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区蔬菜来源调查及其农药残留速测结果分析

时间:2022-10-06 10:35:02

毕节市区蔬菜来源调查及其农药残留速测结果分析

摘要 对毕节市区的蔬菜来源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农药残留速测仪对该市区的蔬菜进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监测分析。抽样检测叶菜类、甘蓝类、果菜类、瓜菜类、豆类5个品种共2 160份样品。来源分析表明,市区蔬菜主要来自省内批发市场;监测结果表明,蔬菜中阳性率最高为省内11.0%,其次是省外来源为6.1%,区内为4.4%,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阳性率分别为10.7%、9.0%、7.3%。在5个蔬菜品种中,省内来源的叶菜、甘蓝、果菜的阳性率最高,为10.8%,最低的是区内来源的豆类,为2.6%。

关键词 蔬菜;来源;农药残留;监测;阳性率;贵州毕节

中图分类号 S63;S4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45-02

毕节市是“开发扶贫、人口控制、生态建设”试验区。全市市区人口超过40万人,为保障人民群众食用蔬菜安全,在2012年开展了蔬菜的品种分类、来源、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市区在销售环节蔬菜农药残留的情况,为下一步制定蔬菜销售环节的农药残留的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速测试点选择在能代表市区蔬菜销售特点的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超市蔬菜销售柜台3个蔬菜销售的重要环节。在选定的3个蔬菜销售环节,选用销售量较大的5种蔬菜品种(叶菜类、甘蓝类、果菜类、瓜菜类、豆类)进行抽样速测,并对样品的来源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将所抽取的样品来源分为3个(区内、省内、省外)来源。对3个蔬菜销售环节,每7 d随机抽取15份样品进行速测,全年抽取48次,每个试点抽取720份样品,共抽取2 160份样品。供试仪器设备为GNSPR-80农药残留快速测试仪(厦门绿安)。

1.2 试验方法

采用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法规定进行[1-2]。当蔬菜样品提取液对酶的抑制率≥50%时,表示蔬菜样品中有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存在,样品为阳性结果,阳性结果的样品重复检测1次,仍表现为阳性样品的即判定为阳性结果[3-6]。

2 结果与分析

2.1 来源统计

分析按抽取样品的来源、品种、试点3个要素进行统计。由表1、表2、表3可知,市区主要蔬菜销售环节都以销售省内来源的蔬菜为主,分别占各销售点的百分率为:批发市场76.7%、超市68.5%、农贸市场63.3%;区内来源的在销售点的百分率分别为:批发市场10.2%、超市31.5%、农贸市场36.3%;省外来源的在销售点的百分率分别为:批发市场13.1%、超市0、农贸市场0.1%。总的来看,在随机抽取的2 160个样品,以省内来源的最多,为1 497份,占抽样总数的69.3%;区内来源的565份,占抽样总数的26.2%;省外来源的最少,为98份,占抽样总数的4.5%。

从品种来源分析,按品种占3个来源点抽取总数的百分率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区内来源(叶菜>甘蓝>果菜>豆类>瓜菜);省内来源(果菜>叶菜>豆类>瓜菜>甘蓝);省外来

源(甘蓝>果菜>叶菜>瓜菜>豆类)。

2.2 检测结果

由表4可知,省内来源的蔬菜检测数量最高,阳性率也是最高,为11.0%,其次是省外来源,阳性率为6.1%,区内生产的阳性率为4.4%。由表5可知,在同样的检测样品数中,批发市场阳性率为10.7%,其次是农贸市场阳性率为9.0%,超市的阳性率为7.3%。由表6可知,省内来源的叶菜、甘蓝、果菜的阳性率为最高为10.8%,最低的是区内来源的豆类为2.6%,省外来源的瓜菜、豆类检测的数量少,但阳性率偏高。

3 结论与讨论

分析结果表明,毕节地区的蔬菜生产品种单一、产量低、规模小,除叶菜和甘蓝在当地常年生产外,其余品瓜菜类、果菜、豆类靠省内各大批发市场供应,毕节地区内来源的蔬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要求,省内来源的蔬菜数量多、规模大、品种全成为市场的主导,而省外来源的蔬菜由于运输等条件的限制,只作为市场的补充。

从检测的结果可以得出,在下一步的检测工作的开展,应将检测的重点放在省内来源的蔬菜上,在蔬菜的销售环节要着重抓好批发市场的的检测监管工作,检测的主要品种应放在对叶菜、甘蓝、果菜类的检测上,对省外来源的品种要抓瓜菜和豆类。

4 参考文献

[1] 王淑梅,王江,桥海鸥.2006年陕西省六地市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状况[J].职业与健康,2008,24(16):1619-16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快速检测[S].1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标准NY/T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检测[S].北京:农业出版社,2008.

[4] 杨江龙,刘拉平,李岚.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研究及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25(6):370-372.

[5] 李红萍,郭爱砖,郑华英.高毒有机磷农药在蔬菜中残留动态的研究及安全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5):542-543.

[6] 王江,梁晓聪,王辛,等.陕西省2004—2005年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食品卫生,2007,19(2):54-58.

上一篇:30%代森锰锌松脂基植物油悬浮剂配方筛选研究 下一篇:马铃薯晚疫病品种抗性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