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大风车

时间:2022-05-16 07:07:41

海底大风车

周期性的潮起潮落 ,大海里蕴藏着巨大能量。

深达数十米的海底,神奇的大风车,将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惊喜?

2011年5月的一天,在山东省威海市的一个码头,一行数人正准备乘船出海。尽管海上雾蒙蒙的,但对他们而言,已算是不错的天气。(图1)

王大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今天天气很好,没有风浪,如果天气恶劣,风狂浪大,行程就很艰难。

貌似平静的大海其实喜怒无常,在台风或海啸怂恿下,它会显得非常狂躁,那时一切变得非常可怕。

于华明(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船晃得有二、三十度。海面掀起白色的巨浪。船舱里凳子、椅子、桌子,大部分都翻倒了。

尽管如此,他们已在不同海域开展工作一年之久。两人小心翼翼地将一种仪器放入海中,没过多久,就得到一些反馈数据。

于华明:我们把探测器放到不同深度测量每一层海洋,显示器则记录、显示出各层海流的大小和方向。(图2)

王大政:需要大量海上测试工作,从中得到至少一年的水文资料,绘出它的潮汐流分布图。

除此之外,更多精密测量仪器也被派上用场,它们甚至能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在深达数十米的海底自动进行长时间、高分辨率的观测。

于华明:在观测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之后,对仪器进行回收,数据已保存其中。通过电脑跟仪器相连,把数据回收到库中,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图3)

在进行了认真、紧张作业后,一行人又要赶往下一个观测站点,他们正在进行的究竟是一项什么工作呢?

对于每一个在海边出生和长大的孩子来说,大海从小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华明是他们中的一个。高中毕业后,于华明报考了离家不远的中国海洋大学,对熟悉的海洋开始了科学的学习。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为地球上生命的诞生、进化和繁衍提供了条件,而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同样和海洋息息相关。随着地球上能源的枯竭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从海洋中获取食物,也开始对它蕴藏的巨大能量产生兴趣。

鲍献文(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副院长):海洋每天都有涨潮、落潮的过程,是什么引起海水大面积来回这样运动呢?归根结蒂可以追溯到万有引力。

由于受到月球、太阳等天体引力的作用,地球上的海水会出现周期性的潮汐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就会逐渐上涨,从而达到高潮;而过后一段时间,上涨的海水又会自行退去,从而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一些潮差较高的海域,人们利用较窄的湾口等有利地形修建拦海堤坝,当涨潮时,海水进入库区蓄积,在落潮时就能够利用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

鲍献文:江夏潮汐电站、白沙口潮汐电站,一直在正常工作。我国潮汐电站从工程建设到发电机组生产,都有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潮汐能发电有明显局限,除了在海里修建堤坝费用太高外,长时间使用会引起泥沙淤积,从而减少库容。更重要的是,由于只能在每天固定的潮时发电,除非出现大潮,否则发电功率并不高,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也不明显。

图1 一行人准备出海

图2 显示器记录、显示测量数据

图3 接收数据入库供日后分析处理

人类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从比较简单到比较复杂的过程。煤、石油、天然气都易利用,因此被大量开采、大量使用。以至于到今天人们突然发现,这些资源接近用完。而对于像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明知它就在眼前,但是技术上非常难。采用现代技术把它利用起来,是一个由简到难的过程。虽然潮汐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逐渐淡出能源领域,但人们还在想办法,好利用海洋蕴藏的无尽能量。

在中国海洋大学度过七年时光后,于华明到德国汉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国外的先进理念,让他受益匪浅。

于华明:新能源战略已经作为德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它希望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达到百分之十五的比例,2050年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比例,这已经在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

全球能源枯竭已是非常严峻的现实。据统计,仅2009年全世界就消耗石油38.8亿吨,天然气2.94万亿立方米,煤炭65.6亿吨。这些宝贵的天然资源不仅不能再生,消耗时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海洋能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鲍献文:它有自己独具的优点,一个它是可再生能,也就是说一直可以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再一个它是清洁能源或者低碳能源的利用形式。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专家认为,海洋能的总量大大超过陆地的可再生能源。更关键的是,全球的经济发达区和电能消耗几乎都集中在沿海地区。海洋能的开发不仅便于输电,也能减少输电损失。2010年,于华明回到中国海洋大学任教,他也逐渐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于华明:我觉得学理科的人,应该与工科与社会需求更好结合起来。将这种背景知识,应用在开发海洋的实际中。

一天,在威海市郊区的一条沿海公路旁,出现两个人的身影。王大政在于华明的邀请下,两人专门对海边的风能发电进行考察。(图4)

王大政:我国引进风能技术比较早,也比较多。在威海成山头海边有大量风能,应用效果也不错。

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风能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青睐。近年来,海上风能成了重中之重。2010年6月,经过四年的筹备、施工和安装,我国也是亚洲的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上海东海大桥十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开始并网发电,34台3兆瓦的大风车面朝大海迎风取电,开启了我国在海上索取风电的新纪元。(图5)

于华明:海上风能,是市场化逐渐成熟的一个领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对海上风能的发展也非常关注,进行了相关研究。

但这些巨大的风车并不是两人最终的目标,他们真实的想法,听起来让人有些不可思议。

于华明:只是介质不同,只是把风力发电机放在水中,利用水流的特点来发电,我们是学海洋的,希望把成熟的风力发电机技术,在海洋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他们计划设计一种类似的大风车,只不过它们不是竖立在空中,而是被安放在数十米深的海底,能够带动它们运转并且产生能量的也不再是风能,而是潮流的涌动。

上一篇:第三代丰田普锐斯空调系统解析 下一篇:云南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