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志诚与《牧童之乐》

时间:2022-05-12 07:01:11

对中国人而言,钢琴是典型的“舶来品”。自明代传入中国,其后300年内一直处于深幽和寡的尴尬境地,对封建制度下的中国音乐文化没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直到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之交流渐深,一批批留学欧美、日本的新式学堂人才开始接受这件乐器,将其列入学校教育,用它制乐施教或养性怡情。目前留有资料的中国第一首自己创作出版的钢琴曲是赵元任(1892―1982)所作的《和平进行曲》(March of Peace)。赵元任又于1917年创作了钢琴曲《偶成》。1919年创作了钢琴曲《小朋友进行曲》。此外,还有李荣寿创作的钢琴曲《锯大缸》,这是最早的以民间曲调为主题的中国钢琴曲。1934年外籍音乐家齐尔品举办“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时,有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头奖)、《摇篮曲》(名誉二奖)、俞便民的《c小调变奏曲》、老志诚的《牧童之乐》、陈田鹤的《序曲》、江定仙的《摇篮曲》(以上均获二等奖)。这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反映了3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实力和水平”。①其中,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老志诚的《牧童之乐》两首作品在中国钢琴民族风格创作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本文研究的对象就是音乐家老志诚及其作品《牧童之乐》。

一、其人其作

老志诚1910年出生于广东顺德。他从小熟读古诗词,热爱民族音乐,常听民间艺人的演奏(唱),学胡、琵琶、扬琴等民族乐器。后与刘天华、蒋风之深交,进一步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修养。老志诚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其受教育的环境不无相关,其祖父老廉公精于书画,其父老炎若则为我国早期的摄影师、机械师②。同时以极大的热情学习西方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为借鉴西方作曲技法打下基础。深厚的中外文化修养是之后探索创作民族钢琴曲的基石。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艺术科。20年代末,立志于钢琴音乐创作,是中国现代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钢琴作曲家之一。老志诚成长于“五四”时期,传奇性的天份加上刻苦的进取精神,使他青少年时便成名于外,被誉为“钢琴作曲双绝的自学才人”③。1932年任教于北京师范学校艺术科及京华美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兼教授。同年创作钢琴曲《牧童之乐》和《秋兴》。1934年,《牧童之乐》在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中获二等奖。他曾为刘天华、聂耳等人的小提琴独奏配钢琴伴奏,并与之切磋琴艺,这种音乐交流进一步提高他的民族音乐素养。

《牧童之乐》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一首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用西方乐器开拓了“中国意境”。作品基于他在香山度假时,对牧童放牧和秋日田园风情的感受而写。在没有学过作曲的情况下,凭潜意识中对民间音乐和西方钢琴作品的演奏,在琴上试音响,让内心听觉的形象导向旋律、和声、节奏、织体,创造出一种中国北方风格的钢琴音响。他用即兴演奏的方式,在结构上将西方常用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按中国音乐散性思维的衍展手法进行重构。乐曲分为音乐元素不同的两个独立部分,增大了音乐发展空间,各部分按单三部曲式陈述内容,将展衍的音乐控制在相对逻辑顺序中。曲子一开始,四、五度和弦及附加二度音色彩和弦的运用,给人以一种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随后短小音型的不断模进,像是牧童的嬉戏;中间是在F宫调上的一段无拘无束的悠然歌唱;然后是前段的再现。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风俗性钢琴曲,借鉴中国戏曲和民间音乐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具有中国北方民间情趣与高雅意境的音响造型,为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创作,注入了民族音乐的精神活力。

二、美学意蕴

中国传统音乐,是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创造与积累下来的民族音乐样式,它具有中华民族特定的音乐文化特征、审美情趣和思维规律;它又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喜怒哀乐、抒情达意的载体。它产生并发展于“单纯的中国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下的全部古典及民间的中国音乐。”④借助钢琴这一西方艺术表现形式,老志诚向世界推介了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在老志诚之前,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普遍以西方古典功能和声,结合中国五声调式进行创作的。老志诚的钢琴曲《牧童之乐》则是超越这一创作模式的典型之作。他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民间多元音乐和对西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音乐文化汲取创作营养而厚积薄发,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若从作品的创作时间上比,老志诚的《牧童之乐》还早于贺绿汀的《牧童短笛》(1934)⑤。他以中国传统器乐的素材创造新的表现手法和方式,为钢琴创作打开新的思路。强调钢琴音乐风格的改革与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西方的传统各乐派的各种创作方式,应与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从而走出一片广阔的创作新天地。在当今世界,人们都已经认识到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和传承的紧迫性,“拯救民族传统音乐、挖掘民族传统艺术、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各国音乐艺术,都在自己的民族里产生、发展并互相渗透⑥,保持自身的民族特性是钢琴音乐创作的源泉。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有很多都是得自然之动景,感宇宙之情韵的佳作,它们或委婉、或深沉、或豪迈、或悲壮,意境深远、气韵悠长、构思奇特、生动感人。《牧童之乐》亦是如此。如:第一部分融合了中西文化的艺术思维,创造性地将中国琵琶、二胡定弦的4、5、2度音程与西方和声交替叠置;将西方的机械节拍融汇到中国音乐弹性思维的空间中,其所有对中西文化继承、借鉴、整合、创新的技术手段,都与表达中国北方风情有关,成功地将音与乐汇成一幅风情音画。第二部分采用西方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在“快”、“慢”、“快”加“尾声”的对比中,以“快速”表达民间情趣,以“慢速”加简练的音符,表现清、淡、悠、雅的高雅意境。为表现情趣和意境,老志诚除借鉴西方钢琴音乐不同表现手法外,更多地借鉴和模拟中国民族民间乐器的表现手法。如乐段中的舞蹈节奏,采用了扬琴两手轮流敲奏的手法。加花的快速音串,将重音倒置到弱拍的高音,则模拟民间吹管乐唢呐从高到低吹奏的滑音,表现牧童的“乐”与“欢”,而右手的长时值音符则借鉴二胡一弓一音的长线条乐句,表现音乐的韵味。“万物融为一体,人就在自然之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中国钢琴曲所包含的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

中国音乐讲究一种气韵与风骨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艺术家强烈的思想感情与生动客观事物的交融,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使艺术鉴赏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从美学的角度讲,就是说在审美观照中,由物我互感所达到的一种景、物、情、意与境交融的审美境界,或者该是自我“外化”于物,又返照于心,在心灵中所产生的一种意与情的写照。意境的形成有赖于艺术家主观情志与客观物象二者之间的交融,所以,艺术家创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意”和“情随境生”的方式。基于此对意境也应从意与情两个方面去探索和体味。艺术家常把抽象的情绪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即作品中作者所塑造的“意象”。这“意象”就是意境之范本,确切地说就是,窥测自然之神秘,倾听自然的音调,风声、水声、松涛声、草木精神、水月颜色、万物灵动……借以窥人性纯真表现,感悟万籁的真蕴和神韵,积微知著、顺乎于胸,在精神作用的观照之下,臻于完善,直达意境之微妙世界。老志诚的《牧童之乐》就像中国的山水画,古诗和民歌一样,点到为止,绝不滥觞于耳。钢琴最传神之处还在于旋律的线性美以及音色变化的丰富多样,气息与神韵的表现则独特神秘,荆浩的《笔法记》说到“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而《牧童之乐》正是蕴含了这样一种“心随音运、乐隐于形”的美学色彩。中国的钢琴音乐的处理更表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空、离、散、虚、含的特色,亦真亦幻,若即若离,体现出中国人对神、气、冥想的一种感悟,对清雅、高妙之意境的一种追求。

白居易在《复乐古器古曲》曰:“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⑦,任何一首作品都应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口,这样才符合艺术审美活动的规律。音乐的两个更为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声”,即音响;另一个是“情”,即“情感”,两者缺一不可。成书于汉代的《毛诗》序中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⑧可见,情感在音乐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总之,老志诚开创了中国传统艺术哲学观,即“天、地、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音由心出”、“乐由心生”为创作内驱力的先河。这种内驱力具有快捷地整合多种音乐素材与技法,创造符合心中意象的即兴能力。从美学特征上,他用钢琴音乐开拓了中国北方民间情趣、地域风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高雅意境、诗情画意,也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新生活渴求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卞萌《中国钢琴文化形成与发展》[M],华乐出版社,1996年

[2]钱仁康《学堂乐歌考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3]魏廷格《从中国钢琴曲看传统音乐与当代音乐创作的关系》[J],《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3期

[4]于苏贤编《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3月

[5]吴晓娜《中国风钢琴语境的拓荒者、先驱者――论老志诚20世纪30年代初的钢琴创作》[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6]王小强、雨竹、玮韧《南北牧童都可爱──老志诚及其《牧童之乐》今昔》[J],人民音乐,2000年第5期

[7]李淑琴《钢琴曲〈牧童之乐〉及其作者老志诚》[J],钢琴艺术,1996年第3期

[8]姚思源《老志诚先生和他的音乐创作》[J],《人民音乐》,2002年第2期

[9]白左莲《一首不可忽视的钢琴精品〈牧童之乐〉》[J],《黄河之声》,2006年第7期

[10]王大庆《中国钢琴之境――一次钢琴与文化意境的碰撞》[J],《音乐生活》,2005年第11期

①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344页

②莽克荣《老志诚传》[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9月,第1页

③张肖虎先生为老先生80寿辰所作贺联

④魏廷格《从中国钢琴曲看传统音乐与当代音乐创作的关系》[J],《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3期,第79页

⑤是我国专家们肯定的第一首成熟的中国风格钢琴曲。

⑥于苏贤编《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3月

⑦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第171页

⑧同上,第104页

江剑辉 台州学院艺术学院温岭校区讲师

上一篇:华裔少女李君慧当选“玫瑰皇后” 下一篇:石建忠:承制国际军服的中国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