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批判理论及其相关分析

时间:2022-05-14 08:37:09

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批判理论及其相关分析

摘要:科技异化理论是马尔库塞的一项重要的理论观点,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当中,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内容,理论内涵非常丰富。马尔库塞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在当代的工业社会当中,造成了"单向度"的情况,基于科技异化的内在发生前提,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科技异化的外在表现进行了解释,并对产生科技异化问题的根源进行了阐述,最终提出了发展新技术及科学这一超越科技异化的方式与途径。在当今社会中,对于科技异化问题的解决,马尔库塞科技异化批判理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马尔库塞 科技异化批判理论 相关分析

赫伯特・马尔库塞出生于1898年,是美籍犹太裔社会学家、哲学家,同时是法兰克福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称为“发达工业社会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著名的理论观点“科技异化批判理论”,提出了对发达工业社会中意识形态的批判,并明确的指向了当地黛蛾科学技术。马尔库塞认为,当代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导致了文化、思想的“单向度”,并以此为基础,对科学技术消极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科技异化批判理论。

一、科技异化的产生

对于科技异化的产生,马尔库塞的观点与霍克海默相同,都认为运用科技的外部因素造成了科技异化的现象。在霍克海默看来,科学技术本身并不能使其陷入危机,关键在于不符合科学中理性成分,同时对科学发展有着阻碍作用的社会条件。马尔库塞在其基础上,对科技异化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之所以会发生科技异化的现象,其理论根源在于理性的工具化,而其社会根源则在于资本统治的普遍化。正是着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科学技术在发展和应用中发生了偏差,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科技异化的后果

在马尔库塞看来,科学技术虽然能够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价值,但与此同时,也实现了对人的全面统治。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社会关系都发生了转变,并朝着片面化、单一化的技术关系方向发展。因此,在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同时,造成了单向度的思想文化、单向度的社会、以及单向度的人。由于丧失了否定性思维,因而人们不能对正确的批判社会环境。在单向度的社会中,缺乏批判性和否定性,因而基本批判功能被剥夺。在科技异化的影响下,人在异化劳动中成为了劳动的工具,同时消费行为的异化,失去了人的主体性,人们的存在越发消极,批判、超越等维度消失,使得人最终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三、科技异化的批判

在马尔库塞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工业社会的经济繁荣,但是在这一繁荣的背后,马尔库塞却看到了科技对人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在马尔库塞看来,科学技术在当时已经站在了统治地位上,在对一切问题的理解中,都要遵从科学技术。基于此,马尔库塞对这种科技异化的现象进行了批判,深刻的剖析了科学技术的消极社会功能。马尔库塞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异化,已经沦为了政治统治的工具,形成了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和统治模式,变成了极权主义者。而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控制形式,其缺乏中立性,政治意向性十分明确,意识形态功能显著。另外,马尔库塞还认为正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使得人遭受到了物役。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压抑了人的本性和,而技术进步则更加体现了奴役的扩大化,人们在技术的背后,普遍遭受到某种形式的“奴役”。人对于自己的轰动,必须遵从技术的规则和科学的理论。由此,科学技术已经改变了过去解放的工具的作用,而异化成为对人产生束缚、奴役的工具。

四、科技异化的解决

对于科技异化的问题,马尔库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希望能够以此到对整个工业社会的批判,从而促进科技异化问题的解决,使社会进入到全新的自由环境。首先可通过新技术论进行解决。虽然艺术、技术在技术理性时代受到了分割,但随之发展的不断深入,二者将会重新实现融合。在这种价值准则到需求准则的转化当中,可实现非压抑的升华和自由的物化。在病态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制度与个人一体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同化,因而需要一种新革命理论加以解决。通过革命解放人性,克服异化现象,得到更大的自由。在单向度的社会之外,幸福发达工业社会新左派,以及第三世界被压迫者将成为新革命的重要力量。此外,为了真正实现人的解放,应实现心里本能的革命,从异化单向度的状态下,实现人的真正解放。从本质上来看,人的解放就是的解放,只有得到解放,人的本质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恢复,科技异化的现象才能够被真正打破。

五、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固然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但在同一时间,科学技术对社会带来的除了积极作用以外,还具有一定的消极意义,而这正是人们容易忽视的部分。马尔库塞在自己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予关注,发现了科学技术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并针对科技异化进行批判,以期能够削弱直至消除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使科学技术真正发挥出为人们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社会学意义――迈向一种日常生活的社会学[J].社会学研究,2011,(03).

[2]王成华,张沙沙.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从卢卡奇到哈贝马斯[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3]王雨辰.论马尔库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化的理解――对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的文本学解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02).

[4]郇庆治.从批判理论到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尔库塞、莱斯和阿格尔的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作者简介:徐源B,吉林省长春市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导师简介:温皓,吉林省长春市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

上一篇: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迫在眉睫 下一篇:校园安全管理在高中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