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5-12 04:58:16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尝试

【摘 要】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比较消极和被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多途径识字是现代儿童的显著特点,因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母语的海洋中,大量的习得已经让他们提前认识了好多字。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关键词】语言环境;创设;方法;营造

汉字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学生顺手拈起一件器物,随便到达一个地方,都有可能见到汉字的踪影。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大多数教师习惯的方法是重复抄写,机械记忆。这样做不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而且学习的效果也非常不好。甚至给学生带来对学习的负面影响,埋怨老师的作业量大。因此,我在长期的识字教学中,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以及方面能唤起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一、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大量的生字在课文中出现,学生回生很快。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的。利用遗忘规律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个语言环境,让孩子们一次次与课文语言亲密接触,孩子们用观察识字,用观察积累语言,用观察体会语言的魅力,让自己的创造力尽情放飞。例如:我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有这样的一组环节:师:这篇课文里有几个词老师特别喜欢,你们喜欢吗?(出示第一组词):“躺 立 蹲 捧 游 眨 展开”生齐读词语。师:这些词语可有意思了,来,我们给它加上动作读读看。老师读词语,看谁的动作做的最棒!师读词生做动作,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的把这几个词记住了。

二、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被动、机械地记,学生很快就会厌倦。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除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外,还要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帮助其形成识字能力。例如1、编儿歌识字,儿歌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又句式短小,还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坐”字的时候,编出“二人坐在土堆上;又如教“坏”字,编成“地”的“也”字被“不”赶跑了”;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儿歌:“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孩子又特别的喜欢。2、与家长紧密结合。识字还要和家长经常沟通,形成家校合力,督促识字困难生。本学期,我采取晨读单的形式将每周要求会认读的词语列出来,作为学生每日晨读的内容,使生字在每次的晨读中不断出现,同时,也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及时督促。这样引导学生会使学生的识字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三、情景呈现法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充分利用好这一阵地,“营造”识字的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熏陶感染,久而久之,许多字“耳熟能详”了,就像自己的“朋友”一般,见面就能认出来。例如:将同伴的名字张贴在课桌的一角,把所学的科目书写在黑板上,把图书的名字、文具的名称等张贴在“学习园地”上,每当课余,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认认、读读”。在教室墙上专门开辟《识字园》,把学生认起来很困难的、容易混淆的或学生生活中经常见面的,但教材中未出现的常用词,制成卡片,注上音,不置在《识字园.》里,定期更换。这样大家每天呆在教室里的时间很多,有很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同伴互学,气氛融洽,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识字教学中,我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识字。我们充分发挥课堂这个主阵地,在课堂中注重教授学生以“渔”。 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1》,学习本课生字时,我没有急于教学统一认读,而是问:“这些字你们认识吗?认识哪一个就读哪一个。”部分学生兴奋地跃跃欲试,纷纷起来读自己认识的词。这一环节的教学,识字多的孩子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自豪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识字少的孩子也不同程度受到触动,希望下次有表现的机会,这种感受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总之,识字的方法很多,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适合他(她)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知道,文字是交际的工具,交际有约定俗成的规则。一个字怎么读、怎么写,必须合乎大家共同遵循的规则,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别人听不懂看不明白,交际就无法进行。但是,一个字怎么记,完全是个人的事,你觉得用什么办法记最好就可以用什么办法记。我们老师可以推荐一些好的识字方法,但不必规定学生一定要这样记。每个孩子对生字的识记都可以有创造性。

上一篇:比较分析美术作品与设计作品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