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扳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时间:2022-05-14 10:08:33

腰部扳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130021吉林省中医院

130021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等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这些疾病的推拿治疗过程中,要应用多种手法,如滚法、按法、揉法、拿法等,而扳法往往在腰部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我们采取腰部扳法为主要手法治疗腰部疾病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了详细了解扳法的作用原理、操作方法,进一步增强治疗的效果,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现将78例病例进行分析,旨在和大家交流。

资料与方法

本组78例均经放射线科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并且排除了不符合推拿治疗的病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共63例,男35例,女28例,平均年龄45岁,平均发病时间为1个月;腰椎后关节紊乱15例,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29岁,平均发病时间为3天。

治疗方法 临床上要根据疾病不同情况选择适当扳法,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加重病情。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采用腰部侧位斜扳和后伸扳法,对幼稚型可重点采用腰后伸扳法,而中央型轻症禁用后伸扳。

腰部侧位斜扳法:患者侧卧位,下面的下肢放松伸直,上面的下肢自然屈曲。医生一手或肘抵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或肘抵住臀部,两手相反方向用力,先摇动腰部,摇至有明显阻力时,再施一个增大幅度的突然扳动。此时常可听到“咯嗒”响声,示手法成功,可以达到斜扳复位的目的。

腰部后伸扳法 患者俯卧位,屈肘,两手放于颌下或头前,双下肢自然伸直。医生用一手紧压腰部患处,另一手将其下肢(膝关节上方)缓缓托起,使腰部后伸,当后伸至最大限度时,双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以起到腰部后伸的作用。后伸扳法可分为双下肢后伸扳和单侧下肢后伸扳两种。

临床上具体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位,医生以滚、揉、拿法操作于腰脊柱两侧肌肉、臀部及下肢5分钟,患侧为治疗重点,主要作用是松解紧张肌肉。然后作腰部侧位斜扳和后伸扳法以纠正错位、松解粘连,为髓核复位创造条件。最后以整理手法结束治疗,如仰卧位拿委中、小腿部肌肉,屈髋屈膝摇法,抖下肢等。

疗效标准 ①临床痊愈:主要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消失,活动恢复正常;②显效:主要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明显改善或减轻,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劳累后活动感觉不便;③有效:症状、体征及活动情况均有改善;④无效:症状、体征及活动情况无变化者。

治疗结果 从临床治疗效果看,腰椎后关节紊乱的疗效较好,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对较差。从临床治疗时间看,腰椎后关节紊乱的治疗时间较短,一般1~3天则能痊愈。见下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时间则相对较长,一般约1~3个疗程,每个疗程10天。

讨论

扳法系运动关节类手法,具有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纠正解剖部位失常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脊柱及四肢关节。扳法在临床应用时常与一指禅推、点、按揉等手法相结合,其目的就是放松局部紧张的肌肉,为施展扳法创造条件,前后两者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临床实践表明,上述疾病若只使用按揉、滚、推等手法,不结合相应扳法则疗效会降低,甚至无效。

腰部侧卧位斜扳法可直接纠正腰椎后关节的错位,常有立竿见影之效。侧卧位斜扳法可使腰椎沿纵轴旋转,使移位的后关节得到复位,扩大神经根管,改变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斜扳起到了“椎间盘移位”与“松解神经根粘连”的作用。

后伸扳法通过脊柱的后伸,迫使向侧后方突出的髓核位置前移,从而达到复位的目的。由于后伸使神经根产生一定的牵伸,可能改变椎间盘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脱离刺激而缓解症状。俯卧后伸扳法是有利于突出椎间盘回纳的一种,有效率和成功率很高。

由于扳法的直接性,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严格掌握手法的要领:一要稳妥,二要准确,三要轻巧。切勿强硬扳动,否则会适得其反,同时应严格掌握手法的禁忌证。

上一篇:中西药联用治疗干眼病疗效观察 下一篇:医改能否推行私人医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