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估算”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时间:2022-05-12 07:45:51

小学“估算”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数学教材修订后,“估算”成为重要的必学内容。随着课改的推进,估算教学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出现了一些争议,甚至有人提出估算似乎没有必要成为课本中的一个内容。本文拟通过分析目前估算教学中出现的误区,提出改进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求共同推进估算教学的实施。

一、估算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估算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以口算为基础,它离不开口算,反过来又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两者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精确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并且估算对精确计算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估算能根据算式中的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其结果作出迅速的判断,可以防止一些明显的错误,为精确计算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估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有人做过统计,平时应用估算与精确计算的比例约为3:1。一个人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工作效率的高低。

估算教学已成为世界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许多国家把估算列入到小学数学教材中,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开设了估算课程。教育要面向世界,与世界接轨,就必须加强估算教学。

二、估算教学存在的误区与尴尬

1.教师对估算不够重视,所教的估算方法单一。表现之一是估算教学的意识淡薄。一些教师认为估算确实重要,会教一些,但比较少,往往一笔带过。也有老师认为不需要讲估算方法,因为考试中这样的题不太有,讲讲“四舍五入法”就可以了。更有部分教师觉得“估算”在教材中占的比例不大,分量不重,学生不学“估算”同样能计算。另一种表现是评价出现误区。对数学试卷上的一两道估算题,有的认为通过口算或笔算等方式得到结果的,应该得分,有的认为先估算再增减,答案接近准确数的,也应给分。他们往往只关注估算结果精确度,没有正确解读估算的意义。

2.学生对“估算”理解不够透彻。其一,善于精算,缺乏估算意识。“我都(精)算出来了,干嘛还要估计呀?”对教材中的“先估后算”练习,会说:“我能马上算出结果来,干嘛还要估计呢?”教材把估算训练与精算训练捆绑在一起,且精算练习又很容易,用心算马上能得出准确答案,学生对这种先估后算不“买账”,甚至于排斥它。其二,以猜为主,缺乏“估”的方法。例如学生认识了容量单位“升”,知道了1升水有多少,然后请同学们估算某种电热水器大约能装多少升水。学生估计90升时,教师说多了,估计75升时,教师又说稍微少了些,最终学生大案为80升,教师赞扬说你的估计非常准确。教学是在师生“一猜一答”中进行的,答案是在逐步缩小的区间中被“估”出来的,体现的数学思维仅仅是数的大小比较而已。

三、估算教学的对策与实施

在尴尬与冲突面前,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我们应该立足课堂,寻求对策,改进教学,才能收获估算教学的精彩。

1.体验估算价值,使学生“乐”于估算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体会估算的作用,感受估算的魅力,增强估算的意识。

让学生体会估算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要使学生明白,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学生体会到了估算的好处,在笔算中也能增强估算意识,错误会越来越少。

让学生感受估算能提高巧妙解题的能力。在解答选择题、判断题和比较大小时,估算可以正确、快速地探求出解题途径,既快又准地找到答案。

让学生感受估算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从教材中的生活估算题引申开去,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常常用到估算,估算用处多、作用大,一定要学好。

2.倡导估算方法多样化,使学生“活”用估算

估算的一般策略有取整估算、依据生活经验估算、根据运算性质估算、根据位数估算、根据尾数估算等。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并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促进比较和优化。

同一内容可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教材中给出的估算方法是简单的、基本的,教学时必须进行必要的创造性处理,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方法表达想法,促进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例如:一箱果汁182元,买9箱果汁大约要多少元?学生有的认为“182接近200,200×9等于1800元”,有的认为“182估成180,180×9等于1620元”,有的说“9接近10,182×10等于1820元”……,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想得到交流,思维得以碰撞,能力得到提高。

不同内容可活用不同的估算方法。不能把估算只作为一种单一的技能来训练,而应把它放在具体的情境中来研究、学习,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估算方法。例如:一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多少?一般借助平时生活经验,采用“经验法”进行估算;操场的长、宽是多少?一般可采用“目测法”或“步测法”进行估算。估算结果是多样的,并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越好。教师评价要引导学生关注估算过程及结果是否合情合理,不可仅仅看估算结果;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而应该看估算的方法。

3.估算目标渗透于日常教学,使学生常用估算

学生估算意识的形成和估算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抓住契机,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和训练。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材中要求估算的,要认真引导,组织交流,采用多种方法;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估算的,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示学生在解题前先估算,用估算结果加以检查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训练估算技能,促使养成爱估算、会估算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学生经常估算。可以设计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已学的估算方法,自主探索、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估算水平。如:家中装修房屋,估算需要的地砖块数、需要刷漆的墙面面积;根据妈妈去的购物计划,估计要带的钱;估计家庭书架和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量。

上一篇:建立网络平台,搭好家因沟通桥梁 下一篇:行走在品德课堂 畅游于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