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班主任应该这么做

时间:2022-05-12 09:38:16

原来,班主任应该这么做

摘 要: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其责任不亚于学生父母。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带领班集体创造优异的成绩,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郑英《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中学到了许多做班主任的诀窍。

关键词:班主任 细节 语言 管理

一、巧记“名字”,细节的精致处理

刚接班的时候,可能给班主任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短时间内记下那么多同学的名字,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叫不出学生的名字而使气氛尴尬,也失去了学生的好感和信任。而郑老师就对名字这一细节做了精致的处理,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了让老师、学生记住同学们的名字,郑老师提出了一些十分有效的做法:1.讲述故事。让学生讲讲自己名字的由来和寓意,这样特别容易记住。2.串联成文。有心的班主任也可以把和学生们发生的事情用班级学生的名字串联起来,写成文章,不仅具有一种纪念价值,更融入了对学生们的爱。3.引导表现。告诉学生老师最容易记住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学生,看看哪些同学最容易让老师记住他们。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学生们为了让老师提早记住自己,势必会抢着表现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结果是老师在记住学生名字的同时,还收获学生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如果说郑老师记住名字使用的是一些窍门,那她运用名字的确称得上是一种艺术。例如在班级管理中,郑老师根据人数划分好专项用品和专项任务,然后学生自愿认领,谁认领就以谁的名字命名。秋季开学之后,我也如法炮制,学生对此反响强烈,把分管的用品视为自己的财产,倍加珍惜和爱护。他们觉得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班级用品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感觉自己的付出特别有价值,进而增强了集体归属感。这样一来,班级管理自然井然有序。如果学生出的点子很有创意,郑老师就以该学生的名字命名这个点子。如“某某发现”“某某方法”等就是对他们的精神奖励,同时郑重其事地颁发专利证书。为此学生的金点子层出不穷,创造发明越来越多。原来,一个简单的不起眼的细节,进行精致的处理竟能发挥如此大的效力。

二、精彩“语言”,智慧彰显魅力

郑老师在和学生们的交流中很少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更不会嘲笑讥讽。更多的时候她是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打动学生们,留给学生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感悟。比如有个学生课堂上表现欲很强,发言很积极,每次老师提问刚一说出,就抢着举手,若是老师没叫到他,他就很不高兴,生闷气。对此,郑老师好好地开导了他一番。郑老师问他:“你知道为什么一开始不叫你吗?”“老师偏心,故意不叫我。”“错!恰恰相反,老师非常看好你!你知道吗?田间里留到最后的玉米往往是最好的。”这个学生很疑惑:为什么?“因为它们要被用来做种子呀!你没发现颁奖典礼上最后出场的才是大牌吗?”是呀,因为要被做种子所以留在最后,最精彩的答案也不过如此。郑老师运用了简单的小故事“留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玉米”,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大道理。在体会感悟之后,学生更加投入到做那最后的玉米中去。此后,他用心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以免自己的发言与他人重复,努力做“留到最后的玉米”。

如上面的这种教育情境,教师如果不注意说的角度,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甚至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力量,在说上下功夫,丰富自己的底蕴,增加学识,修炼涵养,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意味的言说,让语言成为教育的利器,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三、艺术“管理”,不走寻常路

作为一名班主任,仅仅做好常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自己的“绝活”。郑老师之所以有自己的“绝活”,是因为她在班主任工作中关注细节、用心思考,尤其是没有迫于教育形势缩手缩脚,而是大胆创新,敢于出新招,甚至怪招,让人佩服之至。在书中,郑老师毫无保留地把绝活亮了出来,如她名正言顺地筹措班费、换一种方式定班规、我们班可以带零食、因势利导整仪表等,她的班会课更是一绝。时下的众多班会课已经走形变样,甚至沦为摆设。于是我们的“自留地”开始荒芜,班会课早已乱象丛生。有传达式,将班会课纯粹用于传达学校通知,布置班级事务;有挪用式,将班会课用于上自己的学科,或用于自习。然而郑老师的班会课有声有色。她从宏观上把握,在微观上设计好班会,把不少班主任视为鸡肋的班会设计成为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有效载体。“美景如画须细看,最动人处是天然。”以《万水千山“粽”是情》为例!郑老师的班会课立足日常生活,崇尚自然,呵护本色,用童真激发幻想,在细微之处散发真情,这将成为学生心中刻骨铭心的东西,这也是空洞的道德说教效果无法比拟的。

纵观此书,书中没有无病式的口号堆砌,而是描述了班主任工作的细节和特色。按照郑老师自己的话说,这本书立足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在熟悉的地方寻找美丽的风景。的确,郑英就是一个班主任工作的有心人,她所做的事情也是很多班主任都在做的,只是她在常规工作中多了一份细心、用心,还有一份智慧。我想:在自己的农田里,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确实应该学习郑老师的细心、用心和智慧,创新工作思路,努力耕种自己的小确幸农园,去赢得满园的丰收!

参考文献:

郑英.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