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园丽金龟预测预报及防控技术

时间:2022-05-16 06:43:42

庭园丽金龟预测预报及防控技术

摘要 阐述了庭园丽金龟的虫情监测调查方法及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概述了其预测预报技术,提出了防控对策及防治技术措施,总结了其防治效果检查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庭园丽金龟;虫情调查;危害程度;预测预报;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56-02

庭园丽金龟(Phyllopertha horticola liunaeus),属鞘翅目(Coleoptera),丽金龟亚科(Melolontinae)。近几年来在湟源县暴发成灾,该虫食性杂,可危害多种寄主植物,尤以白桦和沙棘危害最为严重,在沙棘上的受害株率90%以上,虫口密度达234头/株,沙棘受害以后生长缓慢,逐渐枯死,严重影响了湟源县的退耕还林和沙棘基地建设。通过实际观测总结了该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

1 虫情监测调查

1.1 踏查

在害虫盛发期进行,每年1次。根据寄主树种分布情况设置踏查路线,了解和掌握庭园丽金龟的分布地点、危害寄主和发生危害面积。踏查时观察林木枝、叶、花上是否有取食造成的缺刻及有无活动虫体来判断有无害虫。踏查结果填入庭园丽金龟踏查表。

1.2 详查

踏查中发现有害虫发生时,设置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标准地面积0.07~0.20 hm2(根据寄主数量而定,标准地内寄主数量不少于50株),调查内容主要有受害寄主、被害株率、虫口密度等。详查结果填入庭园丽金龟详查表。

1.3 系统调查

调查时间从土壤解冻开始至越冬前结束。按不同海拔区域设置1~3个固定监测点,监测点上按照不同的调查内容和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标准地或标准样方,每种类型的寄主树种设标准地3块,每块标准地面积0.07~0.20 hm2。

1.3.1 卵、幼虫、蛹调查。随机挖取3~5个1 m2土壤样方,观察记录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习性,土壤深度以40 cm为宜。

1.3.2 成虫调查。成虫羽化后,随机抽取样树30株,定期(3~5 d)监测调查,调查害虫发生量、危害程度、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以及对林木造成的损失等基本情况,掌握害虫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等。

2 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以沙棘叶片受害率、单株虫口密度为统计单位,将庭园丽金龟发生(危害)程度分为4级(表1)。

3 预测预报

在监测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常规人工地面调查和诱捕器诱捕方法对庭园丽金龟成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和发生范围进行预测预报。

3.1 发生范围预报

在灌木林区及毗邻地区的林、草交接处设置庭园丽金龟诱捕器,每1 000 m设1个,观察能否诱到庭园丽金龟成虫,是否有害虫为害状,根据监测数据、害虫发生危害现状及飞翔距离,结合寄主分布情况预测害虫发生范围。采用标准地代表法预测发生面积。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发生面积=(预测或实测轻度发生标准地块数

×标准地代表面积)

+(预测或实测中度发生标准地块数

×标准地代表面积)

+(预测或实测重度发生标准地块数

×标准地代表面积) (1)

3.2 成虫发生期预测

3.2.1 历期预测法。根据庭园丽金龟蛹的发育进度调查和期距,预测成虫的发生期。系统调查庭园丽金龟的化蛹进度,查明庭园丽金龟林间化蛹始盛期和高峰期的临界值,在此基础上分别加上当时当地气温下各虫态的平均历期,推算出成虫发生的始盛期和盛发期。

3.2.2 物候预测。立夏时水柏枝花苞显现,此时金龟子幼虫逐渐移到土壤40 cm范围内活动,小满时幼虫开始化蛹,水柏枝花绽放时成虫羽化出土,在沙棘完全展叶后害虫危害猖獗,常暴发成灾,沙棘落叶时害虫进入越冬时期。

3.3 发生量预测

根据庭园丽金龟当代虫口基数,采用有效基数预测法预测下一世代的发生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F=P(a×b)×(1-d) (2)

式(2)中:F表示下一代的数量;P表示现有虫口密度;a表示雌雄比率(雌/(雌+雄));b表示每雌平均产卵数,d表示各种因素所致死亡率之和。

4 防控对策

4.1 坚持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无公害防治技术;根据不同林地类型和立地条件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治理措施,降低虫口密度,控制扩散蔓延。

4.2 防控区划分

4.2.1 划分方法。根据庭园丽金龟危害程度、发生面积、防控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将防控区划分为防治区、监控区、保护区3个类型区,实施分区治理。

4.2.2 防治区。发生集中连片,虽经历年防治仍不断发生。按发生轻度、中度、重度、成灾分类施策。一是成灾区。在治理对策上实行应急救灾,采取药物防治迅速降低虫口密度,减轻灾害损失的应急措施。二是重度发生区。实行人工捕杀、诱捕器诱杀为主,适当辅以无公害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压低虫口密度,防止造成严重危害和新的扩散蔓延。三是中度发生区。人工捕杀和诱捕器诱杀相结合,压低虫口密度。四是轻度发生区。以天敌自然控制害虫为目标,主要采用诱捕器诱杀防治,确保害虫发生保持在轻度或轻度以下。

4.2.3 监控区。有庭园丽金龟发生但不形成对林木危害的区域、以前有发生但治理后未见发生的区域,与庭园丽金龟发生区毗邻地区应作为重点监控区。此类地区以监测为主,定期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

4.2.4 保护区。尚未发现虫情,与发生区相连或相近的有寄主分布的区域。

5 防治技术措施

5.1 营林措施

加强抚育管理,清除受害严重的病虫害木及无防治价值的濒死木、枯死木;加强管护,防止人畜践踏毁坏林木,促进林分健康。

5.2 人工捕捉

从成虫羽化始盛期(6月15—20日)开始,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组织人力进行人工捕捉[1]。

5.3 诱捕器防治

5.3.1 诱捕器的行、间距设置。重度发生区:按行间距25 m×25 m,“品”字形2行设置。中度发生区:按行间距50 m×50 m,“品”字形2行设置。轻度发生区:按间距100~200 m,单行设置。监控区:按间距500 m,单行设置。

5.3.2 诱捕器设置时间。在成虫羽化前(6月10—15日)设置诱捕器。

5.3.3 诱捕器的设置方法。诱捕器设置在林缘或林间空地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在林缘外设置诱捕器时,诱捕器距离寄主1 m,悬挂高度以收集口距地面50 cm为最佳[2-3]。

5.3.4 诱捕量统计检查方法。统计收集袋内诱捕昆虫种类、数量及庭园丽金龟雌雄比,清点后将所有害虫就地消灭。对诱捕数量较多的,数量检查可采取称重法或刻度计数法2种方法。一是称重法。称重法即对诱捕到的害虫全部称重,然后秤出20头金龟子的重量,换算出诱捕的金龟子数量。二是刻度法。刻度法即在指形管(18.0 cm×2.5 cm)上按2 cm为单位作等量标记,计算2 cm处害虫的数量,然后换算成全部害虫的数量。

5.4 药剂防治

5.4.1 药剂种类及用药量。8%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300倍液;触破(3%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

5.4.2 防治时间。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在庭园丽金龟成虫羽化始盛期至盛发期进行。

5.4.3 防治方法。用高压动力喷雾机进行常用量喷雾防治,特殊环境区域(如靠近水域、林分稀疏等)采用背负式喷雾机防治。

5.5 生物防治

利用黑蚁(Lasius niger l.)、多型虎甲红翅亚种(Cicindela hybrida nitida Lichenstein)、茧蜂(Braconidae sp)、姬蜂(Ich-neumonidae sp)和鸟类等天敌,天敌数量多的区域严禁药物防治[4]。

6 防治效果检查方法

6.1 检查内容

以死亡率、虫口减退率和诱捕量来表示防治效果。

6.2 检查时间

诱捕器诱杀效果在每年成虫羽化结束后进行,其他防治措施的效果检查在防治后1~2 d检查。

6.3 检查方法

6.3.1 防前防后调查。在计划防治的林地设置标准地,标准地设置方法同3.2,标准地内随机选择20株作为标准株标记编号,防前防后分别统计标准株上的虫口密度、害虫自然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和虫口减退率。

6.3.2 对照区调查。在未进行防治的发生区选择与防治区发生情况接近的林分设立对照区,在对照区调查虫口密度和害虫自然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和虫口减退率。

6.3.3 计算公式。死亡率、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死亡率(%)=(死亡数/调查总数-自然死亡率)×100(3)

防效(%)=[(防治区虫口死亡率-对照区虫口死亡率)

÷(1-对照区虫口死亡率)]×100 (4)

虫口减退率(%)=[(防前虫口密度-防后虫口密度)

÷防前虫口密度]×100 (5)

6.3.4 诱捕量统计。对诱捕器防治的效果以诱捕量来统计。

7 参考文献

[1] 冯继涛,赵天宇,刘林中,等.果园金龟类害虫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2(16):36.

[2] 杨海燕.庭院丽金龟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138.

[3] 赵惠珍,朱林科.湟源县林区庭园丽金龟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初步研究 [J].陕西林业科技,2011(5):27-28.

[4] 潘以楼,郭建,周孝评,等.金龟子在句容丘陵地区葡萄园的种类和发生规律[J].生物安全学报,2010(4):290-294.

上一篇:恩施州杜仲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辽阳地区玉米螟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