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巴河精神

时间:2022-05-13 12:29:25

书写巴河精神

前不久,笔者走进石河子巴音沟河管理处,看到办公楼内的墙壁上,悬挂着写有“巴河精神”字样的宣传牌。如果说,第一眼看到这个宣传牌没有什么感触的话,当采访结束后,再一次站在宣传牌前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多少年来,该处干部职工,舍家别子,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巴音沟河畔。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书写着巴河精神。

巴音沟河管理处党委书记、政委黄建秋到该处履职虽然还不到一个月,但却走遍了该处大大小小40多个配水站点。他激动地说:“是巴管处的干部职工,让我读懂了巴河精神!”

2010年6月17日早晨,渠首站巡护工吴海俊、肖年喜在引水巡护过程中发现,堤坝被泥沙冲出一个豁口。站长崔东平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组织职工对堤坝进行加固、维修。

7月14日,职工焦玲花、张红英巡渠时发现,位于工7连引水渠边的两块水泥板被洪水掀了起来,该处干渠管理所立即组织职工赶往事发地段抢险……

巴音沟河管理处担负着石河子垦区团场及附近乡镇70万亩耕地的浇灌任务及渠道安全工作。为确保全处40多个配水站点、160多公里的渠道每天正常运行,职工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位于天山脚下的二道沟测报点距离该处50多公里,是该处条件最艰苦的工作点。工作人员每天的任务是观察天气情况,一旦发现天气异常,就要立即通知防洪抗旱指挥部,作好迎接洪峰的准备。

半个月前的一天,测报员李卡然发现,一场大雨即将来临,他立即将情况汇报给处领导。

洪峰到渠首站一般为4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防洪抗旱指挥部及时预测出洪水流量的大小,并据此作出判断,通知下游各个配水点根据水库、干渠的容量,往里排放多少水,多余的水尽快通过泄洪闸排放到戈壁荒滩,成功避免了洪灾的发生。

在巴音沟河流域管理处公园,矗立着一座高6米、宽4米的纪念碑。它是职工们自己捐款,为因公殉职的40名水利职工修建的。

满德积,1960年冬季在干渠上打冰时落入水中;唐少文,1966年夏季主汛期时在过河桥面上排洪时,桥面突然坍塌,落入水中;李继文,1976年冬季在引水渠上打冰时落入水中……

“冬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打冰引水。虽然河面上结着一层冰,但冰层下面的水依然在流淌。打冰的时候,周围的冰层会在不知不觉间松动,有的职工就是这样掉进水里的。为了减少事故发生,大家就4人一组,将安全绳系在站在冰面上破冰的职工身上,另外3个人在堤坝上拉着安全绳。”该处引水渠总分水闸工作人员鲍梅说。

渠首站大闸值班房值班员郑桂琴说,进入汛期后,他们每隔十几分钟就要监测一次水的流量、水位情况,不能有丝毫马虎。

工作琐碎、单调。然而,就是在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中,他们让农田得到浇灌,让渠道安全运行。

提到家,几乎每个巴河人的故事都非常相似:因工作关系,妻子和丈夫各自坚守在不同的配水站点,每个配水站点相隔少则三四公里,多则十几公里,夫妻俩几个月都见不上一面是常事。

干渠管理所职工杨成忠,常年住在引水渠总分水闸站点,妻子在石河子打工,孩子在安集海上学;闸门启闭机运行班班长郭何江,妻子在另一个站点上班,孩子在i42团上中学,而他常年驻守在离家20多公里外的渠首站……

无私奉献的巴河人,为了大地的丰收,他们执着、无畏地坚守着,用血泪与汗水,书写着巴河精神。

上一篇:观念的跨越 下一篇:反季种植巧增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