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欣赏变得有滋有味

时间:2022-05-13 05:48:23

让音乐欣赏变得有滋有味

一次,我执教一节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欣赏课《小背篓》。我采用老一套的方法――听音乐,听教师讲解,悟音乐情绪,悟音乐内涵。可是上完课之后,我觉得虽然最终学生的思维被我打开了,但这节课是沉闷的,枯燥的,没有多少音乐性的,同以往的音乐课堂没有多少区别――枯燥、无味。听课的老师说:“我感觉这节课像是在上语文课。三年级的孩子,你总是让他们去感悟、感悟,你有没有什么辅助手段,他们有这个能力吗?”是的,我也有此感觉,而且这节课,我没碰一下钢琴!这合适吗?!上完课之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

从事音乐教育十多年了,公开课也开了好多,却一直没有开过音乐欣赏课。总认为欣赏课很难上――学生听不懂,老师也很难讲解(外出听课时,欣赏课上的也不多)。因此平时的课堂教学也没太多认真地上过――听音乐、讲背景、说感受(还采用表演与图画的方式)。从而导致了欣赏课的枯燥无味――气氛不活跃,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没有明显的收获感。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现在的音乐欣赏课,不能单单是让学生们感受音乐的美,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让他们感受美、认识美!而我们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呢?怎样做才能让我的音乐欣赏课变得有滋有味呢?我觉得要想让音乐欣赏变得有滋有味,可采取以下方式:

一、采用图像辅助降低欣赏难度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努力发挥自己的想象曲感受、体会音乐,而不是提倡老师多说。但是,仅仅通过作曲家介绍和创作背景等知识的讲解,接着就直接让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状态,听完让学生谈谈体会,学生往往很难找准方向,对音乐印象模糊,甚至听不懂音乐。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在播放时加入图片或图谱,提示学生要从音乐要素以及色彩、内容、表达情绪等方面去捕捉信息,音乐发生变化时,图片的改变提示学生思考这段音乐发生了那些变化,这样从视觉上加以辅助,就能降低学生听觉上的欣赏难度,提高他们的欣赏兴趣。用这样一种直观、明了的方式,指导学生欣赏民族音乐是要从你那些方面入手,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养成一种从多方面入手的习惯性的欣赏方式,慢慢地,理解音乐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比如我在上欣赏课《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时,我就采用了观看影片欣赏的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了解作品背景,促进情绪感悟

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是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而要想深刻地感悟、体会这些情感时,好要有一个前提――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在听赏《重整河山待后生》时,我从理解题目入手,采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剧情的介绍、歌词的理解和朗读。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激发出对敌人憎恨的情感和对祖国热爱的情感。在我对学生做过这些之后,在欣赏的时候,学生的情感也确实被激发了出来。在学唱的环节中表现的也恰到好处。因此,我觉得在让学生理解音乐情绪或音乐特色的时候,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背景的了解、情感的处理是必要的。

三、多种途径结合,全面展现作品

奥尔夫认为,从来就没有孤立的音乐,而只有与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因此,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一是注重音乐与舞蹈、动作、语言综合的动态音乐,二是注重每门课程本身的综合。欣赏课就必须同其他音乐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它渗透到一切音乐创作和演出的计划里去,融成一个密切而有效的统一体。综合展现的方式很多,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适合的表现方式,在学生感悟了作品的内容、情绪之后,再有效地展现出来,是欣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我曾经这样做过:当学生的文笔很强而不愿多说时,可让他们将内心的感受利用手中的钢笔描写出来,效果很好,比说的还丰富;面对喜欢画画的学生,可让他们用手中的画笔将音乐再现成一幅画,那个弱智儿周周做的不是挺好的吗?我们的学生也成,只不过画的质量不要要求太高,以免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而对于那些爱动的学生或是有表现天赋的学生呢,我们则可以让他们通过身体的语言将音乐的情绪表现出来(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低年级孩子)

要想让音乐欣赏变得有滋有味,作为教师还得做好以下几件事:

1.平时扎扎实实地上好音乐欣赏课,偶尔枯燥点也没有什么,但要把基本应理解、掌握的音乐要素交给他们,让他们具备听音乐就能感知这些基本的音乐要素,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没有平时扎实地传授,想通过一两节课就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根本不可能!

2.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手段新颖,注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发散思维。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学生才会有合适的感受输出。

3.教师需吃透教材,做到胸中有底、深入浅出,做到形象化,游戏化、杜绝理论化。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备课,教法灵活多样,何愁枯燥的音乐欣赏不变得有滋有味?

作者单位:湖南吉首市第五小学)

(责任编校:合欢)

上一篇:适时 适当 适度 下一篇:在班集体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