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5-13 03:54:59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现在初中学生多是十二到十六岁的青少年,该群体的特征是才艺丰富,自我意识较强,比以前的中学生群体而言,有了更好的生长环境和教育资源。但同时我们不能够忽视的是,随着家长、学校等对于中学生群体给予的更多关注,中学生群体大多都存在着抗挫折能力太弱,集体意识淡薄,依赖网络等不好的特征。对于这些特征,单凭思想政治教学很难对之进行改善,而应当辅以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培养出中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才能更好的促进思想品德的提高。

【关键词】心理健康 思想政治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能起到促进巩固良好思想道德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解决中学生面临问题的需要,是培养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必经途径。

一、当前初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

1.成人感的迅速膨胀。成人感的膨胀表现在,初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慢慢地从行为上处处模仿大人,以大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并且坚持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不再是小孩了,有自己看法和观点,要求自己享有同大人一样的权利。这点往往通过对老师和家长的有意识反抗体现出来。此外迫不及待参加在家庭、学校等的重要事务中的决策,更倾向于同同龄的伙伴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自己的群体,关系也尤为密切,也能体现出成人感的膨胀。

2.逆反心理。大多数的授课教师基本都已经认识到,逆反心理是当代中学生最为典型的心理特点。调查表明,人的一生出现反抗期的年龄高峰,其中第一次反抗在二、三岁,结果被父母“镇压”下去,而第二次反抗期大多出现在青春期,从十三四岁开始,反抗成功,反抗的目的是要独立,出现“心理上的断乳期”。初中学生开始渴望实现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实现与长辈之间的平等对话,因此也经常顶撞父母和老师,导致关系十分紧张。与此同时,如果家长和老师也只是采用简单的、生硬的态度对其进行直接性的命令和指导,也只会更加强化逆反心理,产生不好的效果。

3.交友选择的变化。小学生的交友大多是选择同自己同班,家比较近的同学,而初中学生开始更加懂得性格的趋同,会选择与自己性格、志趣相投的人。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当在监督的同时,对其自主择友进行鼓励,尤其是异性好友。应当正视中学校园中学生异往的行为,而不是盲目打压。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按现象的平均统计水平评价男女品质,认为男女之间,根据它们不同的兴趣、爱好、气质、能力、性格,将相互补偿。因此,长辈也应当充分利用异性之间交友的优势,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的发展。

4.思维活动进入高峰时期,思维类型基本定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随着受教育的程度和个人社会经验的累积而大大增加,而且特别活跃,喜好对于各类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讨论。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巨大的进步。这表现在,他们已经能理解一般的抽象概念,掌握一定的公式定理,进行抽象思维的逻辑推导等。在语文和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能够独立的完成对于语法的理解,对于文章主题等的理解。但是由于其抽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在很多的过程中,都需要感性的、形象的、便于理解的具体化事物、画面作为引导。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1.初中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改变,开始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初中的思想政治课针对90后群体,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基本的法律意识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等。只有将心理健康的教育紧密地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从情感交流、内心靠拢的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加上中学缺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情况更不容乐观,所以,中学生没能通过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去排解成长中的困惑。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开课的目的性和教师知识结构的贴近性,在没有普遍开展心理教育课程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普及心理知识、满足中学生心理需求、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最佳渠道。

2.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家和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作为大学教授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非指导性教学方法。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把发展学生潜能作为教育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促进者,教学的成败关键不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而在于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学习的意义不是学习多少知识而是学会学习。该理论依据十分符合90后强烈自我表达、自我主体意识膨胀的群体特征,因此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产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学习的过程形成健全的人格。

3.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与对方平等、贴心的交流,对对方的需求、生活能够尊重和更好的理解,并给予关注和热情,因此其人性化的交流方式很容易被中学生接受。这样的服务理念也应当作教育体制被推广。尤其是在思想政治中,关乎学生人格、价值观的形成中,更应当被作为推崇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理念,能优化课堂教学的氛围,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倾听他们的声音,想他们所想,充分地理解学生困惑和冲突背后的原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从而敢于并愿意敞开心扉地交流。

【参考文献】

1.黄俊丽《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岛日报》

2.林金泉《论初中生的思维特征》【J】《滁州师专晚报》

3.成书灵《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J】《当代教育之窗》

上一篇:应用信息技术将古典场景再现 下一篇:《维护财产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