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茜――见证蒙派京剧发展

时间:2022-05-15 05:00:14

宋茜――见证蒙派京剧发展

弹指一挥间,今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六十年里,内蒙古文化战线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工作者,就像草原深处的朵朵金莲花,在风雪雨露里任枝叶顺意舒展,在泥土的博爱与深情中自由欢腾,一簇簇、一丛丛,肆意地盛开,灿烂地绽放,昂立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中,默默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一份馨香。

“弘扬国粹,立足草原,创新艺术”,是内蒙古京剧团几代艺术家们孜孜不倦的共同追求。剧团成立46 年来,在排演了近百出传统剧目的同时,着力创演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内蒙古地区民族特色的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草原小姐妹》《腾格里》《北国情》和《草原母亲》。在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中,剧团逐渐形成 “蒙派京剧”(或曰“草原派京剧”)表演艺术风格。

2001年,内蒙古京剧团创作了一出反映内蒙古人民在困难时期充满爱心地救助内地孤儿的感人故事――京剧《草原母亲》。这出戏一经面世,便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人物、精美的唱腔和浓郁的蒙古族风土人情深深感染了所有的观众,引得界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夺得了“第三届中国京剧节”的优秀剧目奖、优秀唱腔设计奖、优秀表演奖等五个单项奖。2003 年获“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剧团又将此剧拍摄、排演成同名京剧电影和交响京剧。

作为《草原母亲》中扮演上海母亲钟雅琴的演员宋茜,在谈到参与京剧及同名京剧电影的创作过程时,依然十分激动。她认为这种表现形式的转换给《草原母亲》赋予了极强的艺术含金量,也为创作者本身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

宋茜,原内蒙古京剧团优秀演员,曾参与内蒙古京剧团多部大型京剧的演出创作。纵观宋茜几十年的演出经历,可以看到,她几乎见证了内蒙古京剧团蒙派京剧的全部发展历程。

早在1973年,宋茜就参加了内蒙古京剧团创作的现代京剧《草原小姐妹》到《草原儿女》的演出,在多次改稿中,她担任女主角珊丹。1974年,此剧被评为进京参加全国调演剧目,演出当时,中央电视台、电台同时实况转播,受到首都观众和专家的高度好评。谈到在现代戏《草原儿女》的表演,宋茜说,为不破坏传统京剧的整体风格,又突出民族色彩与地方特色,当时主创人员把京剧“抢花”“大刀花”等传统程式与小姐妹放羊的生活动作相结合,运用了拉羊、挡风雪、推羊、“跪蹉”“抢背”等虚拟技巧动作,形象地表现了人物性格。而马舞的运用,在对京剧“趟马”程式的继承中进行突破和丰富,吸收借鉴了蒙古族舞蹈艺术,有选择地使其纳入京剧的节奏和舞台规范之中。

1992年宋茜参加了由内蒙古文化厅和中央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拍摄,由内蒙古京剧团演出的三集电视戏曲片《北国情》,饰桃花公主。谈到这出剧,宋茜说:这是蒙派京剧的又一次勇敢尝试。《北国情》将民族意识与时代意识相糅和,同时突出京剧在内容、形式、体裁、风格上的民族特点,力求蒙派京剧形神统一,表演韵律与传统技巧统一,唱腔设计与人物形象统一,内容与形式统一,从而符合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 1993年此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博得好评。荣获1994年全国电视戏曲艺术片“天安奖”,并获得其他四项大奖,名列榜首。

乌兰夫同志生前曾提出:京剧艺术应勇于创新,反映现实生活,创造出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蒙派”京剧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一支草原“国粹”艺术团体,内蒙古京剧团始终以服务于草原各族人民为宗旨,为自治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立下了骄人的业绩。前不久,内蒙古京剧团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17 个省级重点京剧院团之一。

上一篇:皮蛋加白粥的爱情 下一篇:失忆在千年古镇――西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