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现代师生因价值观鸿沟而决裂

时间:2022-05-15 10:38:22

警惕现代师生因价值观鸿沟而决裂

2016年8月30日,相声演员郭德纲宣布“德云社家谱”,他曾经的徒弟曹云金并不在列;9月5日,曹云金在微博上以“是时候了,该做个了结了”为题,细数郭德纲的“多宗罪”;9月25日凌晨,郭德纲撰文《天涯犹在,不诉薄凉》回应所指;曹云金当天给予回击《我的涵养在愤怒之前已经用完了》……究其事件的起承转合,终究逃不过义利观的不同。如果说这是德云社所带有的旧社会“班社制”的陋习,那么,在2015年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公开信,申明要断绝与新招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原因是学生郝相赫在朋友圈的微信“居然对北大阎步克教授、人大韩树峰教授无端嘲讽”。这个事例,笔者认为也是教师与学生在价值观上的不同而导致的隔阂罢了。

价值观是系统化的观念体系,表达了人们对于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中人与事物的基本理解、判断和评价。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除了人类社会存在的一些普适价值观外,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和学生往往不是一个年代出生、成长的人,他们在价值观方面出现分歧也是不足为怪的。

在古代,强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被纳入“天、地、君、亲、师”之列,地位尊贵,学生只能恭敬从命,不能质疑,师生关系中更多地强调教师的重要性,学生必须与教师的价值观相一致,否则也会被“逐出师门”。冉求是孔子学生,曾因为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敛财,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认为季氏违反礼法、破坏古制,而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是难辞其咎的。孔子与冉求的矛盾是政治观点上的分歧,从根源上看,也不能忽略因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师生价值体系差异这一历史因素。

师生关系具有时代性。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师生之间的亲密性,但现实中也往往带有封建等级制的流弊;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平等、尊重和契约式的关系,但现实中,由于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传统文化中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对教师的敬畏之心在弱化,师生间缺乏认同感,导致彼此少有尊重,忽略了教育性这一根本,师生关系出现了疏离和冲突甚至功利化等不良症候。因此,只有回归教育性这一根本原则,以尊重为核心,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双向沟通,才有可能使师生这一具有独特精神魅力的教育关系向着健康方向发展,避免现代师生因价值观鸿沟而决裂的现象。

上一篇:守护师德的崇高 下一篇:当创新成为基本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