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教师语言表达的“味”

时间:2022-05-15 03:46:52

论政治教师语言表达的“味”

【摘 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口味”,就必须讲究教学语言的“味”,做到:语言表达有时代“味”、人情“味”和幽默“味”。

【关键词】语言表达;时代味;人情味;幽默味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以教学语言为载体表示出来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因此,教师要想讲好课,就必须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口味”,就必须讲究教学语言的“味”。

笔者认为,教学语言应具有情味、趣味、风味。政治教师口头语言表达艺术

一、政治教师语言表达要有时代“味”

思想政治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与时代脉搏紧密联系,讲解课本知识要结合国内外时政问题及周边新发生的重要事件。因此,课堂语言表达要富有时代内容、体现时代感和新鲜感。这样的课堂语言才不会枯燥无味、富有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政治教师语言表达要有人情“味”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需要在很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基础上进行。我们所施教的对象,不是工厂里听凭处理的原料,而是生动活泼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波涛汹涌的海洋,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适时的情感渲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管听众是谁,只顾自己不痛不痒地背诵一些冷冰冰的条条,玩弄一些抽象的概念,这种所谓“耳边风”式的索然寡味的讲授,怎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感动人、说服人呢?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政治教师要用充满情味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入预定的饱含正义情感的意境之中,让他们的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从一个静态进入一个情感涌动的世界,使之“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例如,在讲矛盾普遍性时,可联系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精心设计一段充满人情味的导语:人的一生充满矛盾。同学们正值花季、雨季,不能说已经饱尝了人生矛盾的滋味,但起码是初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当你们的考试成绩“潮起又潮落”的时候;当你和同学的友谊发生裂痕,渴望理解的彩虹在心灵蓝天重新飞架的时候;当望着新华书店那本新到的你梦寐以求的名著却又囊中羞涩的时候;当你们的节假日被旧教育模式的秋风从青春生活的大树上轻轻吹落的时候;当丘比特之箭过早地射向你们,情感的野马即将挣脱理智的缰绳向着学业荒废的悬崖狂奔的时候……这就是层峦叠嶂的矛盾的“三峡”在迎接你们这些满载民族希望的生命之帆!这样的教学语言,饱含情味的语流,潺潺流过学生的心田,让知识、情愫和思想,自然渗入并积淀在学生的意识深层,引导学生很快深入到所描述的境界中去,任思想感情的野马与其一道驰骋,达到情理交融、以情动人、以情明理之目的。

为了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情味,有时也可利用一些现成的诗歌、故事、新闻报道等,并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来增强教学的情味。例如,在讲“理想的作用”时,就可以朗诵流沙河的《理想》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树会有浓萌;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没有情感的语言是一杯水,而融进了情味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具有振魂摄魄的效果。

三、政治教师语言表达要有幽默“味”

首先,教师要注重积累资料,树立幽默意识。要做到这些,第一,教师平时要博览群书,汲取幽默素材。古今中外的幽默素材不可谓不多,但能适合教学需要,给课堂教学增“色”添“彩”的则需要甄别遴选,这就需要教师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开拓视野,丰富营养。第二,从学生出现的知识错误中提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知识理解上的偏差和错误在所难免,基于学生知识性错误而产生的幽默源需要积累、提炼,再反馈到教学中去,能让学生在笑声中纠正错误,获得新知。第三,从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去积累。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幽默素材,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幽默源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对于这些奇闻轶事就是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艺术家的幽默影视表演中以及教材中获得幽默素材。

其次,要掌握适当的幽默技巧。幽默的技巧多种多样,不同的方式会形成不同的效果,如移植法,即移植影视、歌曲、小品、漫画、幽默小说等作品中的情节或语言来讲课。再如归谬法,往往可以打破思维定式,变换视角,突然将错误观点引向荒谬。

总之,语言艺术是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素质,更是上好政治课的必备手段。每一个政治教师都应像演员苦练基本功一样,过好语言关。

参考文献:

[1]朱开群.浅谈政治课的教学语言艺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0(10).

[2]王旭红.思想政治课教学幽默语言艺术初探[J].池州学院学报,2009(4).

上一篇:如何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 下一篇:讲授何如巧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