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学好英语的一个“法宝”

时间:2022-05-12 12:29:31

预习――学好英语的一个“法宝”

摘 要: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对于学习内容,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过程。预习环节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益和学习习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的预习工作,准确地引导学生更有效地预习,从预习过程的三个步骤和不同预习内容的不同要求两个方面作了描述。

关键词:预习;英语教学;能力

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对于学习内容,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做到初步理解,并作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奠基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的自学作好坚实的铺垫。预习对学生有很多好处: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好预习这个环节,我们应该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一、预习过程,三部曲

叶圣陶老师指出:“预习原则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主学习能力弱,自觉意识不强,所以学生的预习不是单靠老师的一句话就可以自觉地去完成的。学生的预习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

1.预习作业布置明确,要有的放矢

很多教师平时可能也布置预习作业(包括我自己),如预习第三单元A部分或B部分、C部分,或者稍微详细点,听录音3遍,跟读3遍等等,结果,第二天上课时,教师提问,学生很茫然,全然没有预习过的感觉。可能有的学生真的没预习,也有可能有的学生确实预习了,但还是不会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因为对小学生来说,他还没有足够的自觉性和读了以后领悟学习内容重点的能力,教师笼统地布置预习作业,学生能少做则少做,或只是硬着头皮去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象征性地看一遍或听几遍,几乎没有什么效率可言。这样就会出现课堂上的一幕。其实布置预习作业,一定要有的放矢,让学生明确要具体到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程度。比如,5 A Unit 7 After school中的A部分,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内容:听课文A部分录音两遍,并试着朗读,然后说出:①王兵在哪里?干什么?②苏海、苏阳在哪里?干什么?有了具体的问题,学生会带着任务有目的地去预习,预习工作才有可能落到实处。另外,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形式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笔头,要视具体的内容而定;预习作业要有层次性,兼顾到班中优、中、差所有学生,尽量使每个学生有能力做好预习工作。

2.预习检查要及时,当堂反馈

学生的预习情况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反馈,否则预习就名存实亡了。反馈的形式可根据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式:①直截了当,反馈预情,进入课堂。即教师在课堂开始就直截了当,提问预习的问题,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②边讲边问,了解预情,开展课堂。即教师在课堂上逐步引导,逐层深入,并涉及预习的相关内容,从而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灵活、有效地进行教学。有些学生预习工作坚持不下去,可能就是因为教师预习中布置的任务,课堂上根本就不会涉及,这样会让有“备”而来的学生失望,因为学生辛辛苦苦准备的东西得不到展示,好表现的心理会失落、灰心。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即使学生的预习及时得到了反馈,但教师没有任何鼓励性语言或奖励,学生也有可能积极不起来,甚至不再预习。因此,在对学生的预习肯定的同时,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表扬、鼓励或给予一些奖励性的物品,如五角星、贴花纸或敲一枚印章,或发一些小奖品之类的。所以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保持他们学英语的热忱,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预习给他们带来的喜悦感、成功感,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教师布置勤快到位,要持之以恒

坚持将预习习惯培养进行到底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初衷。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预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长期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发展。因此,预习作业的布置一定要经常化,要做到持之以恒。如果想到布置就布置,不想到就不布置的话,学生的预习习惯就难以坚持。“三天捕鱼,两天晒网”是难以成事的。总之,教师的行为会影响或决定学生的行为。为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一定要多做些努力,为学生以后的自学夯实基础。

二、预习内容,三大类

所谓预习,一般而言,就是对新授内容提前感知,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减少困难,降低难度。每个单元根据不同的板块教学,教师应该布置不同的预习作业。

1.词汇教学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试着读出这些单词。方法可以是:①听录音跟读,提高孩子们的听力和模仿纯正的发音;②自己查字典看音标读,加深学生对音标的熟练程度和提高拼读音标的能力;③根据旧单词的发音而获得新单词的发音,但必须说出是哪个或哪些旧单词,提高孩子们的发音推断能力和归纳字母发音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再单一,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发音,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单词学习的多方面能力。

2.句型教学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句中的单词猜测句子的意思并会说,然后用该句型造句。一般来说,新句型中新单词不多,或者没有新单词,所以学生对于说出这个句子障碍不是很大。主要是学会观察,通过造句了解学生是否懂得对这个句型的正确运用。比如,3 B Unit 2 C Look and say中,主要是区分Is this/ that...?问句的用法。首先,这是对事情不太确定对错与否的情况下运用的;其次,这些图片中涉及远、近不同的事物。这些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3.对话(语篇)教学

语篇不像词汇和句型那么单一、枯燥,而是由多个连续的句子构成,所以涉及构文的多个要素。因此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可能更丰富些:①要求学生通过看图片,听录音和默读全文,了解对话中的人物、地点以及对话所涉及的主要话题,培养学生快速抓住全文要点的能力。②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新单词、词组或句子的含义,培养学生不畏惧陌生知识,根据线索能猜测意思的能力。③要求学生朗读全文,根据对话或语篇回答预习作业中更详细、更具体的问题。“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朗读,对全文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有了具体的问题,学生预习的目的性就更强、更有针对性,而且涉及的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驾驭对话或语篇的能力。

预习作业设计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想要预习有成效,那我们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的时候,就要做到用心、精心、创新和灵活。在设计形式上也可以追求活泼多样,新颖有趣,让学生感受到做预习作业的乐趣。学生预习落实到位,那么课堂教学一定会增色不少,学习效果自然会更上一层楼。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所以,教师一定要绞尽脑汁合理有效地设计预习作业,坚持不懈常抓预习工作,当然这也是一个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要循序渐进。让学生通过预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内容,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圣华.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05.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城中校区〉)

上一篇: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 下一篇:“借”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