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15 06:50:35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一种逐渐加快的趋势。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能够扩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

小学数学数学语言能力教学方法一、前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教育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数学课程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与标准。小学教育阶段中,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数学语言是学生认识数量关系的基础,在数学课程学习中非常重要。但是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一地讲解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的内容,过于重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忽略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小学数学课本上的一些数量关系不能够进行正确的理解,数学课程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率与质量下降。针对这一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语言的概述

数学语言,实质上就是指对数学数量关系进行表达的一种抽象符号系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语言主要包括:符号语言(如“÷”“×”等)、文字语言(如差、和、商以及乘积等)、图形语言(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行为习惯的规范以及后期数学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小学数学语言的掌握,必须建立在认知与理解的基础上,首先要了解基本的数学语言,然后对数学语言进行实际应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是数学学科教育的基础阶段,学生只有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打下良好的数学语言能力基础,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后期数学课程知识内容中的学习。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中的数学知识学习是由一个低级数量关系转变为高级数量关系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前期不具备一个基础的数学语言能力,那么在数学课程后期的学习中将会非常困难。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将数学知识内容讲解与数学语言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数学语言能力培养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事项,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锻炼学生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及条理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1.教师数学语言示范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应进行合理的语言示范引导学生对数学语言进行学习。小学生具备模仿力强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数学语言学习的状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数学语言应条例清楚、逻辑性强、简明扼要、用词准确、前后连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在数学语言方面的素养,使其数学语言能够对学生学习数学语言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例如,教师在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中“乘法运算定律”这一课时进行讲解时,应举出相应的例子,如“33×20=”,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计算方法对其进行计算,即“33×20=11×(3×20)”,这是根据小学三年级中将一个数进行合理地分解,将其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然后运用乘法结合律对其进行计算。教师在对这道题进行讲解之后,应让学生复述这个计算方法的道理,再出几道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析,然后接着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了这个计算方法,还提供了数学语言训练的机会给学生,活跃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氛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些学生还会分析其他的解题方法,例如,按照乘法分配律进行解析,即“(30+3)×20”。

2.结合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的兴趣,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不了解数学语言的学生,教师应运用生动的表达方式对陌生的数学语言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知识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数学语言知识学习上的积极自主性,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语言,还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语言知识的认知与记忆;对于一些已经有了一定数学语言基础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熟悉且掌握的数学语言,引导出新的数学语言,勾起学生对于新数学语言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对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中“度量单位”这一课时进行讲解时,可以根据讲解的课时内容,运用比喻手法将相应的内容进行转换,如将数学课时内容中的“厘米”比作为橡皮,然后将“分米”比作为尺子,将“米”比作为教鞭,然后教师可以将这个三者进行一个互换,对学生进行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多少个橡皮组合在一起才能够与尺子一样长”“多少个尺子组合在一起才能够与教鞭一样长”等。学生对于这一类问题通常都比较感兴趣,让同学在发挥想象力解析题目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能力。

3.创造数学语言运用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应重视数学语言运用情境的建立,让学生在数学语言运用情境中加强对数学语言的记忆,提升学生在数学语言方面的应用能力与交流能力。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数学语言情境进行合理设计,可以模拟一个以数学语言为角色的剧本,根据每一个学生身上具备的不同特点对角色进行分配,在数学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活动中都能够以角色名称对彼此进行称呼,提升学生在数学语言方面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避免数学语言被日常用语所代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应用数学语言意识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了解数学语言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数学语言缺陷作为反面例子,让学生对其加以分析与改正,引导学生找出数学语言缺陷中的原因。例如,教师在讲解“奇数与偶数”课时,列举出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如将某个奇数与偶数放在一起,让学生们选择哪一个是奇数,学生对于奇数与偶数的数学语言还处于模糊的状态,只了解单数与双数的概念,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在数学课程学习中掌握数学语言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在数学语言学习中的积极自主性,加强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的应用意识。

四、结语

数学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应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奇心强等特点,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学生在后期阶段中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探析\[J\].林区教学,2010,(7).

\[2\]赵新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1,(12).论新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 下一篇:侗族地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侗族文化教育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