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3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5-13 12:35:15

某院3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45―02

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为外科常见的3种清洁手术(简称“3种清洁手术”),如果不是高危人群,通常无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但目前,在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不合理应用现象较普遍[1]。为了解外科3种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笔者对其2012年1~3月103例患者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以期为医院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和建立有效的干预机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内容

调查某院2012年1~3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乳腺、疝气修补术)病历共103份,男性48例,女性55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3岁,其中,甲状腺手术患者46份,乳腺手术患者33份,疝气修补术24份,最短住院时间3天,最长14天

1.2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病例的药敏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送检率为0,切口愈合及疾病转归情况,全部为甲级愈合;无感染发生。

1.3数据处理

设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表,主要内容有:(1)患者基本情况:病历号、性别、年龄、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疾病诊断、抗菌药物过敏史、手术名称、手术日期、手术持续时间等;(2)用药情况:用药时间、抗菌药物名称、剂型、单次用量、用法、给药途径、总用量、给药阶段、起始时间等;(3)术后情况:手术愈合、预防结果、用药前后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每份病历逐项填写调查表,并汇总、归类、分析。

2 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

103例手术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有103例,使用率100%,共涉及抗菌药物5类。其中,第二代头孢居首位,有39例次,占总使用抗菌药物例次的29.77%;其次为注射用氯唑西林钠25例,占总使用抗菌药物例次的19.08%;再次为第三代头孢菌素24例,占18.32%,这3种药物的合计占67.17%,(例次:指每位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次数,除了单一用药,还包括二联使用的次数,因此大于103次;比率:指抗菌药物使用例次/总例次)

2.2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在103例患者中,术前均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术后48h用药的有7例,占6.79%;术后72h用药的有16例,占15.53%;72h以上用药80例,占77.63%,说明大部分患者存在用药时间过长的现象。

2.3抗菌药物的联用情况

在调查的103例病历中,单一用药77份,占74.75%;二联用药28份,占27.18%。Ⅰ类切口手术没有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有近1/3的患者,采用了二联的联合用药。

2.4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

在所调查的103份病历中,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均为术后,无一例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要求在术前0.5~2小时给药,错过了杀灭手术过程入侵切口细菌的最佳有效时机。

3 讨论

3.1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范围

3.1 3种清洁手术均为Ⅰ类切口手术。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规定[2],Ⅰ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通常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3]。在本次调查中,全部未涉及上述因素均应用了抗菌药物,术后用药最长时间9天,有的甚至出院带药3-7天,最短为5天,说明大部分医生对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无掌握好,且用药的时间远远超出要求(标准),这样不仅会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也易导致细菌耐药的产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3.2 联合用药指征

3.2.1在选择抗菌药物进行围手术期预防时,应考虑该手术的常见感染病源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4]。3种清洁手术感染的病源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药物的选择应以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为主;而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5]。在调查的103例病历中,单一用药77份,占74.75%;二联用药28份,占27.18%。Ⅰ类切口手术没有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有近1/3的患者,采用了二联的联合用药,说明临床医生存在过度用药情况,根据卫生部第48号文的要求,联合用药只有在以下4种手术部位可以应用,且只限于二联用药:①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甲哨唑;②阑尾手术,选择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甲哨唑;③结、直肠手术,选择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哨唑;④妇产科手术,选择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哨唑。联合用药只有在可能出现混合性感染的机会下,方可选用适当的联合方式预防应用。联合用药的结果,首先,不但不能降低切口感染率,还会破坏人体内原有的定植菌的平衡状态,大量杀灭敏感菌,使耐药菌过度繁殖,导致抗菌药物滥用及细菌耐药的发生。

3.2.2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的使用 从表1中可见,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的使用分别位列第3位(18.32%)及第4位(9.92%)。根据卫生部第48号文的要求,氟喹诺酮类除了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它系统的外科围手术预防用药。本次调查的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超出了它的应用指征。第三代头孢菌素对Ⅰ类切口的手术常见的致病菌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比并不具备优势,而且费用较高,通常不作为手术的推荐用药。

3.3预防用药的最佳时机

有效预防用药的关键时期,是致病菌侵入伤口后4h内,在整个手术期间,血液和组织中的抗菌药物必须保持有效的杀菌浓度,因此最佳给药时机是术前0.5~2h或麻醉诱导时开始时,静脉给药,若手术时间长(>3h)或手术时间超过该药的2倍半衰期时以及术中失血量多时,应于术中追加用药1次。过早给药,会造成术中体内药物浓度不足,而达不到预防感染的目的;术后给药,由于错过了细菌发生污染或定植的时间,同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6]本次调查分析显示,术前0.5~2h静脉给药,“3种清洁手术”均为0例,说明临床医生对最佳给药时机认识严重不足,今后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本次调查分析显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用药种类不当、时机不佳、及疗程不准确等不合理现象,直接的效果是抗菌药物的滥用及细菌耐药株的增加,导致药品费用上涨。药学部门应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督促临床医生对此3种清洁手术抗菌药物规范使用,改变给药时机、次数及疗程过长等不合理现象,为群众长远健康着想,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医发[2008]48号,2008年4月15日

[3] 夏国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宣贯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61

[4] 黎沾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546

[5]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撰写协助组.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Ⅱ[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552-554

[6] 张鑫奎,张延霞,袁康.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J].腹部外科,2003,13:141

上一篇:五莲县某蓄电池厂职工尿铅调查 下一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