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制剂的性能分析

时间:2022-05-15 07:28:20

雷公藤制剂的性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334-02

【摘要】 以雷公藤提取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提取物溶解性能的测定方法。3种方法对中药提取物的溶解性能进行考察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主题词】 中药 提取物 溶解性能 分析

近年来,运用中药提取物直接制成制剂越来越广泛,中药提取物的溶解性能直接影响制剂的制备工艺、稳定性及药效,但有关中药提取物溶解性能的研究报道较少,而对溶解性能考察方法的探讨更是缺乏。对混合物质的溶解性能研究已经广泛地出现在食品、化工、化学等领域,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沉淀法、电导率仪法、粒径法等,其原理主要是测定混合物质的饱和溶解度。目前,未曾见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中药提取物溶解性能研究的报道。

雷公藤制剂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移植反应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疗效已被广泛认可。雷公藤口服制剂因毒副作用较多,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雷公藤外用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多。本实验以雷公藤提取物在外用制剂常用试剂中的溶解性能为研究对象,对其溶解性能的考察方法进行探讨。

一 材料

1 仪器电子天平(BT25S,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离心机(GL-16,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数显鼓风干燥箱(GZX-9140);超声波清洗器(KQ3200E,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激光粒度仪(Zetasizer Nano S,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200,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2 试药异丙醇(上海溶剂厂,批号20060523);无水乙醇(安徽安特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批号8512073606);肉豆蔻酸异丙酯( IPM,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30158628);甘油(汕头市西陇化工厂,批号05120221);蒸馏水(实验室自制);油酸(汕头市西陇化工厂,批号0304081);雷公藤提取物(桂林市三棱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号06072);雷公藤甲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1567-200502)。

二 方法与结果

1 方法

1) 沉淀法主要通过向一定量溶剂中加入过量溶质进行溶解,过滤并恒重未溶解溶质,计算溶解量。计算公式为:溶解量=100×(W溶质加入量-W未溶解溶质量)/W溶剂质量。操作如下:分别称取雷公藤提取物0.3,0.6,0.6,0.6,0.5,0.5g,各加入4ml水、无水乙醇、异丙醇、油酸、IPM、甘油,30℃超声20min,放置至常温,离心,滤过,沉淀物烘干至恒重。

2)指标成分溶解量法雷公藤甲素为雷公藤提取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故以雷公藤甲素为指标,考察雷公藤提取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即溶解性能。

3)粒径测定法主要通过向一定量各溶剂中加入等量溶质使溶解,再进行混悬液的粒径测定,根据混悬液粒径分布间接反映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分散情况,即溶解特性。操作:分别称取雷公藤提取物0.2g,各加入水、无水乙醇、异丙醇、油酸、IPM、甘油5ml,30℃超声溶解20min,依参考文测定粒径。

2 结果

1)沉淀法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溶剂中雷公藤提取物的溶解能力为:无水乙醇>异丙醇>油酸>IPM>水>甘油。

2)指标成分溶解量法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溶剂中雷公藤提取物中雷公藤甲素的溶解能力为:无水乙醇>异丙醇>油酸>IPM>水>甘油。

3)粒径测定法测定结果表明等量雷公藤提取物溶于一剂,形成混悬液的粒径为:IPM>油酸>无水乙醇>异丙醇(水和甘油对雷公藤提取物的溶解能力较差,形成悬浮液粒径过大,超出仪器测量范围)。

三 讨论

沉淀法为常用的溶解量测定方法,国标GB5750-85和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的量。该法相比其它两种测定方法,操作方便快捷,仪器设备简单,极其适用于水及其他低沸点溶剂中中药提取物的溶解量测定,且能全面客观地反应出中药提取物在各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指标成分溶解量法为含量测定常用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各个领域,普及面广,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相比其它两种测定方法,该法主要通过测定中药提取物中指标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量,间接反映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无法全面客观反应整个中药提取物溶解情况,且针对黏度较大的溶剂,本法操作有一定技术难度。例:测定雷公藤提取物中雷公藤甲素在甘油、肉豆蔻异丙酯等溶剂中的溶解情况时,含量测定样品中甘油、肉豆蔻异丙酯等易残留并在高效液相色谱柱上产生吸附,缩短色谱柱的寿命,并影响含量测定结果。

粒径测定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溶质和溶剂消耗量小,适合于贵重药物及毒性药物溶解性能的考察。该方法能较全面反映中药提取物的溶解性能,为中药提取物制剂的辅料选择提供有力的依据,但该法无法定量溶解量,形成混悬液的粒径大小能否全面客观地反应中药提取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仍需进一步探讨。相比其它两种测定方法,该法相对繁琐,需要对连续相黏度、分散相的折射率等参数进行查阅或考察。

实验中对各测定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运用以上3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探讨雷公藤提取物的溶解性能,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运用以上3种方法对中药提取物的溶解特性进行考察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提取物溶散及制剂释药角度考虑,粒径测定法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中药提取物的溶散及释放。例:粒径分布图显示雷公藤提取物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和油酸中呈现两个粒径分布区域,而在异丙醇和IPM中只出现一个粒径分布区域,表明雷公藤提取物各组成成分在异丙醇和IPM中,能够以保持原提取物中的比例进行分散,说明其溶解具有均一性。释药过程中,更能表现出汤剂的同步释放原则。

从辅料适应性角度考虑,以上3种方法综合运用更能全面、客观、科学地进行辅料的筛选。例:透皮制剂应选用溶解能力较好,且溶解具有均一性的溶剂。沉淀法和指标成分溶解量法表明,无水乙醇和异丙醇对雷公藤提取物及雷公藤甲素的溶解能力较强,而粒径测定法表明,异丙醇中雷公藤提取物能够按组分原比例进行分散,因此雷公藤透皮制剂选择异丙醇为溶剂依据更充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康复新液联合氦氖激光治疗老年顽固性皮肤溃疡... 下一篇:羟氯喹引起青光眼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