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算法多样化的理解和实践

时间:2022-05-15 09:03:49

对算法多样化的理解和实践

关于新课标中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在实践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困惑,因而走入一些误区. 在参与课改实验的一年中,我边深入学习新课标,边实践,下面就谈谈我对这一思想的几点理解.

一、算法多样化——不是追求多,而是应尊重学生的想法

下面举一段课堂实录: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

师:12-8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生1:摆小棒.

生2:数数的方法,9,10,11,12,…

生3:10 - 8 = 2,2 + 2 = 4.

生4:8 - 2 = 6,10 - 6 = 4.

……

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种方法,思维活跃,效果非常好. 可是就是没有一名学生想出“因为8 + 4 = 12,所以12 - 8 = 4.”这种老师认为最简便的方法. 老师就有点着急了,反复地提示,最后非常勉强的得出了这种方法.

其实细想,这种想加法做减法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逆向思维,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这时学生的脑子里,被自己独立思考的方法所占据,正在激动得意呢,一下子将学生的思维拉到这里,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效果也不好. 另外,学生刚刚学习完20以内进位加法,有些学生还不是很熟练,用这种方法计算也是有困难的. 所以可以放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去领悟.

针对这个课例,我认为关键是老师的观念问题. 他在备课时一定是想到了学生会想到的各种方法,当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想到而老师又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就一定要讲出来. 算法多样化并不是要求学生想出的方法多,关键是学生有没有独立思考、有没有创新的火花、有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方法.

二、算法多样化——不是没有最优化,而是主动权在学生

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存在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也是与原来的教学冲突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多种方法出现后,要不要告诉学生最简便的一种,也就是最优化的问题.

这里最典型的课例就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十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对要不要强调“凑十法”等问题举棋不定. 新课程注重让学生自己选择计算方法,并不强求方法的统一,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快捷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不可以向学生暗示运用“凑十法”的好处呢?

我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没有给学生一种明确的最优化方法,而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自己认为最容易的方法计算. 刚开始,有些学生由于找不到比较好的计算方法,计算速度又慢,正确率不高,心里真是着急. 但我还是坚持没有硬教给学生“凑十法”,也没有给予暗示,只是在他们思考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一些引导. 这样学生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也许走了弯路,也许出现了很多错误,但这也是非常宝贵的学习体验. 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突飞猛进. 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发现一位原来很一般的学生,计算能力提高非常快,就想考考他,问8 + 5怎样算?他答:想5 + 8,因为5 + 5 = 10,10 + 3 = 13.又问:那5 + 9呢?他答:想9 + 5,因为10 + 5 = 15,15 - 1 = 14. 我真是非常高兴,他的计算方法非常灵活,已经能够灵活选择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你能说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不是最优化的吗?绝对是最优化的. 这种最优化的方法,是学生自己摸索出来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体验出来的,是带有学生个性的方法,这就是算法多样化思想带来的教学效果.

试想,如果一开始就教给所有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也许刚开始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会高,但是能出现这样有个性、丰富的、多样的计算方法吗?学生的思维被牢牢限制,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体现?学生的智力怎样得以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得到提高?所以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最优化的方法,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发展适合自己的算法.

三、算法多样化——不是不要评价目标,而是要给学生达到目标的时间

由于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计算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学生计算方法杂,刚开始时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不同,它摒弃了原来“小碎步”的教学法,而是运用系统论教学思想来编排的. 这种编排方法着重学生后续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的兴趣,但是没有过去教得“扎实”. 于是就有一种错误倾向,认为既然提倡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无须要求达标,学生能达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 ”这就意味着,有些学生可能要到本学段结束的时候,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才能达到每分钟算8~10题. 教师应正视这个事实,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地评价,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以统一的标准衡量每一名学生.

对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达标要求,我曾对自己班学生做过试验,在一年级上学期结束时,只有70%的人达到,在下学期结束时,已经有93%达到要求,那么我相信不用等到这个学段结束时一定是100%的人能达到目标了.

当然对于那些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是不是就不要求了?肯定不是. 那么老师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来给予帮助,这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上一篇:皖南山区木莲的特征特性及其速生栽培技术 下一篇: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拓展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受理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