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

时间:2022-05-13 05:57:55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管理不仅仅是各个单位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更是我国财政公共资产管理的基础组成成分,同时,它有利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平稳进行。文章将从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出发,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从而促进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分析:措施

一,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主要分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及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它主要属于国有资产中非经营性资产的一种。其中,若按照相应的渠道来划分,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的资产、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及由国家财政拨款所形成的资产都属于事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就目前来说,我国对于各事业行政单位所实行的管理体制,主要为国家拥有所有权,各单位拥有使用权,但由政府各级监督,国家统一管理。

二、我国事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监督机制不到位,加上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制约等因素,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呈现资产配置不公、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以及资产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给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改革以及提高国有资产安全性和有效性带来了隐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账面与实际情况不符

在我国来说,大部分的事业行政单位都存在着重视对于国有资产的实物管理,从而忽视了其对于账务管理的现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账面与实物数量存在很大差别,会计核算中,往往忽视了对价值及实物核算这二者的联系,再加上相关的会计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缺少基本的专业素质等原因,国有资产的账务登记、清算、管理无法真正落实,导致账实严重不符。

2.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利用率低下,资产浪费严重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所占用和管理的国有资产都缺乏科学化的管理,家底不清,账务混乱,再加上事业单位人员缺乏对国有资产的清晰认识和重视,国有资产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资产滥用以及资产闲置现象极为普遍,另外,资源共享机制的缺乏,也扩大了资源的浪费程度。

3.占有不公,腐败严重

国有资产占有量差别较大,很多单位盲目模糊国有资产与自家资产的界线,任意占用国有资产,为小集体和个人攫取私利,腐败严重。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问题的原因

1.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浅薄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国家的财政拨款、经营收入以及社会捐赠收入都应被视为国有资产。然而,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仍缺乏对国有资产划分的认识,无法明确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由此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混乱。而且,由于缺乏对国有资产进行科学管理的认识,国有资产使用随意,管理人员盲目攀比不懂节制,支出随意性大,账目不清,滋生腐败。另外,由于缺乏认识,国有资产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直接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低下。

2.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不规范,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

尽管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有了一些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法规条例,但由于这些管理条例不太切合实际,实用性不足,过于强硬,仍然无法对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起到实际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仍需要更加规范的制度保障。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实际预算与资产管理脱节、资源协调不力、资源浪费、制度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等问题。在监督机制方面,监管权责不明确,审计监督管理不力,监管范围片面等问题,使得监督效力大减,监管职能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监管效用。

3.缺乏健全的管理机构

就目前来说,很大一部分的事业行政单位,都缺乏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的管理都只是简单的交由财务单位完成。而相关的财务部门实行的账实分离模式更是造成了国有资产在管理上的账面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情况的出现。统一领导的缺乏、权力过于集中的权力综合管理以及专业人才的落实管理,都使得国有资产的管理往往无法落到实处,形成实质性的管理效用。

四、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1.构建系统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

对于大多数事业单位来说,想要做好其国有资产的管理,就首先必须拥有健全的制度体系进行保障,从资产的开始形成、到中途的使用,到最后的处置监督等多个环节构建起完善的制度管理系统,不仅仅需要构建起严密而科学的制度体系,更要建立起实际有效、切实可行的制度管理体系,使制度层面的法规政策真正能为实际服务。制定严格的资产配置标准,使各单位的资产使用都能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能对资源配置实现系统、全面、深入地分析。与此同时,各单位对于资产的管理制度系统需要坚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时代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变从而真正构建现代化的、科学的制度体系。

2.增强各事业行政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度,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

增强各事业行政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度,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正是由于管理人员认识不足、意识不到位,才导致了国有资产滥用、利用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使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职责,了解国有资产的重要性,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以推动管理人员认识的深入,提高国有资产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意识。

3.强化国有资产约束和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要接受上级部门的有效监督,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体系,定期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强化奖惩制度,建立权责统一的内部管理体系,强化内部人员自律,严格控制内部人员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明确人员职责,防止出现内部人员肆意妄为,对国有资产任意使用等情况。除此以外,对于大多数的事业行政单位来说,社会监督也是其监督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4.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科技的日新月异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是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的重要基础及前提保障。构建相应的、科学、规范的、以国有资产为中心的信息网络,形成不仅科学而且完善的国有资产共享体系,减少由于国有资产分配不均带来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加快资产信息化管理进程,构建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对资产的申请、登记、调用等进行互联网录入,及时通过信息化平台反映国有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5.建立资产激励机制,鼓励资产占用单位充分利用资产

国家也可以建立单位奖惩制度,成立激励机制,对充分利用所占有的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奖励或公示,提高相关单位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各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6.明确账务处理,建立更加适用于事业行政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相关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有效的促进对管理资产与管理预算这二者的结合

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对国有资产的会计核算要加强账目与实物的核查,避免账实不符。对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要进行明确区分,以免账务模糊,不利于对于账务工作的有效管理账务。将对资产的管理与对预算管理结合起来,努力增强这二者的相互联系,一方面,通过资产管理更好地指导预算的形成,另一方面,运用预算报告对资产进行核实和监督,有利于资产真正落实到实处,从而真正实现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

对于整个国有资产来说,事业行政单位中的国有资产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对该部分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是廉洁行政、建立服务性政府的重要表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构建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构建相应的资产保障体系,从而促进事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以及合理化,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上一篇:探索哈尔滨市小商铺的生存空间 下一篇:对加快推进我国社保卡应用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