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脚投票,以手说话

时间:2022-05-15 07:30:52

以脚投票,以手说话

台湾的全民健康保险制,1995年开始实施。这个制度一路走来,争议不断。

因为是强制保险,所以当时有人指出:强制纳保,有“违宪”之虞。“宪法”里规定,人民必须纳税和服兵役(实际上只有男生),可是并没有加入保险的强制规定。虽然汽车有强制责任险,只要选择不开车,就不受约束。全民健保则不然,人民无从选择。

除了本质上的争议之外,全民健保涉及的问题,非常繁琐。不过,现有的制度要寻求改善,不外开源和节流两大方向。关于节流的部分,有两个着力点值得考虑改革。

保险,在观念上看,就是出现偶然、非经常性的意外时,能够因应善后。经常性的疙瘩,不值得用保险来处理。因此,对于感冒头痛、破皮割伤等,不需要由保险来负荷。然而,全民健保几乎涵盖所有医疗,包天包地。

投保汽车意外险,自己不小心擦撞时,要付一定金额为扣除额(deductibles);超过的部分,才由保险公司承担。这种做法,可以加强投保人责任,不至于滥用资源。全民健保则不然,除了象征性的挂号费之外,全部由健保买单。结果自然可以想见,保险几乎成为“公医制”。小小病痛,也不看白不看。

另一个极端,是重大伤病。

既然是“保险”,对于偶发的、急难式的重大医疗支出,当然值得由保险来因应。因此,许多国家的医疗保险,是以“支出”来界定重大伤病。如果某家庭当年医疗支出,超过年所得(譬如)10%,就可以得到济助。

相形之下,台湾的全民健保,不是以“支出”、而是以“病症”界定重大伤病。而且,重大伤病的项目,有相当比例是慢性病症。对于长期、经常性的医疗支出,显然和“保险”在观念上格格不入。因此,既然有全民健保为后盾,可以想象,重大伤病的项目、人数和医疗支出都会逐年扩充。

让证据来说话,重大伤病的“项目”,在1995开始实施是13项,2009年是30项。领取重大伤病卡的“人数”,1998年和2009年,分别是38.5万人和83万人。医疗支出占总医疗支出,1998年和2009年分别是17%和27%。想一想,在2009年,重大伤病人口只占投保人口的3.4%,而耗用的医疗资源却是27%。

对于少数慢病患、长期可观的医疗支出,由全体投保人来负荷,这不再是“保险”,而几乎是以邻为壑。特别是,所得税适用的所得范围,没有上限,高所得多负担。相对的,全民健保的保费,以薪资为主,设有上限。因此,重大伤病的做法,等于是以台湾薪资所得的大众为主,长期承担少数人的重担。

如果有选择的话,我相信很多人一定不会加入这种保险。因为,无从选择,注定要当冤大头。面对这种不合理,也许很多人心里不服,却无从以脚投票,另择良木而栖。

然而,如果不合公义的做法持续,民众无法以脚投票(voting with feet),却会用手来说话(speaking with fingers)――消极不合作,或本身也加入浪费的行列,逃漏税,和公部门对立等等,造成有形无形的耗损。

其实,台湾的全民健保制度,是少数不涉及蓝绿意识形态的议题。

全民健保,到底是以“保险”或“社会福利”为核心精神,值得采取公民投票,由全体民众来决定。

在投票之前,借着政策说明和论对,刚好有机会厘清许多问题。以公民投票结果逐渐调整,使这个制度趋于合理和合法。

( 作者为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

上一篇:从樱花到无穷花 下一篇:QDII日本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