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现状和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5-12 10:55:36

乡村教育现状和问题的探讨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教育的目标不能锁定在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方向上,而应确定为培养具有现代文明素质、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和农民的需要。农村教育城市化,预示着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突破。

【关键词】乡村教育;时展;探讨

乡村教育是个说不尽的话题,一直以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乡村教育问题的解决,依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正经历着一个转型的重要时期,给乡村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特别是一些思想准备不足,跟随时代不紧,缺乏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的教育工作者,因不适应时展需求,而裹足不前。

我如果说,乡村教育象个孤岛,缺乏帮助,难以得到支持。恐怕有很多人不以为然,会认为这是为乡村教育抹黑,我们的乡村教育原来不是“人民教育”吗?怎么能说是缺乏支持呢?

我如果说:我们的乡村教育,目前除了完成所谓的“义务教育”,学生家长还关心之外,其他方面,他们则不太或很少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关心。可能有人会同意,认为我说对了。

其实,这是一会事。说它是孤岛,只是套换这个词语而已,并不是说它完全处于孤立,只是就它外援稀少,缺乏支持这一点来说。

1924年,陶行知先生在《再论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革》曾说:“向来所办的教育,完全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盖房子不造林。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孩子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格外穷;强的变弱,弱的格外弱。”。而现在,我们的乡村教育,长期以来,都在极力鼓励走向城市,甚至有种培养后代离开农村,培养后代不热爱农村的观念的形成。回顾80年,可以说我们乡村教育的现状仍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长期以来,乡村教育有初中培养多少上重点高中,高中培养多少上一类大学,受狭义人才观 。我们的乡村教育,还是与城市教育一样,在把所有的学生都往“中考”“高考”这座独木桥上挤的时候,而没有去想同样的做法有没有什么不对之处。而挤的结果,绝大部分人没能顺利走过,仅有极少的幸运者进入了大学的“象牙塔”,大多数却成了失败者,他们一个个黯然伤神,他们可能再补习,有的就加入了打工仔打工妹的行列。一句话,他们离开了养育他们的这块肥沃土壤。

我们目前乡村教育的把考试升学为根本目,而没能与农民息息相关,这本身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乡村教育主要在农村,却没有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独一无二的。

农村学校在农村,我们却偏要把它办得脱离了农村的实际,在农民们的心目中,就会觉得学校是国家的,与他们无关,你不关心他们,不关心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他们自然也就缺乏关注教育的意识和热情,缺乏投入的意识。相反,如果你的学校时刻关注着“三农”问题,关注着农村的发展,与“三农”问题血肉相连,农民们对教育的态度,可能就大不相同了,农村教育恐怕就是另一种情景了。

学校办得好坏,农民没有发言权,我们自己在为自己说话,自己在为自己作评价,学校办得好坏,与农民几乎没有多大的关系,也就难怪他们只关心子女能否升学,考得好不好了。因为,只有在这一点上,乡村教育才与农民的利益密切相关。至于其它方面,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罗马不是一天建造的”孤岛现象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某一个地方的特殊现象。在我国,具有普遍性。

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传统的惯性作用。在中国,很多问题的存在,总是一种的存在,是有着传统的原因的。

传统是资源,传统也是包袱。我们的教育发展到了今天,可以说,比较好的继承了这种传统。不论城市还是乡村,我们的学校统统都以考试升学作为最为基本的、最为重要的办学水平的评价标准。于是,在农村,我们看一个人接受教育如何,只要就是看他或她是否在毕业后考上了高一级的学校,甚至是重点学校。相反,如果某一个人在学校读书期间,不把升学考试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不把升上高一级学校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那肯定会被人所诟病。这样,他们一心一意搞,一心一意去考试,至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增收,好象都与他们无关。谁要是关心现实,关心农村的发展,反而还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因为在传统的眼光看来,学习才是“正业”,书本知识才是“正业”。

体制的力量是巨大的,无形的。在中国,体制的内外,基本上是界限分明,内外有别。老师,由于长期生活、工作在体制内,基本上不需要与外界外有什么沟通,很自然地,从整体上来说,就缺乏一种密切联系社会,走进社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缺乏,可以说是造成乡村教育孤岛现象的一个原因。

10多年来,人们对它进行过多少反思,进行过多少议论,直到今天,它仍然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仍然轰轰烈烈。这说明什么?它至少表明中国教育改革的艰难,表明我们的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乡村教育要走出孤岛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它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艰辛和努力。

1 我们要深刻认识,乡村教育发生在农村、以农村人口为对象并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显然,这一指谓明确界定了三个问题:教育发生的地域是农村;教育的对象是农村人口;教育的服务面向是农村经济社会。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此种含义的乡村教育既是一个与城市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又主要是区别于城市教育的教育类型,具有明显体制区分的意味。由于长期以来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在教育水平和发展程度上差距的客观存在,因而当我们谈及乡村教育时,实际上也是在一个已经预设的前提下展开的;它区别于城市教育或允许落后于城市教育。例如,暗含“城市优先”倾向的有步骤地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允许城乡教育在成就指标上存在差距等即是证明。实际上,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以户口划分农村教育与非农村教育缺乏典型意义。

2 乡村教育需要改革发展和战略突破

我们应该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市化推动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已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与城市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日益紧密的联系,一向封闭的、处于社会边缘的农村教育也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断受到城市化的影响。于此同时,乡村教育作为一项以促进区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社会公共事业,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并非只是被动地受其影响和一味适应。也具有推动和引领其发展的作用和责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心系乡村教育的理论家和实际工作者通过对我国乡村教育历史变迁的系统考察和现实发展的客观分析,明确提出了乡村教育城市化的发展模式。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乡村教育发展的目标。它顺应了农村城市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预示着我国乡村教育将逐步摆脱长期以来的困境而真正实现与城市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突破。乡村教育城市化的含义,主要是指通过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减少村办中小学,扩大乡村镇所在地中小学的规模和改善其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学校的规模效益。乡村教育城市化的动力源自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一方面,随着城镇户籍制度、农民进城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和农民传统教育文化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愿意把子女送往城镇学校接受优质教育,从而出现了生源相对向城镇学校汇集的现象,加大了城镇学校教育的供求矛盾。另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发展型迁移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显著成效,使农村学校的学生逐年递减,加剧了农村学校的生存危机,也造成了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当务之急就是要调整农村学校的布局,合理撤并现有村办中小学校,使它们逐步向城镇汇集,并因地制宜地推进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形成乡村教育的城市化格局。此外,也有研究者认为,“以县为主”教育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也是推动农村教育城市化的两股重要力量。

一句话,乡村教育要真正代表最广大的农民的利益。要逐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和社会还需更加努力啊!这一事业任重而道远啊!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 下一篇:现代通讯工具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