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滥用危机

时间:2022-05-14 07:45:16

抗生素滥用危机

在现实生活中,抗生素被许多人当作是包治百病的妙药,一遇到头痛发热或喉痒咳嗽,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而对滥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危害却知之甚少。中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的不断涌现,使普通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新“超级细菌”还会陆续出现,10~20年内,现在所有的抗生素对它们都将失去效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加强监管,严格限制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宣布,将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控制抗菌素耐药性。自1950年以来,世卫组织每年都会为4月7号的世界卫生日设定一个主题,以此引起全世界对主题涉及问题的高度重视。

她们的命运,跟滥用抗生素连在一起

黄萍相亲又失败了

黄萍(化名)的相亲再次宣告失败。对方是一个军官,回复介绍人的理由是“她的牙齿不健康”。

这已经是黄萍的第N次相亲失败了,并且依然是同一个失败原因。作为护士的黄萍拥有清秀的相貌和苗条的身材;影响相亲结果的,是她一口灰黑色的牙齿―典型的“四环素牙”。

黄萍只是千千万万个因小时候过多使用四环素来治病而导致“四环素牙”的受害者之一。

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四环素在中国一度被当成“万金油”在使用。

然而,随后更多种类抗生素的全民式滥用,留下的就不再只是如同“四环素牙”一样的简单印记,而是催生了具有强耐药能力、医生对它几乎束手无策的“超级细菌”。抗生素滥用的结果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价。

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本世纪初上升到2000万,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中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大部分人死于超级病菌带来的用药困难。

9岁的女孩无法下蹲是为何

9岁的小玲(化名)活泼可爱、生性好动,然而她却无法正常地蹲坐,臀部两边出现两个对称的大坑。近日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原来小玲患了“臀肌挛缩症”,病因是注射太多苯甲醇青霉素。

医院骨科专家介绍,小玲的臀中肌、臀大肌已出现变性挛缩,是因注射过度引发的“臀肌挛缩症”。“臀肌挛缩症”是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发生的,毫无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因此容易被患儿和家长忽视。但随着患儿骨骼正常生长,挛缩的肌肉组织却相对生长慢或不生长,就会导致髋关节不能跷二郎腿,不能交叉双腿。轻者影响跑跳,重者站立、行走、下蹲出现障碍,甚至可能出现骨关节和腰椎病变。专家提醒家长,尽量避免反复注射青霉素。

专家给小玲施行了挛缩臀肌松解术,通过松解紧张的“绳索”,改善了小玲的关节功能,术后的小玲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活动了。

细菌耐药夺去女孩的一只手

2004年夏天,杨敏(化名)发现自己的右手拇指上有一个小黑点很痒,挑破后开始溃烂。父母把她带到乡卫生所,用抗生素消炎,没有治好,转到另一家医院后,拔掉了病变的指甲,再使用抗生素,还是不好。接着来到省城大医院,先后在四家大医院治疗,用得最多的还是抗生素,而她的手却依然在一天天不停溃烂。三个月后,她来到北京。

而这时,杨敏的右手已经坏死,医生不得不给她做了截肢手术。但手术后,细菌又在截肢的伤口上继续感染。

此后,首都十几家医院的近50名中西医专家先后两次会诊。经过几十次的细菌培养试验,专家们在杨敏的伤口上发现了12种细菌,而让人担忧的还不只是细菌种类多,在她不断使用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这些细菌已经对大多数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医院是“超级细菌”产生的温床

如果从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1929年发表《论青霉菌培养物的抗菌作用》算起,抗生素与人类疾病的作战已历经80多年。

在抗生素发现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的主要杀手之一,医生拿它根本没有办法。青霉素的问世,使其猖獗有所收敛。但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开始出现抵抗力。

为了对付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科学家又研制出一种半合成青霉素,即甲氧西林。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仅仅时隔两年,英国又出现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MRSA。

MRSA对许多抗生素都有耐药性,进化出来后,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

中国尽管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发现MRSA,但这种“超级细菌”蔓延的速度却十分惊人。与MRSA同样具有强耐药性的泛耐药肺炎杆菌、泛耐药绿脓杆菌,则对所有已知抗生素耐药,被称为“超级细菌”。

事实上,医院正是“超级细菌”产生的温床。美国传染病学会前主席罗伯特・莫勒林说,MRSA最早就出现在重症监护病房中。

之所以在医院里流行,是因为那里使用抗生素的频率与强度最大。调查发现,在中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外科患者更是几乎人人使用,比例高达97%。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人们常认为抗生素就是退烧药、消炎药。能用高档的就不用低档的,能合用几种抗生素就不单用一种,能静脉滴注就不口服。这些做法无不助推了“超级细菌”的肆虐。

研制一种抗生素大约需要10年时间,而耐药菌2年之内就可以产生。由于耐药菌的繁殖速度快于抗生素的速度,研制出的药品很快失效,使得许多大的制药公司越来越不愿意投资研发抗生素,导致新研发的抗菌药物越来越少。

NDM-1成为头号公敌

2010年8月,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l生超级细菌NDM-1在英美印度等国家小规模爆发,再次引发世界的恐慌和关注。

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2010年8月11日刊登一篇论文警告说,研究者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病菌”,可以让致病细菌变得无比强大,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

这种携带NDM-1(新德里金属B内酰胺酶-1)基因的“超级细菌”最早是2009年在印度一名入院治疗的瑞典病人身上确认的。在英国发现数十起感染病例后,加剧了人们对“超级细菌”全球性蔓延的担忧。

目前全球至少有170人被感染,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法国等国都出现了疑似感染病例。

“超级细菌”的出现让世界感到紧张。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对此表示“担忧”,担心它会在全球蔓延。加拿大部分省份要求为“超级细菌”感染暴发做好准备。法国则表示,要对所有曾在国外住院的病人进行“超级细菌”抗药性检测。

“超级细菌”的影响甚至超越了公共健康领域。在中国,自从媒体报道出“超级细菌”的消息后,引爆了医药股上涨行情。

“超级细菌”到底有多可怕?

“威胁全球公共健康”、“十年内无药可治”……在部分媒体的报道中,“超级细菌”似乎像灾难电影里的致命病菌一样可怕。

“这次的超级细菌并不是一种新的细菌,而是携带了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贺雄介绍说。NDM-1基因能够在细菌之间传递,一旦细菌获得这―基因,就能合成一种酶,让绝大多数抗生素失去效力。目前,科学家主要在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中发现了此类变异的细菌。这两种细菌都是十分常见的细菌,可以说,是NDM-1基因把它们变成了“超级细菌”。

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家亚历山大・凯伦说,“超级细菌”之所以令人担忧,就在于这种“传染性”。

专家介绍,“超级细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超级耐药细菌”。虽然它耐药性强,但致病力并不强,对于健康的人来说,不会有大的威胁。

滥用抗生素背后的利益链条

为什么抗生素会被滥用?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认为,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抗生素均占据不正确用药的首位,利益驱动是全球抗生素用药量大增的主要因素。

以腹泻为例,本来可使用价格低廉的磺胺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在不少国家,医生会用价格昂贵的新型抗生素来治疗,因为这类抗生素的回扣高。

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医学常识,一些人过于“迷信”抗生素。普通感冒伤风动辄就吃抗生素,其实绝大部分感冒属于病毒感染,一般抗生素对其并无效果。

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中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人数多达30万。

抗生素滥用主要包括几个层面。首先是临床上的误用。世卫组织的调查表明,有相当多国家的医院在治疗病毒性感染中,尽管抗生素对病毒并不发生作用,但临床上仍被大量使用。第二个方面是个人的滥用。世卫组织说,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对抗生素使用处方管理,普通百姓可以从药店买到各种抗生素。一些百姓往往给自己当起医生,凭经验或仅凭药品说明书来使用抗生素,剂量和服用期都不科学,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抗体。药店和制药厂家受利益驱动,会对新型抗生素促销或夸大药效,进一步加剧了抗生素的滥用。

抗生素滥用情况的发生还跟抗生素自身特点有关。抗生素的安全性较高,不会因为自行服用产生很强的负作用,另外,耐药l生有很强的隐蔽性,即使体内已产生耐药性,―般人们也很难感受得到。

抗生素和超级病菌的历史

1877年,Pasteur和Joubert首先认识到微生物产品有可能成为治疗药物,他们发表了实验观察,即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

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青霉素治愈了梅毒和淋病,而且在当时没有任何明显的副作用。

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另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结核。

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在当时看来,它能够在还未确诊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今天四环素基本上只被用于家畜饲养。

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K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

1980年代,喹诺酮类药物出现。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把抗生素的范围扩大了,给了一个新名称,叫做生物药物素。

有关调查显示,近几年,头孢类抗生素得到快速发展。在目前医院销售排名前20位的药品中,头孢类抗生素及各类复合抗生素占一半以上。

超级病菌的历史

1920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

1960年,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同时出现。

1990年,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食肉链球菌”被发现。

2000年,出现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

2010年,研究者发现携有一个特殊基因的数种细菌具有超级抗药性,可使细菌获得超级抗药l生的基因名为NDM-1。同年10月巴西大规模爆发KPC超级病菌导致多名感染者丧生。

国外如何管制抗生素

虽然抗生素滥用情况一再被提及,目前卫生部对于三甲医院抗生素使用有一定限制,就是不能超过50%的使用率,但因病人病况复杂等各方面的原因,医院对抗生素的使用并未有严格监管。国内学者一直在探讨抗生素滥用的问题,那么,国外对抗生素的管理又如何,有没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美国:买抗生素比买枪支还难

美国人也曾有过滥用抗生素的历史。以前,很多美国病人都是自己去找医生寻求抗生素处方。比如不少美国妈妈,在孩子发烧时会急着找儿科医生要抗生素,而因为感冒引起鼻窦炎的成年病人,有70~80%会寻求抗生素。美国人口增长并不快,但1954年的抗生素消耗却达到了200万美元,1999年,更是高达5000万美元。但美国早在1960年就开始重视抗生素滥用问题了,并明文管制。目前,在美国买抗生素,要过医生、药店、监管三道关。医生乱开会受到处罚。比如一旦发现医生有违规开处方的行为,会立即给予警告乃至吊销行医执照的处罚。美国医生为门诊病人开口服抗生素处方时,药量最多一周,如果症状仍不见好,需要进一步诊断,而不是无限制吃药。

欧盟:连动物使用抗生素也受管制

由于关系抗生素抗药性快速成长对人类及动物健康的影响,欧洲共同委员会要求科学指导委员会评估目前抗药性的发展与流行趋势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影响。为防止不必要的抗生素处方,欧盟制定了治疗人类与动物疾病时抗生素的使用原则。研究发展可改善抗生素处方的方法,包括评估治疗感染的最佳抗生素处方疗程,还重点研究医生改变处方的动机。

除了针对人体抗生素滥用问题,欧盟还注重动物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物的管制,尤其是那些与治疗人类疾病相同类别的药物,应尽快逐渐停止使用,最

英国:国家教育加入抗生素课程

在英国,80%病患使用的抗生素生物制剂来自社区医疗处方,因此,英国举办全国性的“抗生素使用宣传活动”,宣传重点包括:简单的咳嗽及感冒,勿用抗生

素;因过滤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喉咙痛,勿用抗生素等。

此外,除了医疗专业人员外,英国卫生部门还建议在国家基本教育课程中加入抗生素处方原则的教育课程,这样除了医疗专业人员外,民众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抗生素的适用症和利弊。

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好抗生素

看适应症,病毒感染不宜用

专家指出,药物都是有严格适应症的。然而,有些时候有些医生为了预防患者发生感染,或是很多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低,生病了就想尽快治好,主动要求医生开更贵更好的抗菌药,这就导致了抗菌药的滥用。如有些感冒患者是病毒感染而非细菌感染,严格来说是不必使用抗菌药的,但医患本着“用比不用保险”的原则,就使用了抗菌药。

要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专家提醒,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的适应症,病毒感染不应用抗菌药治疗。

小题小做,全身用药未必好过局部

专家表示,工作中经常看到有些患者“小题大做”,如有个小伤口或是流鼻血、患结膜炎,可以局部使用抗菌药的,如外用的喷剂或软膏等,但却往往希望使用口服的抗菌药。然而,口服的抗菌药可能对全身都有影响,而药物在局部却未必都能达到需要的浓度,反而是局部用药的浓度更高、效果更好。因此,除了严重的继发感染或遵医嘱需要口服抗菌药外,使用抗菌药最好别小题大做。

多留一手,病情不重别选高档药

目前临床上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城市人治疗感染性疾病比农村人难治,经常住院治疗的“老病号”比普通城市人难治。这是因为耐药性的出现,农村人感染的细菌往往比城市人感染的细菌对药物敏感得多、耐药性更少。而经常住院的“老病号”,院内交叉感染机会多,他们感染的细菌往往是“久经沙场”、“百炼成钢”,耐药性更强,更加顽固,难以对付。

因此,从理论上说,为了减少耐药的出现,能不用抗菌药就别用。要用抗菌药,要遵循能口服就不打针,能肌内注射就别静脉注射的原则。而且,选择抗菌药别专认贵的、进口的、新的药物,其实未必新的就好贵的就灵,使用抗菌药尽量别一上来就用高档的。否则如果发生了严重的细菌感染,反而可能无药可医了。

各有千秋窄谱未必不如广谱

很多患者的观念里,都认为广谱的抗菌药针对的细菌更多,因此更“强大”。其实,广谱、窄谱的抗菌药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窄谱抗菌药只对一种或少数细菌有活性,广谱的抗菌药可对两种或较多细菌有活性,超广谱抗菌药可对多种或大多数细菌有活性。

因此,如果是比较轻的一般感染,或者是明确了细菌的感染,能用窄谱的就别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就别用高级的,能用一种抗菌药解决问题的就别使用两种抗菌药。如果还不知道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而且患者发烧几天不退,可以先用广谱的抗菌药控制住病情,再做细菌培养,等明确了感染的细菌再使用针对性更强的窄谱的抗菌药。

病情不同,用抗茵药要看作用部位

专家还指出,有些患者使用抗菌药还分病情滥用。其实不同的抗菌药功效和特性都是不同的,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感染部位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抗菌药。如肺部感染的药物,必须使用针对性药物,同样是抗菌药,有些药物是不能进入呼吸系统的;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则要选择经泌尿系统排泄的药物,如果选择了经肠道排泄的药物,同样没有效果。所以,抗菌药是要严格遵医嘱的,不宜自行使用。

见好就收,使用抗菌药要遵疗程

专家指出,很多患者使用抗菌药时,一是依从性差,二是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感觉自己的疾病症状消失了,就自行停药了,见好就收。有的看自己病情有反复了,又重新用上了抗菌药。还有的患者使用了两天某种抗菌药,觉得没效果,就换用其他的抗菌药,使用两天还是感觉没效果,就又换药……然而这些做法是最容易产生耐药菌的。

而且,抗菌药一般的疗程是7天,如果没有用够疗程,细菌没有被彻底消灭,疾病是很容易复发的。因此,使用抗菌药一定要用够疗程,如果用够疗程后效果还不好,可以遵医嘱换药或者考虑联合用药。

上一篇:“问题食物”的解药 下一篇:您有疾病防治75面的疑难问题吗?“医患连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