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榆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浅析

时间:2022-05-14 08:03:15

关于榆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浅析

【摘要】

文章概述了榆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概况,分析了榆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加大倾斜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引导力度,提高规模经营程度;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培养吸引人才;加大扶持力度,突破制约合作社发展瓶颈;加大整合力度,逐步实现内部规范运行。

【关键词】

发展概况;面临问题;解决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组织载体,是榆林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后,榆林市委、市政府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配套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实现榆林市提出的“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提升农村经济、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宏伟目标。

一、榆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近年来,榆林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围绕优势产业,组建一批;规范运行机制,提高一批;引导协会转型,改造一批;开展试点示范,树立一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玉米、马铃薯、小杂粮、蔬菜、羊子、红枣六大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以“一村一品”示范村为依托,多形式、多途径大力培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截至2012年3月底,榆林市依法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938家,居全省第一位,较2010年底的1270家增加668家,增长52.6%。合作社成员达40237户,带动农户108609户,占全市总农户数的15.5%。其中种植业523家,占全市合作社总数的27%,养殖业714家,占全市合作社总数的36.8%,农机植保等服务业142家,占全市合作社总数的7.3%,其他556家,占全市合作社总数的28.7%。全市初步形成了“产业带动合作社发展,合作社推动产业提升”的良性发展模式。目前,全市有16家合作社获得省级百强示范社称号,70家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已逐渐成为榆林市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带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纽带”和“载体”。

二、榆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尽管榆林市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组织发展不够完善;只重视横向扩展,而轻视纵向整合;只重视发展速度,而轻视管理规范化;只重视发展数量,而轻视发展质量。全市真正入社的农户数量只占到5.7%,辐射带动的农户也仅占到15.5%,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市农户的带动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

1、整体发展速度较快,区域发展差距较大

据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超过1938个,但县区之间发展数量差异大,多的400多个,少的只有20多个。

2、发展规模有限及经营范围单调,与市场抗衡能力相对较弱

全市193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发展规模小、示范效应不明显。另外,经营结构相对单调,全市193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数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二者占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63.8%。所以,榆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抗衡的能力明显不足。

3、管理人才短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

从榆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状况来看,目前还没有经济实力聘请各类专业人才,从而形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急需各类人才却留不住人才的怪圈。同时,由于法律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人一票”的投票决策机制,股份组成的“二八原则”、利益分配的“四六原则”,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对内部不盈利的特性,对各类人才难以形成真正的吸引力。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后劲不足。

4、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问题较为突出

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为法人,但在贷款融资方面仍然存在着贷款困难、额度偏低等问题。由于缺乏资金,难以实现规模经营,严重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资金短缺主要表现在:入社农户本身收入较低,出资有限,自有资金不足,导致争取金融部门贷款时无法提供有效担保;贷款利率偏高,并且贷款都是直接发放给社员个人,而不是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予以扶持。

5、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做大做强

从整体上看,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内部管理不规范,制度设置不完善,决策不民主,既没有章程,也基本不召开社员大会,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三无”现象,即无会计账簿、无专人核算、无合法的原始凭证,支出基本全是白条,从而给资金的后续监管带来很大难度。入社农户入股比例过低,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因此,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变成“大户吃小户”,专业合作社绩效也不明显,甚至名存实亡,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做大做强。

三、全面提升榆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的对策

为了榆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全面提升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加大倾斜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南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加快发展速度,缩小与北部地区的差距。政府应加大扶持的倾斜力度,重点帮助南部地区发展专业合作社,帮助专业合作社创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占有率、辐射率,指导专业合作社走品牌化道路。加强南部地区专业合作社内部凝聚力。政府要在南部地区大力打造典型示范合作社,引导当地的合作社能够合理规范健康的运营。

2、加大引导力度,提高规模经营程度

要重点扶持有特色、产业带动好、发展前途好的合作社,使之成为合作社发展的典型,起到典型带动作用。通过探索开展合作社之间的资源整合和联合,针对一社一品、一社多品、合作社规模太小以及品牌知名度不高的局面,引导合作社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建立区域性的联合组织,进一步提高合作社规模经营程度,增加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培养吸引人才

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组织制定培训计划,大力加强合作社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快建立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体系,分期分批广泛开展面向以理事长、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经营干部为主的县乡基层业务辅导员的培训。通过加大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使其成为引领榆林农民致富的生力军。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兼职和担任技术顾问,进一步壮大持续推动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的人才队伍。

上一篇:儿童画教学探究 下一篇:忆父亲王国维最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