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 第6期

时间:2022-05-14 09:46:50

潮湿温热的夏风,伴着一个人的脚步走在田地里——他肩挑竹篮,哼着旧时代的调子……铭记在心底的,永远是爷爷艰辛的步伐。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妈就不在家,农活全靠爷爷挑着,那时我们姐弟几人几乎成了他唯一的依靠。一有事,爷爷就会喊:“辉子啊,人呢?”我不紧不慢地循声走去,爷爷站在猪圈旁,拄着扁担,静静地站着等我,随即又将扁担穿上麻绳递给我。

他张开双腿,蹲了下来,手旋着扁担,扣在肩上,又将麻绳靠近身子移一移,再一拽,然后示意我起身。扁担刚一压在肩上,肩就受不了了,我支起手撑着,不住地颤抖。“你用肩啊,用手更累。”听着爷爷在后面絮叨着,我不予理会,依然支着手,一趟趟走到菜地里。

漫长的日子之后,我才渐渐学会用肩挑担子,也明白了为什么每次爷爷挑担子,腰板都会微微弯下,嘴里总哼着旧时代歌曲的调子。原来小小的肩上承担了如此大的重量,只是被分解了,一部分压在肩上,一部分透过歌声传开,那歌声震颤了空气,嘹亮而深远。

时间似乎老了,如同爷爷的身子骨也老了,奶奶病倒之后,一切活计全由爷爷一个人扛了。就在我们驶着光阴的小船来到高中后,爷爷又不知道在那段时间里独自挑起了多少担子,来回多少次吆喝着走在田间的路上。

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总觉得家里变了,有点冷清。爷爷变得更瘦了,颈下的锁骨也深深地凸了出来,腰腿细的已经不能绷紧裤子,但一见到我们回来,他又赶忙推出三轮车上集去,为我们忙碌,他那渐远的身影在风中愈加显得瘦小,仿佛风中摇曳的枯叶,风一吹,便会悠然飘去。

爷爷的肩上担子愈加重了,他担起了奶奶的起居,挑起了种田地重担,更撑起了整个家。我总在想,如果哪天爷爷的肩禁不住时间的重锤,忽然倒下,那一切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那生命的支柱是否还能屹立在风中,岿然不动?

当远离家园,我怎么也放不开,爷爷生命中一次次挑起的担子。当春风拂过,秋风而至,我始终记得,无论酷暑严寒,爷爷总奔波着劳动,吆喝着悠扬的调子,走在路上,也走在我的心底……

学校:江苏省淮安中学

生活的艰辛可见一斑,小小肩膀开始承担生活重担。

爷爷的动作描写很真实、生动,但“我”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感官体验还表现得大为不够,而好好抓住第一次肩挑重担的细节来写,不仅能更充分地表现丰厚而特殊的生活体验,也可以为后文的抒情蓄势。

这句话是亮点,既是生活经验的总结,也透露了生活哲理。可惜的是,作者没能在后文的情节中继续深发这一经验、哲理。

这些描写都与“肩膀”关联不大!

此处比喻和情感色彩与爷爷瘦弱却顽强地承担生活重担的形象不协调!

这种设想很真实,却忽略了我的肩膀,也忽略了爷爷一生承担重担对我的影响,“肩膀”的主旨意义和作者一段特殊经历的意义也都变得单薄了。

总评:这是一篇饱藏着祖孙温情与生活艰辛的文章,肩膀象征着力量、承担,也隐寓着重担、艰难。文章有两大问题:一是,祖孙的这段经历,可以表现的主题本应该是丰富而厚重的。如,爷爷在艰难的处境中承担重任而乐观愉悦的生活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伴随着生命的延续的,是生活重担从老弱的肩膀转移到强壮的肩膀;一个男孩的成长、成熟,就是逐渐学会承担的过程等等,但作者行文之前对主题没有把握好,导致通篇读下来,有拼凑之嫌,有文不达意之感,显得有些杂乱。二是,记叙文的细节描写意识还不够,细节描写的指向也不明确,既没有紧扣主旨和关键词“肩膀”,也没能围绕特定的人物形象和心灵体验,导致人物的形象、情感的张力、主题的意蕴也都严重受损。根据以上问题,再磨砺磨砺,文章会增色不少。

(诊断人:黄春黎)

上一篇:能感受的幸福 下一篇:《心酸》歌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