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

时间:2022-05-13 09:50:07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

摘?要:本文就五年制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作了简要分析,并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和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发展五年制高职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其终身阅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阅读;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作为五年制高职各专业必修的公共文化基础课,它超越专业,超越功利,具有强烈的人文性。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环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进而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更影响着学生生命价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实施个性化阅读可以规避当前阅读的种种不良现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其终身阅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五年制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阅读的本质,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干脆包办代替,即使偶尔提问一下,也最终变成老师的自问自答,流于形式。探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

1.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有限

当前五年制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学生们存在问题:他们普遍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知识储备不足,文化素养较低。自身的素质缺陷对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2.阅读文本过于单一

教材是阅读教学的载体。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语文教学统一使用江苏科技出版社的《语文》(胡大奎主编)和配套的《语文教与学指导》(朱军、章淑君、李枫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教材阅读文章有限,优秀篇目较少,学生从课堂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更别谈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了。

3.教学评价过于功利性

五年制高职语文考试试卷的内容和往年的试题内容基本没有差别,且一般都出现在《语文教与学指导》上,教师和学生都只要死守着一套教材和练习册即可。教师一旦丧失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引导、组织、合作的功能,那么语文阅读教学只能陷入尴尬境地。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到了教育界的多方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现为语文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揭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20世纪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多元的,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智能全面协调发展,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去研究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了解和尊重每位学生的智能特性,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不能强求统一。教师角色应做如下变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一位协助者、教练、资源提供者等,以支持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不同智能的成长,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1.激发阅读兴趣,打好语文个性化阅读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自己要学,主动去学,当学生自己想读、要读、去读,就能实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笔者在与学生共同阅读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一文时,我结合作家的另一部作品《最后一片叶子》谈了自己对于小说构思的理解,指出很多小说作品都体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构思理念。此时我明显感觉到学生们跃跃欲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话题激起了学生的讨论兴趣,话题一下就打开了,大家纷纷发表意见,谈出了对于作品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树立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信心

巴班斯基说:“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的、自觉的学习,任何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可见,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如果教师一味表现出语文阅读权威的架子,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只能顺从教师的结论,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剥夺了自由发挥的认知想象,严重损伤了学生的阅读自信,造成了教学的被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中谈到课堂中要努力创设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的环境。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拥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就能最大化地将潜能创造性地发挥出来。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信。只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的阅读指导会更具有针对性;学生才能获得安全感,树立阅读的自信,学生才能真正地沉浸到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中,深入地思考问题,才能充分展示自我个性,创造性发挥潜能。

3.引导学生语文阅读的创造性,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纵深发展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获得新的价值感。

一是,发展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强调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鼓励学生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读出各自不同的“哈姆雷特”。二是,要将语文阅读置于广阔的背景中,使其生活化,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课外。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积淀语感,超越自我,实现阅读的个性化。笔者在备教材的同时时刻不忘记备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阅读,在课堂阅读之余引导他们适当向课外延伸。

4.个性化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学生会学习,能生活,有技能,具有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它既是就业教育,更是终身教育。现行的江苏省五年高职语文教材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阅读篇目有限,精品佳作寥寥,这显然不能保证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能力水平,创造性地个性化处理教材,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培养高职生综合职业能力。

总之,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大潮中,阅读的个性化势在必行。我们相信只有真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调动他们的潜能,发挥学生们的特长,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活动中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汤国来.教师对教学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说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6).

[2]崔允涕,施良方.教学原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语文课如何驾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下一篇: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