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及绩效评价探讨与实践

时间:2022-05-16 12:33:59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及绩效评价探讨与实践

摘要: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重要的办学资源,如何更好的利用其价值是目前高校广泛讨论的问题,本文从开放共享和绩效评价两方面,讨论一些提升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综合使用效益的措施。

Abstract: Large equipment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resour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its value is a widely discussed probl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large equipment in aspects of open shar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绩效评价

Key words: large equipment;open sharing;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037-03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各高校逐u引进更多大型仪器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办学条件,为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然而飞速增长的设备数量引来不容忽视的管理问题,重复购置、利用率低、缺乏共享和绩效考核机制是目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提高其综合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是目前高校仪器设备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结合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际问题,探讨如何科学建立开放共享体制和绩效评价体系。

1 目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1]

①仪器设备私有化意识严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多存放于各院系实验室,归属某实验室、某课题组或某专家管理,为本单位师生服务,部分管理人员存在独占思想,不愿意付出管理的精力,或是担心设备耗材及维护费用,难以开放共享。

②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前期论证不足。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不足的情况下,教学、科研、各院系往往仅为本部门使用的目的而申购,对于实用性、重复性和是否能够长期利用从无论证,尤其是在申报某些专项经费时,为经费而申报,论证不充分,选型不合适,配套跟不上,后期利用率低。[2]

③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大型仪器设备数量飞速增长,相对的,高校因编制限制无法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大型仪器设备通常由科研教师或实验室教师兼职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无法顾及常规教学科研以外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

④共享开放维持资金不足。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专项资金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或部门在有限的经费情况下仅能考虑本部门教学科研使用,对开放所需耗材、维护与维修等经费顾虑重重,导致大型仪器设备买回来却不敢用,开放共享更是存在困难。

⑤共享开放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很多高校对于仪器设备只有泛泛的管理制度,而开放共享缺乏一整套包括共享管理办法、共享平台、经费使用及收费规定、考评办法、奖惩制度等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者不知如何开放共享、不知自己的权利义务具体如何、不知设备开放时所耗经费何处开支,害怕承担责任、不愿付出时间精力又没有收益。

⑥设备使用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目前高校只对人员有工作量或绩效考核,对于仪器设备的绩效考核尚在讨论阶段,设备用和不用没区别,用好用坏都一样。这就导致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或部门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对仪器设备开放使用工作十分消极。

2 制定有效开放共享体制[3]

①转变传统观念。通过各个渠道加强设备共享理念宣传,打破设备“私有”的思维禁锢,牢牢树立设备属于国有资产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和节约型校园意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从所有者身份转变为服务者身份,接受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理念。

②制定合理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使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才能真正展开。开放共享管理制度应对主管部门、仪器设备管理者、开放各个环节等各方面问题做以科学的规定,使得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顺利进行,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③加强购置论证。在设备购置论证中将设备重复性、设备配套条件、管理人员、运行维护经费和后期开放共享可行性加入讨论,在保证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从全校发展大局出发,尽量购置功能较为全面普适的设备,避免盲目追求高精尖、避免使用面过于狭窄的设备,保证后期开放共享。

④重视经费支持。除了仪器设备日常运行经费外,可设立仪器设备开放专项基金,保证设备开放耗材与维护费用。也可允许设备有偿开放,制定合理合法的收费标准,以“以机养机”为目标,填补仪器设备运行维护费用缺口,增强仪器设备使用可持续性。

⑤建立信息平台。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将分散于各个院系的大型仪器设备信息整合在一起,更好的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提供信息交流。西安科技大学与某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包含设备基本信息、开放形式、可开放时间、开放过程管理、收费管理等内容,使访问者方便快捷的获得所需信息,并进一步在网上进行设备开放的预约、使用和缴费,同时也方便设备负责人管理预约申请,管理部门可实时监控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并为各类报表和绩效考核提供统计数据。

⑥建设管理队伍。大型仪器设备操作复杂、专业性强,需要较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高校应安排每台大型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管理,明确权责。一方面,高校可聘任专门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在高校现有人员配置的基础上,优化人员岗位结构,合理安排人员任务,为大型仪器设备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同时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提高。

⑦挖掘功能拓展。除了科研任务和对外开放,更应该挖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西安科技大学试点鼓励针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设计或改进实验项目及实验课程,对设计出优秀项目或课程的教师以经费、科研加分、记工作量等形式加以鼓励,并将这些实验项目或课程以开放项目、实验选修课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在将来也可以视情况纳入教学大纲,为推广普及大型仪器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培养创新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⑧设立激励政策。高校可适当采用经济激励的方式调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积极性,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展开。对开放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可以采用开放劳务费补贴、开放工作量补贴等方式,对优秀管理者更可给予进一步奖励;对于产生杰出成果者可在评优、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或加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利用情况可纳入部门年终考核指标体系及下一年设备购置预算。[4]

3 引入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针对大型仪器设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仪器设备利用情况量化打分,其结果一方面作为对管理人员和部门考核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便于高校及时全面的掌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现状、为进一步的政策制定、学校仪器设备购置规划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结合西安科技大学实际,笔者认为,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评价应以重视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作用,以及人才培养、管理和安全,轻经济收益。同时,绩效评价指标应遵循科学性、可行性、代表性、目的性等原则[5]。笔者初步拟定了从机时利用、产生效益、功能开发、管理水平四方面进行评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实际利用率为基础、产生效益和功能开发为附加值,并将管理和安全纳入绩效评价体系。

3.1 机时利用和产生效益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因专用和通用性的区别,教学和科研通常难以兼顾。机时利用评分主要针对较为通用、承担较多教学任务的仪器设备,产生效益评分针对较为专用、承担较多科研任务和开放任务的设备。

开机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分为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计划、承担培训任务、承担科研任务和开放共享四类。使用机时不仅仅是仪器设备开机的时间,还应加上开机之前必需的准备时间和开机后必需的数据处理时间,若设定K1为机时系数,其计算方法为

开机时数以教学大纲规定与本大型仪器设备相关实验课时数(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计划、承担培训任务类)或开放记录中开机时数(承担科研任务、开放共享类)为准;K1由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拟定后,经专家论证,报学校管理部门备案。

~定机时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为通用设备1400小时/年;专用设备800小时/年[6]。各高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分类制订额定机时。

②产生效益。产生效益分为科研成果和开放经济收益两类。

科研成果含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各类专利、等,本仪器设备应为科研过程中主要使用仪器方可计入,计分方法:国家级奖项20分/项,省级奖项14分/项,校级奖项8分/项,发明专利10分/项,检索论文20分/篇,核心期刊论文14分/项。开放经济收益以财务处数据为准,6分/千元。

机时利用与产生效益两类分类计分,分类不设最高限,两类评分合计最高75分。

3.2 功能开发

针对本仪器的使用,含开拓新用法、新功能、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选修课等。开发一项完整新功能,计3分;设计一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计4分;新开实验选修课16学时计6分,32学时计8分。功能开发分最高15分。

3.3 管理水平

含设备操作规范、使用记录、开放记录、日常维修维护、安全管理等。设备相关操作规范及规章制度完好,计3分;使用记录及开放记录齐全计3分;日常维护到位、故障及时维修计4分。

其中,若出现安全责任事故,根据事故规模,可倒扣10至30分,若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可一票否决。

某大型仪器设备年度绩效考核得分为以上1、2、3得分项总和。

4 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评价体系实施效果

西安科技大学在某学院实验中心率先试点该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评价体系。

该实验中心共有七台大型仪器设备投入开放共享,年度承担校外仪器设备共享申请15次,为学校创造收益2.8万元;校内承担仪器设备共享申请768次、累计开放达1054小时,校内收益8.7万元;有1篇主要基于某大型仪器设备的于核心期刊,同时拟发表3篇;一台仪器设备操作学习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必修内容;基于此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新开一门实验选修课;本科生以此实验中心仪器设备为主体使用设备参与5项科研竞赛项目;年度无安全事故;七台设备年度考核分数均高于86分,其中一台设备评分94分、两台评分91分。开放共享情况良好。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西安科技大学将面向全校不同专业的仪器设备的巨大差异性进一步完善此仪器设备绩效评价体系;同时完善评分机制,将仪器设备评分科学的折算入管理者和管理部门的考核评分,并落实对管理者和管理部门的奖惩办法。

5 小结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率低是很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体制和绩效评价体系是目前很多高校一致关注的议题。只有不断地探索研究改进,才能更好地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将这些设备资源真正用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宗辉,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对策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4):72.

[2]张旭东,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绩效提升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2):85.

[3]刘小梅,等.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与共享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2(08):8.

[4]刘嘉南,等.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284.

[5]刘浩.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评估体系研究[J].2009.

[6]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的通知.教高司条函[2000]010号.

上一篇:打赢企业去杠杆攻坚战 下一篇:意识形态视角下的国产“小妞电影”观影愉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