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差小议 第6期

时间:2022-09-21 07:46:22

北京的三月飘起了桃花雪,此时的江城春意袭人,即将迎来樱花的盛花期。让人不得不感叹,最近几年气候的反差是越来越大,好比武汉昨天还要穿棉袄,今天已春衫遍地。

古时人们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到了立春,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将要远去,偏偏今年过了惊蛰,依旧寒意不减。眼看春分将至,自然万物终于步入春天的正轨,实在让人欣喜。

季节的反差,带来情绪的落差,这是生活中的小问题,偶尔莫名有些失落,瞬间又充满活力。不得不说,这种“反差”正与人内心相关。正是人对外在事物设定了一个衡量标准,构成期待值,一旦外在事物所展现的特质与期望值不符时,心便会产生落差,反映在外在,便是通常所说的“反差”。不单是气候,就拿平常的考试来说,可能有人上次考了90分皆大欢喜,这次考70分,就成了家长眼里的“反差”,进而联想到最近孩子是否没有专注学习之类。就连学生本人,由考试前的精神抖擞到考分公布后的郁闷沮丧,都是内心极大落差之后的反差表现。所以生活中的反差现象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人如何从中体悟到真味。

反差与审美认识有关。同等事物,不同的人眼里,反差未必存在。唐代诗人王维诗画兼擅,其《雪中芭蕉图》一直备受争议,要知道芭蕉属于热带水果,怎会生长在冰天雪地呢?这是一般人的常识,也成了争议的重点,但苏轼说:“观摩诘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审美意识来看,王维的画正是“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更注重天机独到,意在笔先,在诗意的眼里,寄情写意比朴素的描写更能打动人心。这个时候的艺术境界里已没有芭蕉生南国的地域之争了。

反差与传统意识有关。陆游与表妹唐婉的凄美爱情随着《钗头凤》至今为人们所传诵,放翁年近八旬重游沈园,还能“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更是成为爱情的象征。事实上陆游再娶王氏,且据宋末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五所言:“陆放翁宿驿中,见题壁云:‘玉阶蟋蟀闹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一枕凄凉眠不得,挑灯起作感秋诗’,放翁询之,驿卒女也,遂纳为妾。方半载余,夫人逐之。”这显然与我们传统意识里陆游痴情伤悲的爱情形象不同。惊诧之余,不必追问为何如此,因为生活原本与风月无关。走出拘泥思绪的古井,才能看到更远的风光。

季节的反差终会结束,情绪的落差会由时间抚平。不变的是我们依然需要一颗很热的心来看世界,一双很冷的眼体悟人生,这个时候的“反差”,于心境而言,更是一种乐趣。

向 媛,湖北大学文学院2010级研究生。

上一篇:城市反思录 下一篇:蝶殇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