院校女生在形象气质方面的优势使她们不但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得自信满满,在就业和职场中也有着明显的优势。根据我们对毕业生的追踪了解,甚至原来在学校不很起眼的“丑小鸭”到了社会大舞台却由于有着艺术专长使她们如鱼得水,大显身手。很多非艺术行业的用人单位之所以愿意用艺术院校的女生,就是觉得她们比一般院校出来的学生表现得更有灵气,职业迁延能力强。

(三)普遍拥有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强烈渴望不要被社会误读

说到艺术院校女生,外界首先会觉得她们漂亮时尚,但继而更会以为她们浅薄轻佻。其实,她们普遍有着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并强烈渴望不要被社会误读。对此,笔者在《艺术院校女生价值观调查与分析》(载《艺海》2011年第6期)一文中已作了详尽论证,包括内外兼修的审美观、自立自强的奋斗观、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你觉得学艺术的女孩子有哪些不易?希望学校和社会给予你们什么关怀?”大凡作了答的几乎毫无例外、首当其冲地回答说:“外界对艺术生评价不好,以偏概全;其实我们大都努力上进,也很不容易,学专业很辛苦,还要学文化;希望社会给予我们理解与尊重,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

(四)虚荣心较强,易受外界不良诱惑的侵扰

女孩子都有一定的虚荣心,漂亮的艺术院校女生更甚。这种虚荣心在她们身上主要表现在追求穿着打扮,爱赶时髦,互相攀比,一定的享乐主义和拜金意识等。调查中我们问到“你认为艺术院校同学间的攀比是否比一般学校厉害些?是否为此感到困扰?”统计结果有过半数(52.15%)的同学做了肯定回答,其中,回答“是,经常困扰”的占4.74%,回答“是,有时困扰”的占47.41%。也有47.84%的同学作了否定回答,其中,回答“否,很少困扰”的占31.03%,回答“否,没有困扰”的占16.81%。当问到内在涵养和外在形象更看重什么时,有10.78%的同学坦承“穿着打扮时髦,外表光鲜靓丽,回头率高”更让自己感到自信。女孩子如果虚荣心太重,加之艺术院校到各种社会场合和娱乐场所参加艺术实践的机会多,实践时间又早,很多二年级开始就有实习演出机会,而这些场合鱼龙混杂,尚未涉世的她们这时要是碰上社会上一些不良之徒把触角伸向她们,对她们施以物质利诱,如果没有免疫力就会难以抵挡。

(五)抽烟、同性恋等现象值得关注和重视

调查中,我们设了这么个问题:“你周围的女孩子抽烟吗?”结果,有54.31%的回答:“很少”;24.14%的人回答“有相当大的比率,估计至少有20%-30%”;还有21.55%的人回答“很普遍,估计至少在一半左右”。问及女孩子抽烟的原因,有29.31%认为 “抽烟是一种范,时尚,酷”;43.1%的认为是“内心空虚无聊的表现“;8.19%的回答是“抽烟可以减肥”;19.4%的认为是“其他情况”。近年来,软性也侵扰到了校园,我们问“依据你的了解,同学当中有没有吸食、等软性现象的”,结果,49.57%的回答“没有,闻所未闻”;32.76%的回答“有,但极少”;17.67的回答说”有,但很少”。当问到“你周围是否有同性恋或有着同性恋倾向的人?”35.24%的人回答“有,而且看起来比一般学校要多”,52.59%的人回答“有,但非常少”,也有12.07%的同学回答“没有,反正我没见过”;问到“你是如何看待同性恋现象的”时,有20.26%表示“可以接受,和异一样,也是一种爱”,9.91%表示“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69.83%表示“可以理解,但自己不能接受”。产生上述现象除了艺术院校女生绝对数量多因而各类问题的绝对值也会相应增多的原因外,跟学艺术的孩子紧贴时尚前沿、较早接触社会等有一定关系。

二、艺术院校女生教育管理策略

(一)设立女生专门教育管理机构,开展女生专项教育活动

要成立女生教育管理委员会。管委会要根据本院(校)实际,制定出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女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案。要在学生会设立女生部并把它作为重要部门来建设,选派学工处能力强的女干事担任指导老师,选派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强最好还是全面发展的女生担任女生部长、副部长,再由女生部长组阁,在各班、各女生宿舍遴选一批优秀女生担任女生委员,形成一个女生自治委员会,每月召开1-2次女生委员会议,及时掌握女生情况,倾听女生心声,反映和推动解决现实问题;建立同伴群体文化,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工作机制建设,推动形成由学工处、专业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女生宿舍管理员、女生委员、寝室长等组成的上下贯通、多位一体的女生教育管理网络。

要积极有效开展以“四自”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专项教育活动,积淀女生教育文化,培养她们“自信、自尊、自爱、自强”的品质。专项教育活动可以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文娱活动、媒介宣传等形式来开展,要根据她们的特点、疑惑及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她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性健康知识教育等,形成女性教育专题系列。要多开展诸如 “做个好女孩”、“干得好还是嫁得好”之类的征文比赛、主题班会、辩论赛等,还可以设立“校园女生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她们充分施展才华提供舞台。要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媒介,加强优秀女性事迹的宣传,树立直观榜样,营造良好氛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编发《女生成长教育手册》,使之成为她们的床头小读物。

(二)在扬长上做文章,积极创设条件,最大化地发掘她们的特长,使之在竞争激烈的职场和社会生活中有着独特优势

首先,重视和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她们的审美水平和情趣,使之“美上加美”,使她们从内心高度认同、行动上自觉追求 “真正的美是心灵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统一”。为此,学校可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服饰、化妆等方面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提高她们的审美水准。当然更要经常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从而使她们更加注重内在,不断加强性格品行修养,吸取知识养分,成为懂美会美、秀外慧中的女性。

其次,帮助她们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针对她们灵气、职业迁延能力强的优势,帮助她们及早、全面进行生涯规划,开设一些有助于专业、职业延展的辅修课程,如演讲与口才、公关礼仪、市场营销、文学鉴赏、计算机提高等。

最后,勉励她们学好、用好自己的专业特长。不论对今后走艺术职业化道路还是可能要转行就业的同学来说,学好“艺”都是至关重要的。对前者来说,“一身艺”是她们今后安身立命之本;对后者而言,需要教师引导、鼓励她们尽己所能去学专业,能学到什么份上就什么份上。当然,同时也要引导她们及早做好职业规划,储备相关知识和能力。

(三)在避短上想招数,对她们身上的不足之处予以充分的重视和针对性的引导

首先,加强人文教育,帮助她们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要经常强调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她们学习文化知识的紧迫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要卓有成效地推进艺术院校的文化课教学改革,使之贴合艺术院校学生实际;要刻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多融入人文教育因素,多开展诸如读书征文比赛之类的文史哲方面的文化及社团活动,增强艺术院校的人文氛围;要经常强调 “德艺双馨”的重要性,让她们充分认识到做人同等重要甚至一定意义上更加重要;要持久开展诸如“细节文明行为活动”的养成教育,使她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

其次,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心理学认为,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要不懈地通过宣讲虚荣的危害、自信心训练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教育来帮助她们克服虚荣心理。同性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学校要把对“正确认识和对待同性恋”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它的存在有心理、行为及社会学的根源,现在国际上已普遍把一般的同性恋排除于心理疾病和心理变态的范畴之外;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要认真甄别诊断,正确区别素质性同性恋、可变化同性恋和同性恋倾向者,对前者应注意教育他们要有足够面对与主流性取向不合拍所面临的各种社会压力,同时还要教育他们控制自己,避免发生与法律、道德相抵触的行为;对后二者力争通过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放弃同行为倾向,开发和建立异性恋行为倾向。此外,还要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教育引导和配合教育引导;还要遵循好保密原则,不让当事人轻易受伤。

再次,开展校园禁烟、禁毒宣传教育和防治。要积极开展校园禁烟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网络、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反复强调吸烟的危害尤其是对女孩子的危害,如影响健康、影响生育、容易消沉、被动吸毒等等,让学生望烟生畏,告诉学生所谓吸烟时尚、减肥、消解烦闷之说不过是无稽之谈;要在校园公共场所设立禁烟标志,倡导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管部门对女生吸烟可以设立些禁止性规定,学管人员要多下寝,了解学情,疏导问题,减少吸烟现象的发生。要将禁毒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和法制教育体系,通过各种校园媒介重点宣传种类、危害、预防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提高学生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利用6.26国际禁毒日等契机开展“拒绝,珍爱生命,建设健康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阅读禁毒书籍,参观禁毒展览,观看禁毒警示片,举办禁毒教育主题班会,参加禁毒实践活动,组织禁毒宣传漫画、小品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要重视与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及家长的配合和联系,积极开展警校、家校共管共育活动,构筑校园禁毒、防毒、拒毒全方位立体式防线。

(四)加强对重点点位的监管和防护措施

首先,加强重点地点――宿舍管理。总结多年经验,我们认为,查寝制度和生活辅导员入住宿舍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多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实行查寝制,学生不回寝住宿,一律要和班主任辅导员请假,一经发现无故夜不归宿行为,立即反馈给所在院系班级,并要求与家长联系核实,同时还会影响到对该院系班级的整体考核,对约束学生不合理行为如上通宵网、不适当交际等成效显著。生活辅导员入住宿舍制度是指由学工部门选派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生活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专门负责了解、督导学生在宿舍时段的学习、生活、思想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解决。这一制度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宿舍管理,预防和减少了学生违纪现象的发生。

其次,加强重点时段――节假双休和学生外出实习演出期间的管理。我们认为,在节假双休实行保卫部门和各级学管人员的轮值制度、宿管人员留岗制度、家长回条制度等对于预防放假留校学生出现偶发事件、掌握放假没留校但又没回家学生的思想生活状况都是得力的措施。要制定严格的学生实习演出规定,谨慎选择实习场所,选派有责任心的带队老师全程全天候管理,对学生既要关心爱护,又要严格要求,严厉禁止和杜绝任何有损学校声誉和学生身分的言行发生。

最后,加强重点人群――高危学生管理。高危学生包括租房居住走读生、经常请假外出女生、早恋失恋女生、形象不好的女生、举止突然异常的女生、人际关系失调的女生、家庭经济困难女生等。要严格控制走读范围,原则上不准女生在外租房居住;要建立高危学生管理台帐,高度关注,定期分析;针对问题女生,实行导师制和同伴结对子帮扶制,对她们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帮扶;加强家校联系,通过电话、网络、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女生学习生活和身心状况,形成管理合力。

The Features of the Female Students in Art Academy and the Concerning Educating Strategies

LI Xue-rong

(Hunan Training College of Arts,Changsha,Hunan 410012,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empirical studies and reflections within practices,the female students in art academy are featured with the large number,high ratio,beautiful appearances,strong adaption to career and employment as well as positive world value.But at the same time,some of them are vain and easily irritated by the temptations outside.The staff in art academy should,based on these features,teach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ability and provide some strategic support in nurturing them.

Key words: art academy;female students;features;educational management

上一篇:乡村混混何以当道? 下一篇:人事档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