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莹:别让你的孩子成为我的学生

时间:2022-05-14 08:10:47

李中莹:别让你的孩子成为我的学生

研究、推广NLP理论的李中莹,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亲子关系上。因为他发现,无论他教NLP或者做辅导工作多么有效,都只不过是治标而已。今天出生的婴儿,30年后仍会找他学NLP或者让他做辅导,除非这个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健康的培养。

“对孩子只有一点最需要做,这件事就是:帮助孩子发展出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

大约13年前,李中莹在所著的《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一书中写道:我们正处于一个“小孩不好过,家长更难为”的时代,而2012年该书升级版中,他再次强调:12年后的今天,小孩更不好过,家长是更更为难。社会和家庭的变化,不仅没有让人拥有一颗更安宁的心,反而为人增添了更多的烦恼、焦虑。基于此,我们更需要关注亲子关系,因为我们已经把生命传递下去,就要为了世界的未来负责。

是父母?还是孩子?

而现实情况又是怎样?做心理咨询工作的朋友告诉李中莹,现在接待一家三口来访者,辅导员面对的往往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三个孩子!一个30岁的父母可能心理年龄只有18岁,他自己都还没有长大,思维、心理状态都还是个孩子的状态,更不用说帮助下一代生理和心理同步成长了。李中莹把当今这一普遍的现象归纳为,没有孩子的问题,只有父母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只有父母还是个孩子的问题。

别被只言片语的所谓真理蒙蔽

在Parents杂志做了多年的教育版编辑,我在跟许多专家交流时,大家都达成这样一种共识:我们最抵触读者问,“你不用告诉我为什么,直接告诉我怎么做就好,最好还能归纳出个123来!”在李中莹的眼里,这正是一种父母的小孩心理在作祟,只着眼于现在,没有兴趣真正学习和了解,变为自己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很容易就被几句“道听途说”的只言片语所误导。比如,也许我们很多人都听过“1岁以前的孩子要无条件地满足”,如果这话出自哪位所谓大师之口又被你奉为了圣旨,那就有可能走入另一个极端。只是单单的一句话,有没有情况证明它是对的?有,很多!有没有情况说明这句话不对?也有,不少!凡事都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任何一句话都是相对性的,要充分考虑环境、个人的因素,但只可惜,很多当今的父母只是想要一碗能立马解决饥饿但长期食用只会让你严重营养不良的方便面。

多问几个“真的是这样吗?”

不光是育儿理论,就算是成人世界里被广泛接受的所谓“真理”,在套用自己身上之前,父母也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先来重新审视一下“坚持”二字。坚持不懈一直都被视为人的一大可贵品德,但李中莹提示道,如果只强调坚持一直跑,没有看清楚目标,你怎会知道自己是在跑步机上跑,又或者是南辕北辙地跑,这个坚持有用吗?还有真正有效的励志不是空喊“我最棒”的口号,盲目地坚持、追求、勇敢、坚强……害人不浅。“我有资格成功”和“我有资格失败”这两句话,你觉得哪一句更有力量,为什么?连失败都可以接受的人才是强大的,真正有勇气的人不是没有恐惧,勇气真正的定义是,虽然我有恐惧,但我还能带着恐惧继续走下去。那么,如何能够从小培养一个内心真正有力量的人?

为人父母,最需做好一件事

很多时候,父母总是把握不好孩子的一件事该管还是不该管,李中莹认为,对孩子只有一点最需要做的,只要做好这件事其他都可以不用做,如果这件事没做,做太多其他事也没有用,这件事就是:帮助孩子发展出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我们总问孩子“乖不乖”“听话不听话”,因为我们根深蒂固的思想是“听话才是好孩子”。但试想:如果让孩子多听话,还如何能发展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如何照顾自己呢?宅男、啃老族……这些家庭问题无一不让当事父母头疼,可他们是否意识到,孩子造成今天的局面根本就是这些年来自己一手造成的啊!

亲子关系,多用心少用脑

做好亲子关系的技术不难,难的是父母用“心”,而不是用脑去观察思考和行动。心没在,说的就是大量的主观对错应不应该及责任之类的词语,孩子吸收不进去就又变成孩子的错,于是再一次走入死胡同。如何用心进行交流对话,采访的最后,NLP大师李中莹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试对孩子说一句话,然后用手掌紧贴胸口,带着这份感觉再说一次。认真地做,你便会发现,带着心说话的感觉和效果。

那么,用心、用眼耳、用嘴巴跟孩子一起,你会发现孩子总比你以为的更棒。

上一篇:换奶学问大 妈妈要三思 下一篇:父母的自我成长之亲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