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省级监督抽查中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研究

时间:2022-05-15 08:07:29

福建省省级监督抽查中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研究

【摘要】 企业与检测机构利益关系的影响使得省级监督抽查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可靠性,群众对政府的产品信息越来越不信任,如何剥离检测机构与企业的利益关系,构建适合福建省省级监督抽查抽检分离方式,提高省级产品监督抽查的真实可靠性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现有三种抽检分离的方式,分析其优缺点,在现有的检测资源条件下,构建最优化的抽检分离方式。

【关键词】 监督抽查 抽检分离 盲样制作

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用户、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抽查。本文所指的监督抽查是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监督产品质量,依法组织对在辖区内内生产、销售的产品进行有计划的随机抽样、检验,并对抽查结果公布和处理的活动。通过实施监督抽查,地方政府可以做到有效的扶优治劣、引导消费,督促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保障能力,掌握产品质量动态状况,促进当地产业质量整体水平提高。

一、监督抽查

监督抽查根据地域划分主要分为国家监督抽查和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地方监督抽查,其中地方监督抽查较为常见的是省级监督抽查,它是指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统一管理、组织实施的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监督抽查,对抽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通报本行政区域监督抽查信息同时对本行政区域内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的处理及其他相关工作并按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报送监督抽查信息。

福建省省级监督抽查一般将监督抽查任务直接下达给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内的质检所(院)。福建省质监系统内部质检所(院)自成立以来作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仅仅依靠省级监督抽查任务无法支撑所(院)的正常运行,渐渐的开始依托监督抽查拓展各行业内的企业委托检验。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委托检验数量越来越多,委托检验成为质检所(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企业成为质检所(院)的座上宾、衣食父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质检所(院)出具的检验结果也渐渐的失去了其应有的真实性。

二、抽检分离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求系统内各质检所(院)在接受省级监督抽查任务时采取抽检分离的方式。而现有的抽检分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自然形成的抽检分离

部分行政单位由于没有内部检测机构,往往由本单位的行政执法人员到现场抽样后,再将样品送至检测单位,这种自然形成的抽检分离在程序上虽然可以实现一定的闭环,但由于抽样人员为行政执法人员,他们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对产品标准、抽样方法和检验方法不太了解,不能掌握正确的抽样方法,无法熟悉运用专业的抽样工具,最终导致所抽样的产品不具代表性。而检测机构再准确的检测数据也很难保证样品检测的公正性。如工商局流通领域的监督抽查。

2、检测机构内部的抽验分离

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抽检分离要求了,质检所(院)内部实现了形式上的抽检分离,成立专门负责抽样的业务科室,与检验科室相分离,抽样人员不做检测,检测人员不做抽样,这也就形成了形式上的抽检分离,这也是我省质检所(院)普遍采取的抽检分离方式。但由于这种形式下的抽样人员和检验人员同属于一个单位,检验人员可以较容易查找样品来源,企业较容易找到关系进行一定疏通,也同样很难实现真正的公正检测。但相较于自然形成的检测分离来说,这种形式中抽样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对产品检测实际情况的了解较为及时,如能按要求抽样,其样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由于检测机构与企业的利益关系,检测机构内部的抽检分离也很难具有公正性,失去了检验分离的最初意义。

3、完全分割的抽验分离

由质检机构抽调专职人员组成抽样部门,其工资福利待遇等完全独立于检验室,抽样部门负责抽样工作,检验人员负责检验,各司其职。质检机构内部开展抽样工作已经多年,具有抽样人才,抽样工作工具,不需要再投资,只需对机构进行调整,即在质检机构内部设立抽样部门,专门负责抽样工作,使抽样人员和检验人员分开,保证产品检测的公正性。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抽验分离,它保证了抽样工作的检验环节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但是抽检分离真正实施后,也发现其问题,如新进的抽样人员缺乏相应的检测知识,只了解相应的抽样知识,而实际的检测经验在现场抽样中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有检测经验的抽样人员其所抽样品更具有代表性。而检测技术人员不能到企业去抽样,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和质量状况不能全面、直接的了解,使其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技术优势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技术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尽快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也影响了自身技术的提高,从而影响着质检机构的快速发展。

三、我省质监系统检验机构情况

我省质监系统所属检验机构一共有24家,包括5家省局直属机构、9家市局直属机构和10家县局直属机构。由各个机构承建的国家级质检中心17个,省级质检中心29个。

由表1、2可得知,我省各检验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同时也有较多的重复性,如系统内既有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溪),又有福建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夷山),还有福建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平);有福建省水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龙岩),又有福建省水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三明);再者多数的市级检验所都能承担大多数常见产品的监督抽检任务,系统内丰富的检测资源有利于较好的改进我省省级监督抽查抽检分离模式。

四、构建我省省级监督抽查抽检分离模式

1、现场抽样

为避免行政监管人员抽样的非专业性,应该将现场抽样任务交由检测机构专业人员进行抽样。为统筹安排全省系统内的检测资源,由省局构建检测专家库,按产品类别对专家进行分类,在制作产品监督抽查方案时随机选择专家库内的检测人员组成现场抽样队伍,奔赴全省各地市进行抽样。该种方式可以实现抽样人员的专业性,保证抽样的科学有效,同时抽样人员由全省专家库内随机选择,很好的保证了其抽样的独立性。

2、制作盲样

实现了抽检分离,仅仅是保证公正性的第一步而已,还需要做好在抽检分离后的管理,做好抽样信息的保密制度,只有将保密落实在了工作中,才能够达到抽检分离的目的。为实现产品信息的保密,应对现场抽样产品进行盲样制作。为做好全省监督抽查工作,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应成立专门负责盲样制作的部门。

盲样的制作是较为严谨的系统工程:抽样人员将样品交付盲样制作部门,样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留存样品,不对样品进行处理,直接进行编号、封样和留存,另一部分是检验样品,针对样品的性质、状态、存放条件,选择制作盲样需要的工具、器皿、环境进行盲样制作。一般样品就是简单的拆开检验样品的外包装,把样品取出放到和原包装同样性质的器皿中,常见的有:塑料自封袋、玻璃器皿、塑料封瓶等,然后对样品进行封样和编号,录入电脑。大多数样品直接用拆掉外标签的方法就可以达到制作盲样的效果,比如:矿泉水的透明塑料外包装只有一个可以撕掉的标签,那就可以直接撕掉外标签,制成盲样。盲样制作完毕后,随机送往有该产品(项目)检验资质的检验所进行检验。但有些特殊的样品,必须要在无菌、避光、恒温等特殊的条件下才能制作盲样,甚至需要在检验室特殊仪器下才能实现,这类样品建议由抽样人员直接送往承检实验室进行盲样制作,后交由检验人员进行检测。

3、报告制作

各承检单位出具报告后,统一交由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盲样制作部门,并由盲样制作部门寻找相应编号后,认真核对后,将企业名称录入产品检验报告,统计数据后交由省局监督处,再行发往企业。

五、该抽检分离模式的优缺点

该模式很好的克服了原本三种抽检分离的缺点,能较好的实现抽检分离,保证了样品检测的公正性,提高了质检系统检测的公信力,但是从另一个方面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浪费,且检测周期较以往稍长。但总的来说,质检系统的技术机构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具有了相当雄厚的技术资源和技术力量,这是质监部门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老百姓的一大法宝,同时也应该考虑在省级监督抽检中综合省内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力量,增强系统内检测技术机构的活力。可以说检测技术机构的发展壮大是质监系统全面发展的根基,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这一优势,如果仅仅考虑系统内检测机构的经济效益,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效益,那系统内的检测机构也就会慢慢的丧失其权威性公正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2).

[2] 彭学伟:对抽检分离问题的探讨[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2).

[3] 袁楚辉:实行抽检分离,以公正促进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4).

[4] 王树红: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10).

[5] 邵蕾:抽检分离和盲样检测的应用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5).

上一篇:错过风口的猪 下一篇:浅析中国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