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时间:2022-05-15 02:46:15

对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摘 要:本文以高中生作为实验对象,探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导学案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笔者对实验前后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与对比分析,并结合实验学生的访谈记录和教师随堂课的情况,以掌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真实想法。实验结果表明,“导学案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 高中生 自主学习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指出,高中阶段,学生要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意识,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有两个含义:一是学生的自主,二是教师的自主。学生的自主包括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三方面达到的自主。而教师的自主则包括理论意识、反思意识、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奉献意识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束定芳,2012)。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关注点应从“教”转移到“学”上,课堂应以学生为主。当然,这种关注焦点的转移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多余了或从课堂上消失了(耿菲,2012)。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新课改要实现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 英语课堂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为掌握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基本情况,笔者从重庆市某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7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自主学习态度、动机、自主学习方式与效果等方面,问卷共设置10个单选题,有ABC三个选项,无正确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通过现场发放问卷调查表,并讲明填写要求,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填涂机读卡。调查结束后共收到有效问卷73份,占参加问卷调查总人数的96.1%,统计结果见表1.1:

表1.1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英语课堂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对自主学习态度、动机和自主学习策略作自我评价、自我调整,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多数学生对老师依然有很强的依赖性,94.5%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力,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更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少教师还在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几乎整堂课都在讲,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为改变学生英语课堂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的现状,笔者课题组尝试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实验设计

(一)研究问题

英语课堂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研究对象

本实验以重庆市某中学高中二年级8班65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以6班61名学生作为实验参照对象。这两个班级基本情况一致,成绩起点以及任课教师水平也相当。

(三)研究方法

本实验基于学生自主能力调查问卷数据,并结合实验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和随堂课的观察记录以及实验学生、教师的访谈记录等进行综合分析。本研究的自主能力调查问卷表是根据我国学者庞维国(2003)编制的《学习自主性量表测验题本》改编而成,由30个选择题组成,采用Likert Scale1-5级量表计分,以得分高低决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

三、 实验过程

(一)学生分组

实验前,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A(学困生)、B(中等生)、C(优生)三个层次,每个层次2人,每个小组共6人,课堂上同一层次学生面对面就坐。分组时,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优生和学困生,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各小组的公平竞争。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以阅读教学为例

1. 课前引导,自主预习

阅读课前,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点拨,先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教学要求,然后简要介绍、展示与阅读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图片、视频等,扫清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阅读课文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紧接着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导学案上“课前引导”部分的练习。

2. 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通过跳读、精读等阅读技巧,自主阅读课文,然后以分层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根据导学案上的阅读练习,交流讨论疑难点,ABC层学生发扬协作精神,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并完成导学案上“课前探究”部分的练习。教师启发C层学生主动帮助A层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共同体验成功。

3. 展示成果,评价分层

分层小组的合作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1名代表把“课前引导”与“课前探究”部分的阅读题答案写在黑板上,其目的是展示各分层小组的合作成果。然后教师挑选各层次学生代表1名,对分层小组合作成果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最后,教师对学生代表的评价作简要的点评,并对各小组的上课情况进行分层评价,给出量化分数。

4. 训练分层,检测反馈

为深化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将课文知识拓展延伸,同时也为了检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先让学生完成“课堂检测”部分的练习,并鼓励学生作自我评价,及时发现自己在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然后学生完成“课堂延伸”部分的阅读练习,该部分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练习有所不同,最后教师根据练习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5. 总结提升,弥补疏漏

教师利用课堂的最后10分钟,先对各分层小组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开展综合评价,评价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评价的内容不光是学习目标的完成,更应是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转变、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祖瑞,2009)。然后教师对学生讲错、讲漏的知识点以及课文知识的重难点进行补充,精讲。

6. 作业分层,巩固延伸

为实现阅读课文知识的活学活用,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外作业,以达到对课文知识延伸巩固的目的。同时,分层布置课后作业不仅可以使C层学生有更多自由提升的空间,也能满足B层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避免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个别A层学生因作业太难而抄作业或不交作业的现象,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

四、 实验结果与讨论

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实验后,笔者课题组对实验班65人、对比班61人进行了自主学习能力问卷调查,并结合两个班前测问卷调查的情况,调查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以确定两个班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见表4.1、4.2。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表4.1的数据可知,实验前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不强,均值都小于66,t检验的p值>0.05,说明两个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显著差异。表4.2显示,p值小于0.001,由此可知,实验后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强于对比班,实验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二)分析与讨论

实验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究其原因:

首先,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英语课堂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大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英语课堂的主人。教师由传统课堂的主宰、学生的权威转化为课堂的引领者、协作者、监督者与评价者。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导学案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上。

其次,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导学案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降低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课堂上学生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参与课堂活动,在分享与交流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主动,提高了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教师作为讲解者的单一角色被细化成多种角色,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提高。导学案课堂目标明确,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体,以生生、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疑问。另外,导学案的容量大,对知识的梳理系统,并配有针对性的练习,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导学案也为学生节省了做笔记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会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率。

五、问题与建议

通过对实验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和随堂课的观察,结合对部分实验学生、教师的访谈记录发现,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明显存在一些问题。

(一)问题

1. 自主学习“形式化”

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的设计都少不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重要环节,以问题为主线的讨论活动大大延长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相对于被动接受式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的知识更加牢固而持久。但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讨论漫无边际,与老师要求讨论的话题相去甚远,尤其是面对人数较多的大班教学,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对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发言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于是,有些学生浑水摸鱼,趁机说话搞小动作,表面看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没学到真正的知识。其次,不少学生的讨论活动浅尝辄止,只为应付导学案上的学习流程,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2. 自主学习“惯性化”

大多数导学案的设计雷同,一般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课堂训练”和“拓展延伸”等模块,各模块的设计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学生长期使用这种教师单方面设计的学案,学习被动的学生形成依赖,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便感到机械和单调,于是,学生便成了新型学习方式下的新机械学习者(韩立福,2012)。由于每堂课导学案的基本流程都大体相当,结果,学生长期在惯性模式下开展自主学习,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容易受到挫伤和压抑,长此以往,学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课堂气氛再度沉闷,课堂又开始束缚和限制学生日益生长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

3. 自主学习“两极化”

由于部分教师课堂管理经验不足,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过程管理了解不多,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不十分清楚,导致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发言七嘴八舌,小组讨论活动乱作一团,教师的课堂管理失控。教师作为课堂监督者、协调者、管理者的角色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课堂虽然“动”起来了,教师角色却“边缘化”了。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到自主、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中来,课堂上表现出虚假交流的现象,到展示合作成果环节时便抄袭他人答案,与自主性强的学生相比,主动性差的学生变得越来越懒惰,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二)建议

1. 加大课堂监管力度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超过课堂总时间的三分之二,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生间的自主合作交流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如果监管不力,必然会出现课堂管理真空,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因此,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绝不能只是站在讲台上指手画脚或发号施令,应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意识,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不断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启发式的自我提问,自我发现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周宏俊,2011)。对于大班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奖励细则,充分发挥好小组管理人员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管理的全过程中来。

2. 优化导学案设计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英语教学中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不应拘于固定的框架模式。一节课,老师应该讲解多少,学生应该自主探究多少,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而定,不应该规定统一的模式(宋学侠,2010)。导学案设计的模式化极易固化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主性受到极大的限制,久而久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切忌生搬硬套,应依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从全方位、多角度考虑,例如设计的讨论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否多尝试一些开放性话题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以打开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大门。其次,是否每堂课都有必要使用导学案,比如阅读课的读后环节就不需要使用导学案。

3. 强化教师角色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开展课堂自主学习太耽误时间,还不如自己讲解直接了当,即省时又高效。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导学案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无事可做,靠边站。有第一种想法的教师应消除顾虑,把课堂自还给学生。持第二种观点的教师过分放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主导课堂的重要作用。英语课堂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应强化教师的角色,这是因为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积极的参与环境都离不开教师鼓励性的课堂评价,所以要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深度学习的习惯必然离不开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角色(周宏俊,2011)。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所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发挥好设计者、指导者、管理者、协调者、合作者、评价者等多种角色的作用。

六、结语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总体上是积极的,对于实验中的问题,我们应客观地加以分析,切忌全面地加以否定。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创新和创造,逐步消除学生依赖的心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是学习的负责人和管理者(高吉利、李秀萍,2005)。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力度,做一个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引路人。

注: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子课题项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课题批准号:总课题领导小组[2012]001号;课题编号:DIA110281―001。

参考文献

1. 耿菲.中学英语课堂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培养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5):6-9.

2. 高吉利、李秀萍.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2):24-27.

3. 韩立福.论学案教学的利弊及改进建议[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10):7-8.

4.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8页.

5.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束定芳.中国特色外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5):1-5.

7. 宋学侠.辩证处理各种关系,科学构建课程体系[J].外语教学法研究,2010(2):10-19.

8. 周宏俊.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J].教学月刊,2011(12):14-17.

9. 祖瑞.厘清关系,发展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1):15-20.

上一篇:初中英语的书面表达教学策略 下一篇:中职英语情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