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05-12 06:07:36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培养是我国目前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近年来,我国学者如林崇德、潘沽、王耘等人的研究一直积极探索如何根据我国教育教学实际,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本研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探索体育教学情境中小学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旨在推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完善。

一、通过体育教学训练培养小学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

近年,很多体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出体育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贯彻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本研究从实证角度支持了这些观点。实验过程中,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实际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实验班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和思考的机会、自己设计的机会、自我练习和自我检查的机会,师生互议,相互观摩改进。让学生在身体活动中开动脑筋、分析评判,在思考中练习动作技能。教师应采用延迟判断和鼓励方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倡互相尊重和支持。从一学期的训练结果看,将开放性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行之有效的。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研究,笔者得到下面两点启示:

1、不同学科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应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而进行。

虽然不同学科的创造教育都应遵循一般的创造教育原则如开放性原则、支持性原则等,但学科不同,教学特点和问题解决特点不同,在某一学科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另一学科。客观上就需要采用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在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动作学习、问题解决等各方面都有很强的特殊性,所以,体育教学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应与体育教学特点相结合。

2、体育教学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仅与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有关,还受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理念影响。

何谓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中的作用如何,体育教学可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目前的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如何,怎样通过改进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怎样的,体育教学中创造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又是怎样的,教师应如何对待创造性学生等,教师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都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发展等。实验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忽视甚至否认体育教学的创新价值,停滞于掌握运动技能为主的接受式教育模式,学生缺乏自主性、积极性、实验的中后期,实验教师体育教学的创新意识加强,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班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目前,一些研究者提出教师的创造力内隐理论,研究教师的创造力观念创新意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影响。我们发现,小学体育教师的创造力内隐理论对挖掘体育教学的创新功能和儿童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小学体育教师的创造力内隐理论如何。什么样的小学体育教师创造力内隐理论可促进儿童创造性发展。

二、影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分析

本文除探讨了不同教学法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外,还考察了创造性倾向、体育学习兴趣、智力对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创造性倾向对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显著,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亦接近显著程度,说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大要素,这是目前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因此,体育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也应遵循系统的观点,与创造性人格有机结合。一位学者曾总结许多著名的创造教育模式,发现其中大部分集中于认知方面,忽视了创造性人格的训练。而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视,对创造性人格训练的忽视,影响了儿童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稳定性,使儿童不能成为一个稳定的创造性个体,这是体育教学实践要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研究体育教学中儿童智力与创造性思维关系应摆脱传统的创造性思维、智力理论和传统的测量工具的局限把智力、创造性思维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体育领域中智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这也提示我们,不能使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或标准评价儿童在不同领域或学科中的创造性思维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表现是不同的。本文不支持创造性思维与智力相关的看法,这与我们采用的创造性思维和智力的测量方法有关,传统的创造性思维测量工具多注重儿童的空间表征和分析理解能力,智力量表如《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等也主要用于测量儿童的数理逻辑能力、空间表征,反映儿童的分析能力,这样,测量工具本身的相关必然会导致创造性思维和智力测量结果的相关。这样的测量工具适用于数学、语文等学科。但不适用于体育教学,因为这样的测量工具与儿童的身体活动联系甚微。本次研究采用主观评判法测量儿童在体育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创造性更多地反映了儿童的动作思维、直觉思维,与儿童身体活动的灵活性、协调性相联系更贴近体育教学实际,反映体育领域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而本研究所用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并不充分反映体育领域中的智力水平,所以体育教学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智力的关系还需进一步考察。在体育领域,小学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性别差异与我国学者的观点一致。

三、结束语

体育教学中,开放性教学法在提高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可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体育教学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是系统的发展过程,应与创造性人格训练相结合,同时考虑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创造观、学校的创新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创造性思维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应与体育的学科特点相结合,训练才更有效,评价才更真实。

参考文献:

[1]蒋守铭.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体育教学,1999.5

[2]黄柯.创造性的培养与体育教学[J].体育函授通讯,2001,1

[3]谷玉冰.体育教学中师生创造力训练的影响因素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

上一篇:浅谈如何开展农村体育课教育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