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重要性的探讨

时间:2022-05-13 08:40:54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重要性的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意义,指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和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然后介绍了扬州大学信息学院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几个举措,最后列举了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得出了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大学生工程素质提高的重要性的结论。

关键词:课外科技活动;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素质;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36-02

一、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有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扬州大学部分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卓越工程师计划”具有三个特点[1]: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扬州大学作为江苏省地方性重点综合大学,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特别是要在江苏“两个率先”中发挥人才基地的优势。而扬州大学信息学院肩负着为江苏信息化产业培养高端工程人才的任务,多年教学工作使我们体会到要做好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需要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精神指导下,深化教学改革。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三个特点和主要目标来看其本质就是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信息类人才的综合素质[2]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多方面因素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可以理论联系工程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在国内大学中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较为普遍的现象[3],随着各高校相继执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更加认识到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性。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的科技制作、科技开发、科技服务和发明创新等形式的活动以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不仅能认识到平时理论学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5],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校也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有效支撑,因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点正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核心内容。对于工科学生的培养,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具备有初步的工程概念,这也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要求。由于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性环节是有限的并主要以实验为主,这对学生的工程概念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而以工程为背景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但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工程的概念,从而实现了从科学知识型向工程应用型的转变。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突出了“创新”的主要特征,使得课外科技活动成为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主要渠道之一。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能使学生自觉地将知识、能力、素质和团队精神这几方面有机结合,既能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又有团体合作攻关的氛围。这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培养卓越工程师所要求的科研能力有重大意义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不但要求大学生具有必要的工程素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具备产品开发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意识,同时对于提高其科研能力,特别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通过专业学习,知识得到一定的积累,使学生具备独立思维和潜在的创造能力,这时需要学校提供一个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中通过亲自动手和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大大提高。所以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能大大促进和升华大学生的创造力,为今后从事科研、产品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训练的学生往往比一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思维活跃,有较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老师指导下逐步学会了研究方法,对立项的校、院科技项目能拿出合适的研究方案、有比较清晰的研究思路,有较好的技术路线。特别是在分析科技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时,表现出高于一般学生的分析能力。能根据问题的现象从系统工作机理出发排查分析出现问题的部位,直至解决问题。越是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多的学生这种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为了解决各种科技问题,又促使他们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学会查找文献资料,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是知识升华的具体体现,无形之中这部分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扬州大学信息学院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举措

1.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科技文化节重要环节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扩大视野,个人特长得以发展,能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开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信息学院结合工科的特点开展科技文化节,激发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热情,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科学实践能力。课外科技活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新知识讲座、技能竞赛、科技创新为主。学院成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领导机构。领导机构由学院主管领导挂帅,各系共同参与,形成学院统一领导、学工部门具体落实、系部配合、学生科协为骨干的工作格局。学院每年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二三年级学生申报。同时,还设立计算机仿真、智能小车、网络软件、电子创新作品等为主题的科技活动,每个系部负责一项活动,以教授、博士为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老师。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优良的实验设备、有坚强的组织领导,这些因素使信息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给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科技文化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学院出台相应激励机制是保障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有力措施

为了使每届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能有序进行,切实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院出台相应文件,建立好规章制度,使每个在校大学生都有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机会,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在活动中培养科研兴趣并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怀,养成投身科学研究的攻关精神。

为加强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课题(项目)的管理,指导立项课题(项目)的经费使用,切实搞好大学生创新工作,学院制定了“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课题(项目)管理办法”、“本科生科研创新导师工作条例”等文件。学院鼓励和支持选送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参加校级和校级以上的各项竞赛,对被学校遴选参加校级以上比赛的作品或项目将继续资助以进行深入研究;对在校级和校级以上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与指导教师,将给予表彰或奖励。学院鼓励和支持受院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资助课题(项目)的成果进行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的申请、维持和转让。对被授予专利权或专利进行转让的,学院将给予发明人或设计人一定的奖励,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保障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3.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为此学院出台素质教育特色行动规划,素质教育规划的具体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结合学院及专业特点,立足于提高工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造就“厚基础、敢创新、重应用、有特色”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科人才。这种特色具体表现为一种身心、二种品质、三种证书、四种能力,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训练,应具备一种身心即和谐的身心,二种品质即自强、诚信的品质,三种证书即等级证书、专业证书、技能证书,四种能力即实践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自主创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在具体操作时,以项目来带动,明确责任,进行目标考核。“项目带动”即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来带动,具体以科研创新、科研开发立项的形式,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工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明确责任”即学生科研创新、科技开发招标立项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学院以项目任务书的形式明确学生和导师的职责。“目标考核”即学院通过项目管理,中期检查,终期考核,全过程地考察和考核学生的素质拓展情况,从而使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增强工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卓越工程师培养和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五、结语

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工程素质、创新精神,能在产品开发、设备维护、生产管理等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科院校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一直坚持开展这项工作,平均每年以每个学生参加一次的机会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包括各种竞赛)。近年来,分别在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华东赛区)二等奖等奖项;全国或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和省一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华东赛区的比赛中获二等奖;“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控制仿真挑战赛荣获全国优秀奖;“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获了二等奖;ACM-ICPC全国程序设计邀请赛荣获铜奖。这不仅仅为学院挣得荣誉,而且又促进了科技活动的开展,学生素质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学院的学生一次就业率在校内一直名列前茅,并且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可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和大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http://,2011-1-8.

[2]谢勇,方宇,管旗.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56-57.

[3]吴延海,吴冬梅,张志鹏,等.电气信息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探索与实践[EB/OL]. http://,2011-2-1.

[4]陈祝明,等.利用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7).

[5]李志生,等.理工科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上一篇:腹腔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腔积液的临床护理路径... 下一篇: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素养的思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