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粉丝的奶酪?

时间:2022-05-14 07:14:35

蝴蝶效应

在一呼百应的“明星效应”之后,则是粉丝们制造的一场商业层面的蝴蝶效应。

2011年,一部叫做《孤岛惊魂》的小成本电影在制造年度话题的同时,也让人们第一次了解到“粉丝电影”这个全新的概念。

这部制作成本仅500万元人民币的电影,最终揽得9000万元的总票房,不但成为暑期档的黑马,更刷新了当时国产电影投入产出比纪录。然而,比起票房的精彩,其在电影评分网站豆瓣网区区2.9分的评价却让人心生疑惑:为什么一部差强人意的影片却最终获得如此高的产出比?

不少人把这份功劳归功于主演杨幂。

晓楠并非杨幂的粉丝,但她还是在一周内看了三遍《孤岛惊魂》。“我的室友是铁杆‘蜜蜂’(杨幂粉丝的昵称),电影上映之后她便请我们宿舍所有人去看。后来,她又带我去看了两次,而且每次都必须买正价票。如果不是关系好,我真不打算去看。”晓楠坦言,这样的观影频率不足为奇,有的“蜜蜂”甚至每天都会去影院报道,直至电影下线。

疯狂的又何止晓楠的室友。影片上映后,众多粉丝在微博和贴吧中号召包场观影,一名粉丝甚至晒出自己前后总共看了20多场《孤岛惊魂》的电影票。

“粉丝很有组织纪律性,会积极配合影片,主动在微博上宣传。他们在影片上映第一周里就像一台发酵机,正是他们引起的‘蝴蝶效应’,使影片票房越来越高。”《孤岛惊魂》发行方谢炀如此总结粉丝对电影票房的作用。

在粉丝经济发达的日韩美,一部电影的宣传费用约占整部影片成本的30%~40%左右。面对免费的宣传和超强的观影能力,电影公司对于粉丝电影的趋之若鹜,也就不足为奇了。从《不能说的秘密》到《恋爱通告》,从《大武生》到五月天的《五月天追梦3DNA》,“粉丝电影”一时间风起云涌。

在《大武生》的看片会上,韩庚的粉丝们守在影院门口,给每位记者送上蛋糕、饮料和巧克力等,其宣传阵势甚至远超制片方。而《五月天追梦3DNA》片方直言电影为五月天粉丝而拍,还宣布会在内地和台湾票房最高的三个城市举行免费赠票的演唱会。在这般诱惑之下,各地的粉丝也随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票房竞赛,在贴吧里号召包场以推高自己城市的票房。

粉丝的疯狂最终化作真金白银,汇入电影公司和明星的口袋里,这也正是“粉丝电影”受宠的原因。据统计,粉丝电影约60%的票房直接来自于粉丝,而约15%的票房则来自于粉丝口碑间接促生的观众。据统计,因为李宇春的参演,其粉丝“玉米”就为《十月围城》贡献了高达约1亿的票房。

除了超强的消费能力,粉丝的团体行为也愈发趋向于专业的商业性。

啵啵是某H姓偶像男歌星的歌迷会成员。2011年,早在H男星的首部电影作品上映前的两个月时,粉丝会便召集了20位资深粉丝组成前期造势团队,通过各种网络途径进行宣传。影片上映后,其反响平平,该粉丝会又组织粉丝购买当地各影院的电影票。“我们会根据拍片,有计划地购买影票。非黄金时段大约在每场5张左右,黄金时段的场次会在开演前根据情况而定。我们的目的是避免无人购票的情况发生,尽可能增加电影的排片数量,最终影响其公映周期。”

粉丝产业

粉丝在制造一个又一个偶像的同时,也在推动一个全新产业的强势发展——粉丝产业。

2005年,湖南卫视举办了首届《超级女声》,这几乎是中国娱乐产业和电视产业革命性的节点。中国的粉丝产业也自此告别了海报和贴画之类的初级产品模式,开始了其商业化的转型。

作为一名“玉米”,Nancy在2008年12月10日建立了《Lee周刊》。这是一本专门服务李宇春粉丝的电子杂志,其雏形依托博客平台,每周一篇有关李宇春的深度报道。2009年,微博诞生,Nancy的《Lee周刊》平台也随之转移,并注册经过认证的微博账号,跟李宇春有关的资讯和新闻。

2012年4月的时候,Nancy决定打造一本真正的电子杂志,随即便开始组建团队。尽管,《Lee周刊》只是歌迷自发发起的组织,但其规模和模式却堪比正规媒体。如今,其整个团队共有105人,每个栏目配有一至两位责任编辑,数位文字编辑。此外,团队内配备有图片编辑、美术编辑、校对组,以及专门负责网站、微博、微信、贴吧的推广团队。此外,每一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媒体工作经验,并需要经过入职考试以及试用期。

一个月后,《Lee周刊》试刊号上线,当即便获得了1.6万次的下载量。如今,《Lee周刊》共发行8期,除在线浏览量外,其每期下载量均维持在4000次左右。

极佳的内容质量,稳定且颇高的下载量,加之粉丝这个“带有某种独特品位和倾向”的受众群体,《Lee周刊》几乎具备了一切商业化的前提。然而,Nancy却表示会坚持做一本免费的杂志。

之所以Nancy会有如此的坚持,缘于《Lee周刊》独特的运营模式。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为杂志服务,且不收取报酬。其惟一的运营成本是网站服务器的租赁费。“我们在网页上挂了google广告,希望能够收支平衡。但是总体来说,费用很小,这些都是可以自己承担的。”

尽管,也曾有跟李宇春合作的网站或者品牌找到Nancy,希望达成合作,但《Lee周刊》都会尽全力帮对方进行免费的宣传。“歌迷杂志是比较特殊的,就是不求回报,不计成本。目前来说,我们还挺享受这种奢侈的感觉的。”

除了《Lee周刊》,粉丝网也在专注于为粉丝提供服务。

在“超女”举办前,王吉鹏便有了创业的念头。只是当时,这个规划还很模糊。除了决定涉足娱乐网站,同时结合Web2.0搭建与博客和论坛等相结合的社区外,王吉鹏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概念。直至“超女”的出现,让王吉鹏最终确定了服务粉丝市场的商业定位。“2005年,‘超女’让大家认识到粉丝的潜在能力,也让人们意识到这个群体的庞大规模,这也是我最终决定做一个服务于粉丝的网站的原因”。

2005年,王吉鹏离开博客中国,创办了中国首家以粉丝为受众的专业娱乐网站。

经过近8年的发展,粉丝网从零用户发展到如今拥有7100万个用户,其积攒PV也超过8000万。在庞大的粉丝市场面前,除了巩固“粉丝见面会”、粉丝交流社区和偶像周边产品三大传统业务外,粉丝网也开始试水全新的业务。“粉丝网也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娱乐营销平台,我们已经连续四年成功主办了在高品质音乐现场的不插电演唱会,电影的部分也有涉足,但我们还在找寻更合适的时机和机遇”。粉丝网总裁陈淡云如此解释道。

谁赚了粉丝的钱?

尽管,各公司开始纷纷涉足粉丝市场,但他们却不是笑到最后的人。

在谈到收益问题时,陈淡云表示粉丝网的最大收益来自于广告收入及用户虚拟收费。而Nancy的《Lee周刊》也并未将广告和收费等商业计划列入长期的考虑。那么,到底是谁赚走了粉丝们一掷千金的消费?

“随着娱乐市场的日益规范,粉丝市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实这点我们可以参照一下日本杰尼斯或者韩国SM公司的粉丝市场经济”。陈淡云指出,粉丝经济会日益从民间筹办向官方筹办转移,其商业模式也会从免费向收费过渡,而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作为日本最大且最成熟的经纪公司之一,杰尼斯几乎垄断了日本当红艺人的半边天,泷泽秀明、木村拓哉等都是杰尼斯的签约艺人。艺人官方歌迷会的收费是杰尼斯最主要盈利模式,旗下艺人都拥有自己的歌迷会,会员参加歌迷会需缴纳会费,且会员不能互通,如喜欢多个艺人,需重复缴纳会费。由于杰尼斯旗下艺人的演唱会只对会员开放,所以歌迷如不加入歌迷会,便无法获得购买门票的资格。杰尼斯旗下各团体加起来,在日本约有160万名会员,光会费,杰尼斯每年就进账70亿日元。

此外,会员每年还必须交1000日元的年费,可福利却极少。会员除了得到会员证、一年4期会刊外,就只有参观节目录影、参加杰尼斯运动会及优先购买明星演唱会等各项表演门票的权利。

尽管,粉丝经济是个舶来品,但其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远超很多人的预期。“在网站运营和接触粉丝的七年时间里,我们最大的感触就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粉丝团,其组织结构的严谨性堪比一家中型公司。”陈淡云如此解释道。

比起国内粉丝会的蓬勃,其管理上的蛮荒却让人堪忧。

此前,某Z姓男星粉丝为其筹款百万,支付其与唱片公司解约费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也引发人们对粉丝团的关注。尽管,此男星出面否认接受粉丝捐款,这笔百万捐款的去向却无处可寻。

然而,这绝非偶然事件。

打开一众明星的贴吧,随处可见购买新专辑、新写真集、电影票的动员令。“在煽动性的言语背后,则是名目繁杂的捐款,而这也是典型的“海盗经济”现象。在淘宝中,明星后援会的网店并不少见,其募捐额少则一两万,多则二十余万。为了募集更多资金,某些粉丝会还为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粉丝提供分期付款等业务。

此外,“粉丝经济”也促成了一个新行当——“粉头”。他们招募粉丝组织活动、在网上发帖,“粉头”对掌握的下线职业粉丝,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最下层的称为“蓝领”。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佩戴相同的LOGO,在各大娱乐活动现场为自己的偶像造势。每人每场可拿到约50元报酬,如果活动多,一个月下来也能收入近2000元。职业粉丝的中层称为“白领”,主要负责在网上各大社区为偶像发支持帖,往娱乐媒体投稿,攻击竞争对手等。他们的收入往往一个月3000元左右。此外,在举办见面会或接机等线下活动时,有些粉头还会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贩卖灯光板或统一服装以赚取差价,其月收入可达到万元以上。

岁末年初之际,各大颁奖典礼如期而至,而投票的泛粉丝商机也持续火爆。“短信投票1.5元一条”,“须认证网站投票100元10000票”等广告随处可见,公证更是被公开叫卖。据业内人士披露,专业刷票人员在颁奖季的月收入可达3万至4万元左右。

有人批判混乱的粉丝市场,甚至为粉丝们鸣不平,但其实这有些多余了。无论这些钱去向何方,只要是花给心中的偶像,粉丝们就心甘情愿。

2013开年之际,《孤岛惊魂2》即将全国公映。只是,没有杨幂的参演,其能否延续第一部的疯狂,犹未知也。

上一篇:二手奢侈品网站 下一篇:宁静 阳光灿烂,动物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