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飞:我心不忍

时间:2022-05-15 10:31:39

免费午餐从无到有地良性循环着。截至2014年,免费午餐已筹得善款约1亿元,每天在20个省市区360多所学校为约8万名乡村孩子持续提供午餐,被认为是国内最具影响力、最值得信任的民间慈善行动之一。

而作为免费午餐的创始人,著名媒体人邓飞的公益举动也获得了广泛关注。从免费午餐到暖流计划,再到梦想钥匙,他的公益道路越走越宽,让贫困山区的孩子获得了更多的帮助。

2015年10月30日,暖流计划公益行动再次在北京启动。国内多家公益组织联合网易、凤凰、优酷、土豆等国内多家知名媒体,会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共同发力,关注山区师生,关怀留守儿童,将更多的海澜之家羽绒服送往贫困山区。

十天之后的11月10日,由连尚网络联合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共同发起的“梦想钥匙”公益行动启动,该活动将为国内1000所偏远山区学校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帮助孩子们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这两场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公益行动都与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邓飞。

从免费午餐开始,邓飞的公益触角不断伸展,惠及越来越多的乡村孩子。提到“梦想钥匙”,邓飞表示:“免费午餐等公益项目已经服务了近5000多所乡村学校,我们还在很多地区联合当地合作社销售农产品,实现这一切都离不开畅通的网络。‘梦想钥匙’势必将推动中国乡村的网络化、信息化,对当地儿童福利和当地经济发展都将会有显著和持续的贡献。我们将持续投入其中,做好试点,推广和复制到更多学校与地区。”

一次调研成创举

邓飞这个名字最初让人们熟知,还是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他作为一名一线调查记者所采写出的一大批深度新闻调查报道,譬如:《沈阳蚂蚁梦》《杀死阳宗海》《普九造》《湘西州长的北京一夜》《南中国贩童链》《周庄肺病》等等,在国内媒体圈引发相当的轰动,从而使他成为当时国内调查记者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许多事情的发生,仿佛都是冥冥中天注定的。

2011年2月底,邓飞以“天涯社区2010年度记者”的身份参加天涯社区举办的一次年会,与他并肩而坐的是另一位年度公益人物小玉。由于两人都热衷于做公益,与会间的交流就自然而然。

支教身份的小玉告诉邓飞,她所在的云南某小学,孩子们是没有午饭的。作为老师的她,每每午餐时分端着饭盒走过,都会引来学生们如饥似渴的目光,那眼神让人看着心寒,以致她必须回避在学生们面前吃饭,天天偷偷摸摸把饭带回宿舍里去吃。

听了小玉老师的述说,邓飞决定去她所在的学校看看。探访中,边穷山区小学的现状深深刺痛了邓飞的心,他发现撤村并校的后遗症,直接导致学生们中午不能回家吃饭。“无数孩子因为上学路远,只能在课堂上忍饥挨饿。”而这一现实却没有引发人们的关注,许多正在发育长身体的孩子,每天只能晚上回到家里吃一顿“饱饭”。

“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个案,他们大多也不是因为家里穷没有饭吃,是我们乡村的很多学校被合并,路途遥远,没有时间能够来回,必须待在学校里面,学校根本就没有想到要解决他们午餐的问题,所以孩子们在自己的教室里面忍饥挨饿,他们可以喝凉水,我们也看到他们通过午睡来忘记或者抵御饥饿。”邓飞回忆说。

邓飞想,凭借自己的影响力,筹点钱在一所小学建个食堂不是什么难事,但这种类似一次性“作秀”的公益活动不是自己要做的,也根本解决不了深层次的问题,更无法面对全国众多边穷山区的孩子们。

经过一番调查后邓飞发现,事情远远不是在某所小学建一个厨房那么简单,他决心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尽可能最大面积地解决孩子们的午餐问题。

借助自身的影响力,邓飞很快便组织了全国各地的一批记者赶赴贵州调研,一路所看所见,让邓飞痛心。

“我发现我已经没有时间来写这个报道了,因为我全部可以通过微博把我看到的我想的东西全部表现出来,用这个直播的形式一路直播起来,迅速就搅动起来了。”邓飞说,“我们就得到捐款,得到创意,得到支持,我们就开始被裹胁在里面去了,就开始行动了。”

但邓飞发现,建立免费午餐真的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情,许多问题就摆在那里。“我们去了很多学校,有的学校缺乏基本的条件,他们连一个多余的可以做厨房的房间都没有;有的学校校长把小卖部开的很大,我们就感觉,如果在他那里开食堂,肯定会和他发生冲突,他不会积极地来配合支持我们,因为厨房会和他的利益发生冲突。”

而且,要助推免费午餐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几乎没有终点的公益项目,因为孩子们的饭要天天吃,公益资金要源源不断。

邓飞明白,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免费午餐四岁半

2011年4月2日,邓飞联合500余名记者同行在微博上发起“中国乡村儿童免费午餐”尝试行动,“帮助孩子们免于饥饿,为他们发育的身体获取基本的营养公平”。

那天,全国第一所享受免费午餐的学校,在贵州黔西县沙坝小学开餐,169名学生吃到了第一份免费午餐:一份米饭、一个煮鸡蛋、一勺酸菜炒肉、一勺烧土豆,一勺白菜汤。

邓飞在其日前出版的《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一书中写道:“我意外看见柔软力量,中国人的爱和善良激活流淌,涓涓细流,汇聚江河,波澜壮阔,滚滚向前……我发现了庞大社会躯体上那个灵敏的触点。”

免费午餐开餐才三天,仅杭州一地就收到社会各界的捐款40余万元。在民间,免费午餐项目的影响力越做越大。

但不是做好事都能被认可,这一点做公益的人大多都碰到过。

国内媒体报道,第一个免费午餐厨房在沙坝小学开餐后,随即引发当地教育部门的不满。一位官员辩解说,当地人一天都吃两顿饭,孩子们也不例外,没什么好奇怪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该官员的说辞后,微博上顿时群情激奋,网友们大骂该官员无良。

其实,早在2008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就做出过批示:深入调研,拿出方案,突出重点,努力改善贫困学生营养状况。那一年,广西柳州率先开始试点推广“免费午餐工程”。

2011年10月,即邓飞发起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半年之后,时任总理郑重宣布,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以后将每年支付160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699个试点地区260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

2011年11月,原民政部司长、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免费午餐项目是一个由民间组织发起的慈善行动,短短半年时间就改变了国家政策的走向,并惠及到千千万万乡村儿童。时间之短,效果之大,在欧美等国也找不到这样的先例。无论是民间与政府的良性互动,还是开启政策倡导,以及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免费午餐都是中国慈善史上前所未有的行动。”

免费午餐成为官民合作解决社会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官民合作公益的一个良好范例。

与此同时,邓飞等普通的志愿者们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为免费午餐活动贡献力量。四年半的时间,免费午餐项目没有发现一次食品安全或资金安全事故,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最值得信任的中国民间慈善行动之一。

拥抱网络的力量

免费午餐在国内一群记者和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响应下,雪球越滚越大。

随着贵州沙坝小学免费午餐的开餐,云南、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相继跟进,接力赛般地传递着这一炙热的火炬。许多志愿者认为,很多事根本不是做不到,而是没人去做。

身为记者的邓飞,早早就认识到了网络的力量,他说,“不拥抱网络的力量,中国的公益事业将会很艰难。”

从利用微博打拐到免费午餐,再到号召认购安全校车,倡议实施暖流计划,这一切无不归结于网络的力量。“因为微博,加上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中国人不再是一地碎玻璃,而是通过集群形成组织,整合无数人财物变成行动力。”

邓飞坦言,“微博,这种新型的互联网产品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没有网络的力量,这些公益项目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我看来,网络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构建出一个个的群体。而我们通过网络构建了一个爱与善良的庞大群体,并持续为发酵提供力量。只有网络才能真正实现无障碍、跨地区和跨阶层的交流。”

网络的公开性、透明性与生俱来,它对半生不熟的中国公益领域来说,不啻为一种拨乱反正的利器。

对邓飞来说,既然做了公益,就必须接受监督和质疑,这一点他心明如镜。他至今记得,有一次去某校走访,在路边摊上看到格外诱人的卤肉,“手贱拍了一张传上网络,没想到被一个有较多粉丝的意见领袖看见,她幽幽来了句:孩子吃得可是3元的东西。于是,我也很快成了一个靶子,被众人批斗。”

近年来,中国许多慈善项目之所以失信于民,淡出人们视野,就是因为捐赠收支不公开、透明。而在这一点上,邓飞的团队一直希望做到最好。邓飞坦诚:我们要活下去,就得有捐款;要有捐款,就要说服大家;而要说服大家,我们必须只能选择公开、透明―我们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是什么?我们一直要求全部放到微博上,晒给大家看。

免费午餐从一开始就在监督制度的设计上遵循严密而开放的原则。“首先,我们的资金是走基金会,所有工作人员碰不到一分钱,这从根本上杜绝了善款挪用的问题。每次免费午餐工作人员出行的费用需要在微博上公布。同时,我们为免费午餐学校设立了用餐标准,一个荤菜,一个素菜,一个煮鸡蛋,一碗汤。有了这个限制之后,的空间就被压缩得很小。”

同时,邓飞要求申请了免费午餐的学校都开设微博,将采购的食材价格与每一顿免费午餐做的菜发到微博上,接受捐赠人与全社会的监督。“如果微博停止更新,我们可以采取警告或者通报当地教育局,甚至采取停止免费午餐项目。”邓飞说。

暖流计划暖人心

在做免费午餐项目的同时,邓飞还发现除了让学生们吃饱,还得让他们穿暖,还得为他们争取应有的医疗保障。

一经走上公益之路,邓飞发现这条路忽然变得宽广而漫长,且永无尽头。

“暖流计划”是由邓飞等免费午餐基金志愿者发起的另一个公益项目,其前身是免费午餐公益物流组。在经过一年多的物资募集与发放项目的执行后,2012年10月23日,这一项目正式成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独立的一项公益行为。

邓飞告诉记者,暖流计划是致力于帮助贫困山区学童,为他们募集基本的生活、学习物资,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学习,健康成长。“暖流计划将募集到的生活、学习等物资,合理分配到所需要的地方去。”

2013年12月,邓飞携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京举办了一周年感恩活动。他透露,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包括暖流计划在内的7个公益团队将进行整合,组成真正的“中国乡村儿童联合公益”,为6200万留守儿童谋求基本的福利。

记者了解到,暖流计划自2012年10月成立以来,已向社会各界募集各种物资总价值约2530万元;向贫困地区学生以及受灾地区提供援助,受助群体遍及18个省市自治区,受益人数累计近30万人次。

2013年12月17日,邓飞陪同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凤凰卫视主持人沈星以及暖流计划管委会代表前往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潘集寨学校,为那里的学生们发放来自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的温暖包,内容包括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暖用品。还为甘肃的13所学校准备了快乐体育包,每个体育包价值2000元,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拍等17种物品。

2014年10月底,暖流计划的快乐体育课公益捐助活动正式登陆腾讯公益平台,截至目前已有上千名爱心人士慷慨解囊。

“未来的暖流计划将成为一个以‘温暖’为核心的平台,汇集多方资源,它不仅仅为山区贫困的孩童,还将成为一个面向全社会各方面需要帮助的人群,比如贫困人群、残障人群和孤寡老人等。”邓飞说。

暖流计划那句感染人的宣传语“多一克温暖”,在社会上已经深入人心。

2014年,海澜之家联合网易携手暖流计划,为全国15000名学童及500位老师送出温暖的棉衣及羽绒服。

2015年10月30日,今冬暖流计划公益行动再次在北京启动,国内多家公益组织联合网易、凤凰、优酷、土豆等国内多家知名媒体,会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共同发力,关注山区师生,关怀留守儿童,将更多的海澜之家羽绒服送往贫困山区。

有人问邓飞:为什么要做免费午餐?

他说:是不忍。

从一名记者到知名公益人,邓飞一路走来收获颇多,由他领导或参与的公益项目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而他本人也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嘉奖,先后被评为《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50人”、《时代周报》“影响中国时代进程100人”、中国慈善年会“中国慈善推动者”、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推动影响力・公民社会责任奖”、中央电视台“温暖中国身边好人奖”、国务院扶贫办及中国扶贫基金会“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创新奖”、达沃斯经济论坛“2014年全球青年领袖”等等,并成为网民眼中“一位敢说、敢干、正直、仗义、可爱的记者”。

目前,邓飞正在不遗余力地关注贫困山区儿童的免费医保与大病救助等项目。他说:我们的行动不断增加,力量持续壮大,但出发点仍然是最初的一次感动。

“我知道爱和不忍,这一直是我力量的源泉。”他说。

上一篇:守墨聊自韬 不与众芳碧 下一篇:实行班团干部轮换制 搭建高校班级管理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