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如何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时间:2022-05-13 03:45:50

书画收藏,如何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去年,北京保利秋拍中,一幅小小的恽寿平《书画对题册》就以650万元起拍,最终以747.5万元落槌,引人注目。

恽寿平同“四王”和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其中唯有恽寿平兼擅山水、花鸟,从而成为清一代影响较大的画家。那么,在当今艺术市场上,恽寿平不同题材画作的价格到底如何?我们又该怎样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去鉴别那些赝品伪作呢?

一、清代及民国时恽寿平作品价格

事实上,恽寿平生前的生活十分艰难,他屡叹知音难求,可见欣赏和收购其作品之人很少。然而他死后,其画作却深受各阶层的喜欢。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记述了其祖父在恽寿平一件作品后的尾跋:“及余通藉官京师,见诸名卿购南田画,即贫者亦不惜重资。自幼服人品之高,至此方知其笔墨之妙,力追古人,从极静中流出也。深悔经年同榻,不索一图,南田仙去即久,失此机会何可复得……”从中可知,即使生活穷困的人,都会不惜重金购买恽寿平的绘画,可见恽氏画作受市场欢迎程度。

恽寿平的作品在清末不断涨值,尤其是在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其书画价格达到巅峰。于是一些人为了牟取暴利,开始专门从事其伪作。以致“书因画并称,不独重也。今写生家,大半皆冒南田,南田画,得可值数十金矣”的程度。各种文献记载恽寿平的书画价格几乎达到了“每幅直皆三五百金,卷册有至千金者”的高价,甚至比宋元名迹都高。对于此种反常现象,鉴藏家李芝陔感叹道:“明时书画,索值尚廉,故收藏家多。今三王吴恽精品卷册巨迹,有至千金者。穷措大何与多钱贾争胜耶。”

然而,其画价还是有涨有落,至民国时期,就下跌许多。如在上海不到20两白银就可买得一件“四王”作品,与之相比,海派名家任熊作品则可卖到300两白银,足见其价格低廉。究其原因,其实跟民国的艺术品市场形态有关。当时上海售卖当代书画家作品的笺扇店相对古董店来说要发达得多,加之古书画市场又十分狭小,城隍庙等地的书画店铺畅销的是海派画家作品,但这终归只是暂时的,事实证明,随着艺术品市场的逐渐完善,恽寿平书画价值已越加突显。

二、册页、扇面成交价格高

在拍卖市场中,恽寿平作品价格一直在“清初六大家”中处于较低的位置,高价成交的作品几乎都是以册页和扇面为主。从近年恽氏作品拍卖成交排行榜来看,其位列前二十位的作品成交价均在500万元以上,更有8件作品在千万元以上成交。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此类型作品价格如此之高呢?

由于生活条件所限,恽氏的山水小品特别多,尤以小幅的册页和扇面为主,但画面却是十分精美,这显然与当时商品市场发展的需求有关。因恽寿平主要靠卖画为生,加上册页和扇面这些小幅作品,受外部条件限制相对较少,欣赏和保管收藏都较方便,且创作所需时间相对少些,所以对于市场来说,能确保一定的数量,加上恽寿平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其作品质量亦很高。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表现技能和内涵,尤其是册页,画得尤为精到,很见情趣,他曾题画曰:“大幅难于得势,小景难于得趣,于曾见董宗伯有此,戏抚其意,庶几于趣矣。得势得趣,自以为绘苑名言,研求斯义者当不易,吾语未必以为诞也。”从现藏于各大博物馆的小景画来看,皆能证明其小景画颇能得趣。

这些册页、扇面类型的书画作品,市场上成交价格在十年前就已突破百万元。如2003年,恽寿平《山水花卉册页(十开)》在中贸圣佳秋拍中,以418万元成交;2004年,《山水花卉册页(八开)》在中国嘉德秋拍中,以693万元成交;2006年,恽寿平《仿古山水册页(十开)》在香港佳士得,以162.24万元成交。此后便一直呈上升态势。

但相比同时期其他画家,恽寿平的画作还是比较稀缺,其主要原因是绝大部分在博物馆收藏,难以再进入市场交易,因此一旦有精品出现,必定会产生天价。如2007年,恽寿平的《仿古山水册页(十开)》在中国嘉德春拍中,以1232万元成交,创下了其作品当时最高拍卖价。

之所以高价,除了以上提到的异常精美稀缺因素外,还因其扇面不但有绘画,反面还有诗文书法和题跋,恽寿平的诗文在当时就被称为“毗陵六逸”之首,擅五言古诗,其诗格超逸,书法俊秀,画笔生动,人誉之“南田三绝”,小小的一把扇面把“三绝”融合在一起,收藏价值、涨幅自然较大。

三、没骨花卉受藏家青睐

除册页和扇面这类装裱形式外,如果单以题材分类,恽寿平主要还是以写生没骨花卉享誉画坛。在清初,恽寿平秀润明丽的没骨花鸟画一洗时习,使得清代朝野上下莫不奉为圭臬,尤其在江南江北一带“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说明其艺术成就很早就受世人欣赏,清秦祖永在《桐阴画论》里说:“南田翁天姿超妙,落墨独具灵巧秀逸之气,为当代第一。”

恽氏的没骨花特点是点花粉且笔带脂,点完后再用染色补足,可谓点和染并用。细丽与淡雅秀逸之美相结合,再加以清劲秀润的笔墨设色,创造出宛若仙境中的奇花异草,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史称“天机物趣,毕集毫端,比之天仙化人”。因此深受艺术市场藏家的青睐。

至本世纪,恽寿平花鸟画就已成为市场的亮点。笔者从雅昌网的拍卖看,从2000-2002年,恽氏花鸟画作品价格指数呈较低的平缓走势;2003-2004年,恽寿平作品价格指数开始逐步递增,并在2004年底达到了小高峰,每平尺为335,734元;2005年价格没有太大突破;至2008年,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点,每平尺738,496元;之后又稍有下降,2011年每平尺均价为245,681元;2013年,每平尺均价维持在261,746元。

作为清代著名的主流书画家之一,恽寿平作品的投资潜力依然不可小觑,特别是最受人们推崇的花鸟画,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藏家的首选目标。

四、雅逸山水作品价格差异

虽然为大家熟知的是恽寿平没骨花卉作品,但其在拍卖会上的价格却不太稳定,且在恽寿平作品成交价前十榜单中,花卉画仅占五席,价格相比山水画稍逊色。但人们往往注重的是他的写生没骨花卉画,其实恽寿平的山水画造诣也很高,虽然在名气上,似乎稍逊“四王”一筹,但在专业人士看来,恽寿平的山水画特色鲜明,有胜过“四王”的地方,极具收藏价值。

恽氏的山水画多是“老松危崖,寒梅丛竹”、“荒崖涧路,悄无行人”的画面,最显著的特点是寂静、幽冷和旷淡。在笔墨方面以古为师,追求笔墨意蕴。画风典雅含蓄,别具明净高逸之气息。华曾曰:“笔尖刷却世间尘,能使江山面目新。”因此比另五家多了一些出尘脱俗的韵味,更具文人气息。

2004年,中国嘉德春拍会上,恽寿平《山水、花卉 册页(十开)》拍出了231万元;2010年,北京翰海春拍会上,恽寿平《万壑鸣风图》以313.6万成交;2011年,在北京匡时春拍会上,《乔林叠嶂图》以241.5万元成交;另外,在上海崇源春拍中,《壑云烟图》最终以1150万元成交;2012年,北京匡时秋拍会上,《五清图》以253万元成交。从以上成交数据不难看出,恽寿平山水画作品价格之间的差异之大。

从市场成交情况看,假画对恽寿平的市场冲击较大,使他的作品价格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现今恽氏作品流入市场交易的也相当多,价格相差太大,最高的上千万元,最低的几十万元,说明假画及可疑之画较多,而影响作品实际价格。

其实恽氏的山水作品不是很多,尤其是大幅的卷轴画数量更是稀少,且一般主要藏于国内各博物馆中,极为难得。因此一旦有此类精品出现于市场,必将成为藏家争夺的热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其传承有序的山水手卷《载鹅图》,此画于2006年中贸圣佳春拍中以1111万元高价落槌,时隔两年的2008年再次上拍,最终以3696万元成交,比之前涨了三倍多,刷新其作品的成交纪录。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此画去年又上拍,现场被叫到8200万元人民币,但不幸流拍,不过也充分说明了此作品拥有很高的升值潜力。

如果恽寿平仅以花卉画而论,在当时也许只有在写意风格领域独领的山人能与其比肩。但整体来说,恽的山水作品在市场上的价格还不是很高,与“四王”山水作品的价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市场上也常有高价位作品出现,甚至有超过其开宗立派的没骨花卉画的纪录,表明其山水作品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

五、恽寿平书画作品辨伪

恽寿平作品的价格之所以相差悬殊,且成交率也不是很高,总体维持在百分之五十左右。笔者以为,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还是有较大数量可疑作品的存在。一般来说,名气越大、越被收藏家看好的画家,其作品被仿冒的可能性就越大。像恽寿平这样一位画坛巨匠,无论在世,还是身后,仿冒者都很多,造假者中还有他的学生。如范廷镇“笔墨酷似南田,不少恽之假画即出其手”。

据徐邦达《古书画伪作考辨》载,恽氏伪作面貌主要有三种:一、学晚年老劲之笔,花木竹石为多;二、用笔极为轻飘,亦作花木鱼鳞,款书方扁的;三、工笔花卉,非常刻板,款字不流利的。那如何辨别恽氏书画真伪呢?除了要真正了解其艺术特点外,还要从笔法、设色、书法、款题、印章等进行考查。

恽寿平的花卉画既雅俗共赏,又有超凡脱俗的色彩风韵。他以“粉笔带脂,点后复以染笔足之”的技法,无论是与黄筌工笔重彩的勾勒填色法,还是徐熙、赵昌“未脱刻画”的落墨花卉画法都不同,而是以独开生面“色染水浑”、“没骨加写意”之法。这种画法比一般画家的“薄施粉泽”效果明显要好。与此相反,一些造假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所伪之画,不是刻板俗艳,就是用笔轻飘软弱,缺少恽画的内蕴和韵味。

同时,对于设色来讲,恽氏画面的设色都较为淡雅。大多效仿恽寿平没骨花之人,为了迎合社会上一些人的庸俗欣赏心理,变恽画的清雅为浓丽。他们的仿作,只注意赋色明丽,用笔流畅,以致精意不传,充满了“脂粉华靡之态”,很是俗气,跟恽画的淡雅“本色”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更准确地鉴定恽氏的画作,对他的书法也应该有所了解。恽寿平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诗、书、画三绝”的画家,造假者即使画能乱真,书法也难以乱真。特别是多看恽寿平的画集,对于了解其作品特点不无裨益。

此外,还应该了解恽寿平的别号。主要有南田、东园、雪衣、鉴湖渔隐、白云外史、云溪渔隐等,其中“南田”是最普遍、且一直沿用的号;“鉴湖渔隐”为36岁后用;“白云外史”、“云溪渔隐”,则是其中晚年回常州后为自己取的号。所以,如见其作品上题了以上这类款的,便大致可以知道是晚于1678年的作品。

同时,我们还应牢记画中的款题和印章。恽氏的署名款共有33种之多,主要有“恽格”、“恽寿平”、“南田草衣寿平”、“南田客恽寿平”、“东园客寿平”、“寿道人”、“东园生”、“西溪过客”、“草衣园客”、“雪衣寿平”、“梅花庵主”、“青蓑钓隐”、“白云溪渔寿平”、“欧香散人”、“抱客寿平”、“白云外史”、“横山樵客”等。这些名款,不仅是划分其作品年代鉴定真伪的佐证,而且是研究他艺术思想的重要史料。比如“白云外史”是他45岁后的款,故凡署此款的都属其晚年作品。如果作伪者画的是早期面貌的,又署此款的,那必定有问题。

恽寿平的印章,据统计大概共有53方之多。其常用的有“恽格”、“南田”、“南田之印”、“恽寿平印”、“寿平”、“正叔”、“白云外史”、“恽格之印”、“南田草衣”、“玄赏”、“东野道人”、“南田小隐”、“南田正叔”、“白云草堂”、“天放此间人”、“瓯香馆”等。鉴定印章真伪的简便之法是核对,即以真印做范本,与被鉴定作品中的印章比较,从印文、尺寸、篆法、刀法、笔法的曲折粗细,朱文或白文等方面逐一进行比较。从一般规律看,真印大都篆文清晰,刀法自然流畅,印色鲜艳而不火,艺术水平高,而伪印大都光滑呆板且刀法做作,缺乏古趣。

清代绘画理论家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说:“南田子拟议神明,真能得造化之意,近世无与能者。”给予恽寿平作品极高的评价。笔者相信,有着极高艺术价值的名家作品,定会在艺术品市场发出更亮的光。

(责编:李禹默)

上一篇:赏读华丽珠宝 绽放精彩人生 下一篇:我为梁启超先生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