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与工艺美的融合

时间:2022-05-14 08:54:43

自然美与工艺美的融合

In 2011’ Hangzhou West Lake Expo, Wave of the South

Lake, which is wood carving artwork as a tribute to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CPC, won unanimous recognition

from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It not only makes great

breakthrough in the creation philosophy of traditional

Dongyang Wood Carving, but also perfectly blends natural

beauty and craft beauty.

在2011年的杭州西湖博览会上,一件献礼建党90周年的木

雕作品《南湖之波》获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其不但在传统

的东阳木雕创作理念上大有突破,而且堪称自然美和工艺美的完

美融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昌教授称

赞:“构思显眼,造型简洁,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物适其性 天然去雕饰

在自然美与艺术美谁高谁低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观

点。其实,自然美和艺术美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两个不同领域,

各有价值和优势。人们在进行审美评价时,往往将这两种美互相

参照。因此,在艺术创作时,能够将两者融为一体必定能成就一

件上好的作品。

回首创作《南湖之波》的历程,无论是取材、雕刻、还是

着色,始终遵循着把自然美于工艺美相融合的原则。确定以“一

大”红船为题材后,在选材的节骨眼上灵机一动地想到了木纹的

特性,樟木纹的横截面会呈现明显的年轮,这些自然的年轮不正

好与红船泛开的波纹很相似么?不用刻意去雕刻,保留樟木自然

的纹路就能达到形神兼似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这个灵感大大增强了创作的热情,红船在水波中荡漾开来,

党的恩情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既符合创作主题,又富

有画面感,化无形为有形,变历史为实物作品。

原本想选一段有90圈年轮的樟木来代表党的年龄,但是现实

中这样的材料却可遇不可求。一位好友手上正好有一段木纹甚清

晰年轮也较多的樟木愿意转手,可谓是雪中送炭。

起草图稿时,秉着删繁就简,突出自然美和意境美的原则。

当时也有考虑过是否添上几只和平鸽或者文字来弥补画面的空

白?但是后来这一想法还是被自我否定了。正如美术理论家王

朝闻的《以一当十》中说到“现实中杰出的艺术作品都是以一当

十,以小见大,以有限反映无限”。所以决定摒弃其它的元素,

大面积运用留白,用木料的纹路突出波纹荡漾的场景,让红船起

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欣赏者能够进行无尽的回忆和想象。

雕刻的雏形呈现出来后,为了让整个作品表面更美观,给原

木边上的凹凹凸凸的树皮进行了一次“植皮手术”,同时也不失

其原汁原味的感觉。

红船的颜色,先尝试着在电脑上模拟上色进行对比,最后给

红船上了跟原作基本相似的颜色,既保留了原作的质感,又让它

在整个画面中更突显出来。

不破不立 以意境取胜

居中国木雕之首的东阳木雕至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素以精

湛的雕刻工艺享誉海内外。在红船的雕刻上自然也秉承了东阳木

雕的这一优势,又突破了层层难关。

与以往的圆雕或浮雕有所不同,要把立起来的湖泊和平视的

红船协调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处理不好的话,两者就不能融在一

个场景中,会产生脱节的感觉。

如何攻破这一难题?首先,由于年轮的形状不是很均匀,截

取之前要找准切入点,并且确定以那个点为底部重心。因此,采

取斜截木段而不是正切的方式,从而使年轮呈现的波纹有往外延

伸的感觉,让湖面富有荡漾的动感。同时木段上窄下宽,重心在

下比较稳固。

其次,在雕刻上也要克服一定的难度,截面纵雕进去与以往

的浮雕有很大区别,浮雕是顺纹理而雕,比较容易,而截面纵雕

是属于逆纹理而雕,难度比较大。如镂空雕出小窗户,里面的木

块却跟长了根似的,剔都剔不出来,出来的效果也不够光滑。由

于有这些难度,雕刻的速度要比以往的创作慢一些,磨刀不误砍

柴工,只有把刀子磨得更快一些,慢慢地找感觉,用熟练的刀功

操作,粗坯时直切也忌用力过度,否则木块很容易破损,造成整

个作品残缺不全。所以,在雕刻的时候非常地小心翼翼,尽量保

证作品的完整性。

在体现东阳木雕炉火纯青的雕工的同时,又大胆寻求突破,

以求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比如,传统的东阳木雕工艺表现为精

雕细琢,画面饱满,层次感明显,而此作品却反其道而行,运用

了大量的留白,讲究整体材料的肌体美与部分精细雕刻的相得益

彰,结构上的线面对比和方圆对比,雕刻上的深浅对比,以及色

彩上的变化,呈现给观者最原始的造型语言,又能使观者产生无

限的联想。

为了还原最真实的场景,毅然赶往了革命诞生地——嘉兴南

湖,亲眼目睹了这艘红船。怀着兴奋而庄重的心情仔细打量红船的

结构以及周围的环境,从各个侧面反复观察并拍了照片作参考。我

们并不是一味地去复制红船目前的情景,而是以此为基础,再参考

历史文献,还原红船当时的面貌。比如说,现在的红船周围是用人

工的台阶和各种花草加以修饰,但历史上却并非如此。所以在创作

时必须有一些改变,后来在红船周围是用的芦苇作点缀。

一件好的作品,配座也是不可忽视的,既要起到衬托主题的

作用,又不能喧宾夺主。《南湖之波》的底座必须坚如磐石,但

又不能过于简单化。最终选择了色彩稍重些的底座,并在四周绕

了一圈回纹样的装饰,使底座看起来既雅又稳,有力地衬托出整

个作品的精美和大气。

在题材上,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能够反映时代和贴近生活

的,《南湖之波》正是为庆祝建党90周年而生。为反映时代和贴

近生活的木雕创作打开了思路。传统的东阳木雕多以历史故事和

民间传说为题材,传承历史固然无可厚非,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可以多多创作反映百姓生活和时代需要的东西。

在选材上,艺术品不一定要用名贵的木材,唯名贵木材不用

的荒唐想法一定要摒弃。一方面名贵的木材需要保护,如果每件

作品都要用名贵的木材,无疑是一大浪费;另一方面,取材要适

合作品本身,名贵的木材不但价格高,有时候却并不一定能达到

理想的效果。以《南湖之波》为例,如果用黄花梨,原材料的价

格要翻几十倍,但是木纹却不如樟木来得生动和贴切。

在雕刻手法上,既要传承东阳木雕精雕细琢的传统工艺,也

可以多多借鉴竹根雕、石雕等等不同形式的技巧。艺术都是相通

的,要勤于思索,触类旁通,大胆突破。《南湖之波》就运用了

竹根雕因材施“雕”的思路,把材料的自然美和雕刻的工艺美融

合起来。

上一篇:诡谲的面具世界 下一篇:高品位、高质量的文玩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