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成人教育教材中的儒学思想

时间:2022-05-15 05:56:01

刍议成人教育教材中的儒学思想

一、民国新儒学教育思想概要

(一)强调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

儒学是关于人生的道德哲学,新儒学思想家们在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上特别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与人生观的确立。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以“意欲”为出发点揭示了东西文化差异。他提出西方化是“意欲向前”的而中国文化是“意欲自为、调和、持中”的。不同的哲学观导致不同的教育观,梁漱溟认为教育应包含知、情两方面,西方人重视知,中国人重情志。他否定科学主义思潮,认为科学只能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能诉之于内,只有情志教育才能解决人自身的问题。“生活的本身全在情意方面,而知的一边———包括固有智慧与后天的知识———只是生活之工具”[2]。同样,思想上由佛转儒的熊十力提出了体用不二的新“唯识论”体系。他认为,学问当分两途:曰科学,曰哲学。科学即客观事物的存在,称为量智;哲学即为本体,称为性智。他提出:“量智只能行于物质的宇宙而不可以实证本体。本体是要反求自得的,本体就是吾人固有的性智。吾人必须内部生活净化发展时,这个智才显发的。到了性智显发的时候,自然内外浑融。”[3]在《新唯识论》上、下篇中他进一步用心和镜来诠释他的思想。心为本体,镜则为“心所能到”的一切对象,心镜虽不可分割,但只有镜从属于心才能达到《中庸》中孟子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的境界。张君劢对科学与人生观进行了对比,提出科学是客观的、理论的、分析的、因果规律的、相同的;而人生观是主观的、直觉的、综合的、自由意志的、单一的,所以“科学无论如何发达,而人生观问题之解决,绝非科学所能为力,唯赖诸人类之自身而已”[4]。他崇尚主观意志的自由,贬低科学,强调人生观的确立不能靠科学,只能直觉、自由意志为之。贺麟提出了道德的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统一的形而上学:“理想唯心论”,强调“道德”为本体而“精神”为主体;钱穆的“理气一体浑成”、“心性一体两分”的观点也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重视道德教育和人生观的确定都体现了新儒学思想家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

(二)重视民族文化的学习

民国中后期,西方文化的传入与抗日战争的爆发对中国民族文化造成严重打击,新儒学思想家们纷纷提出复兴民族文化,认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根基。马一浮提倡国学,提出六艺赅摄于一切学术的文化观:“六艺者,即是《诗》、《书》、《礼》、《乐》、《易》、《春秋》也。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两千余年来普遍承认一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故六艺可以赅摄诸学,诸学不能赅摄六艺。今楷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以代表一切固有学术。”[5]他提出六艺统诸子、四部;六艺统西学;六艺统一心,广大精微、无所不至,不但能做到知识的统一,更能做到“知、仁、圣、义、中、和”等六德的统一。他认为,世界人类一切最后必归于六艺,提倡六艺并不只是为了国粹的保持,而是为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实现他的思想,马一浮创办了复兴书院,并提出教育内容上以“六艺”为核心。而张君劢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复兴,特别是儒学复兴,提出儒学是中国文化的源泉,儒家哲学基本思想包括理智的自主、心的作用与思想、德性学说、宇宙的存在、现象与实体,而这也是中西古今共同讨论之学说,故坚持在儒学为本体的同时,吸取西方学说,才能彰显儒学在世界文化的地位。为了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他在广州创办“海学书院”、云南创办“民族文化书院”实践宋明讲学传统。他认为,民族文化的重塑关乎民族存亡“今后中华民族,其甘于随人俯仰,陵夷不知所极乎?抑奋然兴起以保其四千余年文化上独立之地位乎?此吾族生死存亡之问题,或者以为其事将随国际势力而解,而不知实视吾族心思才力所以集注者如何”[6]。方东美指出,自19世纪,中国受到西方列强强烈打击丧失了民族自信心,在教育上盲目追求他国文化而“忘本”。“我们没有独立的教育思想,更没有自己的教育政策;不只忘记了人内在伟的心灵,更不了解自己的艺术文化与哲学”[7]。他认为,在今日中华文化衰败的时候我们更要一心追求中国固有的民族文化,才能迎来中国文化的复兴。除此之外,为了继承发展民族文化,在抗战期间熊十力创建了免仁书院,并重视历史教育与儒家经典的教育;1951年,钱穆创办新亚书院,并于1953年建立新亚研究所,培养专门传统文化人才。新儒学思想家的实践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社会本位的教育观

在民国众多的新儒学思想家中,对教育最有建树的当属梁漱溟。他不但提出了要以孔颜的人生为青年解决人生为题,还提出了社会本位的教育观。他指出,教育的发展要适应于社会的发展,只有教育、社会相辅相成,才会两者皆有出路。“何谓教育的出路?凡一种教育有成效见于社会,因而社会要求发展此教育,教育有其发展之前途者便是”[8]。他进一步提出,要建立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并说明三点理由:一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分”,二是“教育宜放长于成年乃至终生”,三是“教育应尽其推进文化改造社会之功”[9]。此三条为社会本位教育系统设计必须遵循的要点,第一点强调了非正规教育和成人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第二点强调了实施终身教育的必要性;第三点强调了教育不但能绵延文化而且能推进文化改革。基于此,梁漱溟不但提出了二十余条社会教育本位体统的原则,并将社会本位的教育观运用到乡村改造中,将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合二为一、共同发展取得了不俗成绩。而梁漱溟所提出的社会本位的教育观并不是狭义的社会本位论,并不是要求教育满足社会的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而忽视个人价值。梁漱溟所建立的社会本位的教育观最终落实点是在“人”上,体现了“建国居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儒家思想。

二、对当今成人教育教材的启示

(一)成人教育教材建设应体现人本主义思想

在刘向所著《说苑》中,“颜渊问于仲尼曰:‘成人之行何若?’子曰:‘成人之行,达忽情性之理,通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源。若此而可谓成人。既知天道,行躬以仁义,饬身以礼乐。夫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穷神只化,德之盛也。’”[10]孔子认为,成人不但要知识全面,更要德行出众。而现阶段我国成人教育教材建设却趋向于功利主义和科学理论至上。其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在成人教育教材引进上,更偏向学科相关专业知识的教材引进而忽视道德教育教材引进;第二,成人教育更重视个体专业和职业的指导而忽略学生人生观的引导。这样损害了成人教育的过程对人本身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失去了成人教育的基本价值所在。科学技术重在教会成人成为某一类的人,具有目的性和短时性;人文教育重在指导成人如何成为“人”,具有全面性和终身性。成人教育教材的建设应该站在终身教育的角度上遵循人本主义理念,在关注成人科学教育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文教育,在成人教育教材内容上重视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把促进成人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成人教育教材建设的根本。

(二)成人教育教材内容应重视民族文化的继承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的灿烂文化,以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首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一代代中国人。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面对各国文化冲击,如何继承、发展民族文化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当代中国文化必须经过文化自觉的艰巨过程,才能在这个已经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11]所谓文化自觉便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进行理性反思和认识,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然而如何继承、发展?正如前文梁漱溟先生所说,教育对文化有绵延和推进其改革的功能。由于成人的特殊性,成人教育教材在内容上更应体现民族文化的继承。这要求教材编制设计者在成人教育教材编写上首先要批判性地继承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民族文化恰如其分地融入教材中;其次要积极发挥民族文化德育以及提高人文素养的作用;最后教材的编写更应注重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惟其如此,才能开发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成人教育教材。此外,地方成人教育教材还应纳入地方民族特色,一方面可以更加丰富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可使成人教育教材更具地方性。

(三)成人教育教材内容必须满足于社会发展需要

由于成人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是社会生产的中坚力量,所以成人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展成人教育建议书》中指出:“成人教育是……他们被他们所在的社会视作成人而发展他们的才能,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技术或就业资格,实现他们在个人充分发展和参与均衡而独立的社会、经济、文法发展两个方面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即成人教育不但要重视人自身的发展,更要强调人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政治变革、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与成人教育息息相关,既影响制约着成人教育发展,也受成人教育的反馈。现阶段传统的成人教育教材愈发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其主要表现:

第一,成人教育教材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满足不了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第二,成人教育教材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技能的培养不能满足职业需求。这不但导致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差、学校与企业供求不一致、成人求职难等问题,而且减少了优质的人力资源、削弱社会生产力、影响社会发展。要编写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成人教育教材,首先,要密切跟踪经济和科技的新变革、新成果,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其次,应根据成人特色及企业要求设计既有理论知识又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材,突出教材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开发符合当地经济特色的成人教育课程及教材,为当地发展服务。

作者:胡若雪蒋华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上一篇:试议成人教育中计算机教学计策 下一篇:漫谈成人教学高等数学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