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猝死盯上中青年人

时间:2022-05-13 12:14:55

警惕!猝死盯上中青年人

前不久,曾有“小姚明”z称的篮球队员张佳迪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令人扼腕叹息!深圳,从4月10日到20日当地120接到16例中青年猝死的病例,其中有8人的年龄不到40岁,最小的才22岁。这一系列猝死的情况,为中青年人的健康敲响了警钟。中青年猝死的原因是什么?心源性猝死有先兆吗?如何有效预防?带着这些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采访了著名的心脏专家、宣武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徐东教授。

猝死90%以上是心脏有问题

徐东教授曾就读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医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在心源性猝死的诊治方而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徐东教授介绍说:所谓猝死,是指以意识丧失为先导的意外性自然死亡,多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猝死占90%以上。其发病非常快速,之前24小时没有预兆,具有不可预测性。

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首位病因是冠心病,特别是心梗后和心衰的患者。究其直接致死原因,88%为冠心病引起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所导致的心肌无序抽搐,心室无法有效泵出血液到动脉和外周循环系统,造成身体缺氧,除非给予电击治疗使它恢复为窦性心律,否则几秒钟内患者就会失去知觉,数分钟内死亡。

其次,中青年猝死的原因还包括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先心病等。尤其是心肌病中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瓣膜病中的主动脉狭窄等都有较高的发生猝死的风险。在美国,每年有45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平均每80秒就有1例。

心源性猝死盯上青壮年

记者从徐东教授那里了解到: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1000多人猝死。1998年北京120转运救治的中青年猝死者80多名,但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上升为270多名,这表明原以老年患者为主体的疾病,已悄悄地盯上青壮年。其实,曾有“小姚明”之称的张佳迪所患心源性猝死案例并不少见,像凤凰网前总编辑、IT界精英吴征在游泳时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年仅39岁;此前,37岁的腾讯女性频道主编于石泓,59岁的北京江民科技创始人王江民,艺术家高秀敏、马季、侯耀文、古月等,也都是心源性猝死的受害者。

猝死先兆常常被忽视

猝死虽令人猝不及防,但少部分的心源性猝死却是有先兆的。徐东教授特别强调:在猝死发生的前几天甚至几个月之前,患者会出现胸痛、气促、乏力、恶心、厌食等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从而失去最佳就医时机。冠心病患者,有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或血脂代谢异常等心脏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以及平时有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的人群,都应该加强了解心源性猝死可能出现的原因和症状。比较典型的症状是出现持续严重的心前区憋闷、疼痛,没有明显原因的气喘,突然不能平卧,脉搏过快、过慢或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出汗,四肢发冷等。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早就医,不要耽搁。

不良生活习惯埋下猝死定时炸弹

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年青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徐东教授说,许多中青年对心血管疾病重视不够,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健康意识。如:饮食不平衡,酗酒,暴饮暴食;吸烟,作息不规律且丰富的夜生活导致睡眠严重不足;精神过度紧张,易大喜大怒大悲等。由于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无明显的心绞痛等症状,再加上年轻人大多不重视自身健康,因此这一“定时炸弹”不容易被发现。若遇到压力、劳累、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就会造成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导致心肌缺血而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主要是心室颤动导致猝死。即使没有冠状动脉硬化,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不能及时释放压力,有效节制情绪变化,同样会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可预防

如何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呢?徐东教授认为要做好以下方面:

1.定期体检:无论心脏病患者还是身体健康的人,都应定期体检,因为心血管疾病以及心源性猝死,经常会找上貌似健康的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但症状不明显的中年人,可到医院做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这些检查在冠心病及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方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戒烟: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6倍,吸烟与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可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成倍增加。

3.合理膳食,防止肥胖:肥胖会给心血管系统带来负担,体重超重5公斤,心脏的负担即增加10%,因此,要不遗余力地防止肥胖。可选择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肉、牛奶、大豆等。宜吃值物油如花生油、菜子袖、玉米油等,多食富含食物纤维的粗粮、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多食新鲜瓜果,控制甜食,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每餐不宜过饱。

4.积极治疗原有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应用调脂等药物,必要时可以做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冠脉病变。

5.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精神紧张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精神过度紧张还会诱发心率失常,情绪激动很容易诱发冠心病等身心疾病,发生心肌梗塞等意外。因此要学会在紧张中松弛情绪,自我调整。另外,生活要有规律,按时睡眠,定时进餐,劳逸结合。

6.适量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得到改善。坚持每天步行1小时左右,是最简单、安全的运动,可使心脏收缩加强、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多,这对心脏也是一种锻炼。

学些急救常识,关键时刻会抢救

关于心源性猝死的抢救,徐东教授指出:发生猝死的有效营救时间非常短暂,黄金时间仅为7—10分钟。由于绝大多数心源性猝死是由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跳骤停引起的,因此一旦发生心源性猝死,电除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国外,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均备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并对民众进行除颤方法的培训。但体外除颤仪体积大而笨重,因此对于高危患者,最好的预防和治疗办法就是植入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它能在几秒钟内识别病人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并自动放电除颤,帮助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减少猝死的发生。

如果没有上述措施,徐东教授建议:一旦出现疑似紧急症状,首先应在患者心前区捶击,并不间断地进行心外按压,同时辅以人工呼吸,直至病人醒来或专业人员到达,送到医院进行急救。

徐东教授说:生命非常脆弱,心源性猝死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个疾病,防微杜渐,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治疗,不让生命的“大厦”突然崩塌,让每个朋友和家庭都能尽享生命的美好。

上一篇:83岁依旧笑傲指挥台 下一篇:让我们唱响北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