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校疏离感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5-12 07:59:17

大学生学校疏离感的调查研究

摘要: 采用孙华平编制的学校疏离感量表对280名大学生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男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②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③独生子女的学校疏离感高于非独生子女。④重点大学学生的学校疏离感高于非重点大学的学生。⑤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存在差异,其中一年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显著低于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

Abstract: The Alienation from School Scale compiled by Sun Huaping is used to do investigation to 280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①male college students' alienation from school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 students; ②college students who come from cities have higher sense of alienation than rural students; ③the only child's sense of alienation is higher than those who are not the only child; ④key university student's alienation from school is higher than those of ordinary university students; ⑤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have different sense of alienation. Grade freshmen' alienation from school is lower than that of sophomores and the senior students.

关键词: 大学生;学校疏离感;现状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alienation from school;the 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B8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73-02

0 引言

学校疏离感,即学生与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学校规范、老师、同学等对象之间,由于关系变得疏远,甚至被支配、控制,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孤立感(Loneliness)、无意义感(Meaninglessness)、无力感(Powerlessness)、无规范感(Normlessness)等消极情感。目前,学校疏离感的称呼国外学术界尚未统一,有Alienation from School或School Related Alienation,还有很多人将其叫做Student Alienation,总之,都是指学生对于学校的疏离、疏远感。

国外很早就开始了学校疏离感方面的研究。调研内容多集中于与学校疏离感相关的师生关系研究;学校疏离感有关的学校环境研究;与学校疏离感有关的学习不良研究和与学校疏离感有关的性别研究。而我国关于学校疏离感的研究仍是个空白,已有的调研成果也极少涉及具体领域,内容和范畴都比较宽泛。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经历了九年的“应试教育”后终于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但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使很多的大学生产生了更多的心理困扰,加之经济危机等原因使得近年来大学中很多的问题日渐突出,例如: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学生的学习动力缺失问题,未来职业规划问题等学校疏离感的问题。希望在通过对山东大学和廊坊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学校疏离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现当代大学生学校疏离情况及成因,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大学生教育方法,培养起他们对校园的归属感,进而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发放问卷280份,剔除不完整答卷,得到有效问卷244份。其中男生110人,女生134人,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进行。

1.2 研究工具 学校疏离感问卷,孙华平、石国兴编制。问卷分别从无力感、孤立感、无意义感、无规范感、自我疏离感五个维度展开调研。总问卷的Alpha系数为0.8614,分半信度系数0.8362,问卷各项目的的重测信度系数在0.569~0.843之间,且相关显著,p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学校疏离感的性别差异比较 在大学里,男生的无力感和无意义感与女生相同,但是学校疏离感总分、孤立感、无规范感、自我疏离感与女生有明显差别。而且男生的学校疏离感总分、孤立感、无规范感、自我疏离感比女生严重。按照笔者的分析,这是由于社会文化的期待差异和性别角色心理所造成的。男生一定是刚强的。女生必定是温柔的。因此,男女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男生对于情感和自我情绪的管理往往更为内敛,不像女生一般能够直白的倾诉,因而男生的孤立感更强烈。

2.2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差异比较 大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其学校疏离感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讲,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疏离感总分、无力感、无规范感、自我疏离感要比农村的大学生更严重。这同李艳华的调查结果相一致[4]。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从小穿梭于钢筋混凝土构筑的世界中,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紧张的竞争氛围使其面临的压力远甚于农村大学生,他们对种种规章制度都有很深的了解,也对其产生较强的抵触感。而农村学生步入大学校园时所面临的环境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其不断接触新事物,促使其努力去追寻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因而农村大学生的疏离感较低。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说,能够进入大学继续学业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这一个向往和奋斗的过程使得可以让自己梦想成真,让他们对自己有了更积极肯定的认识。相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我疏离感低。而在孤立感和无意义面,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2.3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差异比较 大学生所处的年级不同,其疏离感总分及其无意义感、和无规范感等各维度得分也各不相同。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刚刚步入大学环境,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其日常言行比较规范,以便给周围的人留一个好印象。而且大一新生所面临的社会压力比较小,课业任务较轻松,因此学校疏离感、无意义感和无规范感指数最低,但是一些学生也因为对大学环境不熟悉而产生了严重的孤立感。大二学生更多的是对现状以及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无力感。大三的学生开始对社会环境和自我能力有了初步的认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的确充满了无限可能,但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使得他们不得不开始怀疑自我,甚至否定自我,自我疏离感最为严重;大四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应该广泛参与职场活动或相关训练来培养自我适应能力,以便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但是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大四的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抉择。由于巨大的社会压力和未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败他们可能会体验到更高的无力感和无意义感。

2.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学校疏离感差异比较 一般来讲,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无意义感、无规范感、自我疏离感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严重。笔者认为,有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对他人过于依赖,而缺少独立思维和独自处理事务的能力,自我感非常严重。而进入大学后,身边的人不再熟悉,周围的一切都非常陌生,由于自小缺失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活极易产生严重的疏离感。而在无力感和孤立感方面,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

2.5 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学生学校疏离感差异比较 重点大学学生的学校无意义感、无规范感以及疏离感总分、孤立感和自我疏离感比非重点大学的学生更严重。按照笔者的分析,重点大学人才济济,校内的学生在学习上都是佼佼者,人与人之间存在非常严酷的竞争。重点大学中的大多数学生在脱离了原来比较和谐、轻松的高中环境后,对校园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和生活未进行充分的心理建设,以致自我评价不甚客观。因而这部分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最严重。非重点大学的人才竞争相对要小,人际关系相对融洽,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角色转换并适应大学生活,因而他们的学校疏离感较低。而在无力感方面,重点大学学生和非重点大学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3 建议

为了降低大学生学校疏离感,学校可以多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完善大学生心理辅导机制,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降低学生的无意义感,改善学生自我疏离感的体验和心理偏差,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为顺利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杨东,吴晓蓉.疏离感研究的进展及理论构建[J].心理科学进展,2002(1):71-76.

[2]倪凤馄.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及应对方式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

[3]胡雨生,胡庆玉.中学生“成人疏离感”现状及对策.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134-135.

[4]李艳华.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特点[D].福建师范大学,2004.

上一篇:世界杯透露男女之间的那点事 下一篇:云南省玉龙县黎明铜多金属矿区化探异常及找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