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愿朱衣一点头”

时间:2022-05-16 05:48:46

“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一点头”,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好评呢?然而,面对众多内容与形式都“似曾相识”的作文,“朱衣”能轻易点头并给予高分吗?

假如在众多的文章中,出现一篇或开头独辟蹊径,或结尾别具一格的文章,无疑能令“朱衣”双眼为之一亮。这样的考场作文,往往能鹤立鸡群――夺得高分甚至满分。

一、扮好凤头百媚生

美国文学理论家杰克・韦伯在论述小说创作的开头时说:“写好第一句、第一段,这比什么都重要。”可见,一篇作文的开头至关重要。

古人将文章的开头比作“凤头”,“凤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要如凤凰的头那样美丽。“凤头赢得百媚生”,特别是对写作时间和阅卷时间都非常有限的考场作文,开头是否漂亮,直接关系到“朱衣”对整篇文章的评判。若能有一个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的“凤头”,一定会让你的文章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博得“朱衣”的“欢心”。

以下几种开头方法,尤其能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

1.设置悬念吸眼球

设置悬念的策略,就是开篇设置疑团,使阅卷者产生急于要知道结果的念头,然后根据疑问,或展开或倒叙事情的结果,引人生疑,或将巨大的反差展示出来,或先设问破题,勾起读者的疑问,引起说明或议论等。

如南通考生《玫瑰的余香》的开头:“在排山倒海般的掌声中,2005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后一支乐曲结束了,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年。然而此刻鲜花簇拥下的金色大厅有些异样,没有熟悉的《拉德斯基进行曲》,而是一身黑色的主持人,陪同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沉默,哀悼着什么。”为什么“有些异样?”为什么“没有熟悉的《拉德斯基进行曲》?”主持人为何“一身黑色”?为何“沉默”?哀悼什么?种种悬念会立即吸引住阅卷者。

设置悬念的策略在作文中的运用频率很高,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或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段,先交代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或先介绍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或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等。这样,往往一开篇就能抓住阅卷者的好奇心,引起其关注,激发其兴趣,同时使文章更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

2.开门见山亮观点

考场作文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开门见山”的策略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的一种写法。此策略不拐弯抹角,紧扣题目直接导入正题,或直叙本事,起笔点题;或开宗明义,揭示主旨;或单刀直入,点明对方论点等等。

如《与周瑜相遇》一文开头:“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这个开头不遮不掩,直接入题,再加上行文中“枕着一片芦苇”和“三国时的周瑜”,这些文字本身所蕴含的富有时空穿透力的信息,就使得文章的开头简洁而富有吸引力。

这种写法入题快捷,不枝不蔓,不易离题,实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重要策略。

3.巧用辞格展文采

巧用辞格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等修辞格开头,使之顿生百媚。比喻,是将抽象化作形象,将深奥化为浅显,将平常写出诗意的一种最常见的策略。排比,是将平淡写出激情的一种策略,比喻与排比结合既形象生动,又能增强语言气势。

如黑龙江考生《和谐人生》的开头:“和谐是一阵清风,能够消除人心头上的燥热;和谐是一泓清泉,能够洗涤人心头上的污浊;和谐是一缕阳光,能够融化人心头上的坚冰;和谐是一把火炬,能够照亮你我的人生!”“和谐”是个大话题,要想写好不很容易,考生选取了“和谐是什么”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巧用设喻铺排的手法,使本文的开头优美、流畅,并给人一种气势。

巧妙而贴切的修辞手法的开头,常能使语言平添许多文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开头,定能使文章富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4.名言警句富底蕴

引用名言、警句、诗词等开头,由于其语言精粹、众所周知等特点,使之既能够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又容易给读者以亲切感,能创设气氛,感动人心,还可以帮助突出中心,增添文章的丰富性,让文章富含文化底蕴。

如常州考生的《谁染枫林醉》的开头:“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可我却说:‘我最宝贵的是心情。’”开头既引用名言,又巧妙仿拟名言,既点话题,又摆出观点,增强了语言的魅力。又如,江西考生的《明月,照着我们的脸》的开头:“唐时的风,吹动了多少公子的飘飘白衣;宋时的雨,打湿了多少女子乌黑的发,那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抑是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他们正痴仰着那张张沧桑的脸,期待祝福的脸,渴盼热切的脸。”开头三句古诗写尽了诗人的沧桑,写尽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望,也写尽了诗人身上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的精髓,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较强的感染力。

精彩的个性化的开头远远不止以上几类。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个人习惯进行一定的灵活变通。比如,联想回忆,巧妙叙述;突出矛盾,渲染气氛;描写环境,烘托背景等。当然,好的开头也需要好的内容,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和积极的主题来配合。

二、编筐窝篓妙收口

好的结尾,有如嚼干果,品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明代学者谢榛说:“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它启发我们:结尾要飞扬有力,要卒章显志,要使人掩卷长思。俗话说,编筐窝篓,妙在收口。从中考作文来看,虽不一定要求每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妙收口”的策略大致有如下几种:

1.首尾呼应求圆合

首尾呼应是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先在作文开头提出文章中心议题,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既照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语句,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议题突出。

如武汉考生《提醒感恩》的开头由感恩节引出“提醒感恩”的话题:“不知不觉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已跨越了地域与民族的界限,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面对着这些因新奇而充满了诱惑力的节日,我唯独钟爱感恩节。它不如情人节浪漫,也不似圣诞节热情,却以一种平和温暖的方式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遗失那颗感恩的心。”结尾强调“提醒感恩”时,仍不忘提及感恩节:“感恩如一场及时的春雨,冲刷掉浮躁的尘埃与腐朽的气息,让一切在尘埃落定的平静之中孕育更加精彩的新生。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提醒感恩,在每一个感恩节,也在每一天。”这种结尾能唤起“朱衣”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2.余音绕梁意无穷

好的文章的结尾能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唤起“朱衣”的思考和共鸣,让其沉浸在文章营造的氛围中,久久回味。

如,《了解赵云》的结尾:“但是无论如何,就算不及关云长,逊色孔明,没有惊天地的声望,没有泣鬼神的名气,他还是赵子龙。谈笑风生临危不惧的赵子龙,感动了一代世人的赵子龙,深埋在我内心深处的赵子龙。永远不会叫人失望,永远不会令人忘怀。在那片湛蓝如洗的碧空中,像一朵悠悠的白云,飘过千年万年……”篇末以云为喻,收束简练而韵味深长。

再如福建考生《心灵深处的千年“水”之回响》的结尾:“盛水为镜,水似人生,人生似水。不同的人从水中看到不同的倒影,诗人、词人都走了,唯留下滚滚的水,滋润着我,激荡着我,在我心灵深处产生了千年的‘回响’”。自然而然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余音绕梁式结尾一般是通过形象展示,情景交融,或抒发感受,或托物寓意,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3.卒章显志升主旨

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对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进行清晰明朗的总结,可用抒情议论句直接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

如“人们,请选择好你的染缸,点染好你的生活!”(《生活如染缸》),或引用诗词名句点题,如南通考生《洗礼》的结尾:“也许,生命很脆弱,但是挫折在生的面前也会退缩,因为,生命会拼搏,会奉献!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语)文末引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画龙点睛,深化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不懈追求,从而领悟出“生命的芳香”的主旨,升华了感情。或借用人物语言点题,如长沙考生《走进桃花源》结尾借用一位游客的话突出主题:“如果说城市能激起人们创造的欲望,那么桃花源的山水便能净化我们的情感。一位游客说:‘在城市生活久了,更感到山川绿色的珍贵,桃花源的红树青山,桃花源的万竿翠竹,桃花源的幽涧鸣泉,都能在游客心中烙上一幅幅抹之不去的美画。’”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题旨交待清楚,能使文章升华主旨,起到卒章显志的效果。

4.抒情议论表情愫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朱衣”情感的波澜,引起其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好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必是水到渠成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如长沙考生《走进桃花源》的结尾:“当我沉浸在一幅幅美景中的时候,导游笑着对我说:‘“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是桃源人生活的写照。“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也体现了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性格。’望着一张张笑脸,我不由感叹:‘是啊,山美水美人更美!要不,小小桃花源何以能迷倒一代又一代的骚客游人呢?’”

文章的结尾技巧和方法与文章的开头一样,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以上所述外,还有自然收束式,由此及彼式,建议号召式,名言警句式,戛然而止式等等。我们要根据作文的内容及自己的特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成为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成为“朱衣”频频颔首,拍案叫绝的迷人之处。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中考作文备考训练例谈 下一篇:快乐存折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