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时间:2022-05-12 07:39:57

试析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摘 要】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正以其鲜明的现实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文化渗透能力,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本文就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谈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

引言

当前,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形式,已成为我国最活跃、最值得关注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一。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正以其鲜明的现实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文化渗透能力,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众文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改变我国长期以来文化单一的局面,给我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大众文化本身的商业性本质和资本运作逻辑,大众文化不可避免地以追求利润为最终目的。只要有利可图,大众文化的资本运作逻辑就会驱使它向着这样的市场发展。一些大众文化生产者为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片面生产低级趣味的庸俗商品,甚至单纯以暴力和色情作为商品的内容和形式。要掌握对大众文化发展的引导权和控制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当发挥其对大众文化的引导作用,制约大众文化自身发展的负面效应,规约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把大众文化的发展导向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相一致的方向。本文就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谈几点粗浅认识。

1.大众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作用

1.1大众文化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注入了新活力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蕴含着内在合理性的新生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传统农业社会里,掌握着文化话语权的少数知识分子充当着大众代言人,他们把一种自觉的精英文化加诸于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大众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是精英文化被动的受众,精英和大众之间根本没有文化互动的可能。而到了现代,随着经济、政治、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动,市民社会不断发展和完善,大众文化打破了精英文化对文化的垄断,大众层面的文化开始从精英文化的控制下脱离出来,以娱乐文化、通俗文化和网络文化等形式进入到文化世界。大众文化以其蕴含的科技意识、商品意识、开放意识、民主参与意识等冲击着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以务实、求变、自由宽容的文化精神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大众文化是现代科学和民主相伴随发展的产物,具备其他任何文化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广泛性、普及性和平等性。大众文化消除了精英文化的对特定对象限制和文化特权,而且它使民众更真实地参与文化活动,促进大众的发言权。大众作为主体参与了文化创造活动,既使文化创作趋于多元化,也有利于大众对自己利益的表达,使社会大众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现代化的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参与并创造出更丰富的文化内容,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素质和能力素质,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注入了新的活力。

1.2大众文化拓宽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渠道

我国传统意识形态宣教方式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模式,即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干部群众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更好地改造他们的主观世界。具体做法包括各层面的政治理论教育、广播电视报刊的理论宣传、作报告、开大会等。这种政治化、教条化的刻板说教方式建立在宣传者与接受者的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之上,不仅效率低,还不易为大众所接受。大众文化的发展则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更丰富、更有益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更带有隐蔽性和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下达到其宣传的效果。同时,大众文化表现出来的开放意识和民主意识使得大众不仅扮演着受众的角色,还使其可以通过大众文化这个载体,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中来,由单向的说教转向双向互动,使受众从宣传的客体转化为主体,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大众文化的典型形式—网络文化正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它以多种形式展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从而实现事与理、形与声的有机融合,以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传播方式激活受众的认知模式,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受众造成鲜明清晰的视觉印象。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运用大众文化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灌输,真正实现了我们一直提倡和追求的寓教于乐。

2.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措施

2.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增强大众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富有民族特质的文化,正确处理好“苍白的合法性与丰艳的不合法性”的冲突,遏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正确处理好古与今、中与外、一元化与多样化等方面的关系,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2主动应对文化全球化的冲击

在高科技和网络化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注意防止和遏制其中的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突出阶级性;体现时代性;保持民族性;保障人民性;坚持科学性、民主性、开放性。要注意处理好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之间的关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3加强大众的思想道德建设

弘扬科学理性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文化价值系统,确立体现时代精神、健康向上的审美价值形态;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提倡奋发向上、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的精神等。

2.4强化精品意识

历史上的先秦文赋等,乃至众所周知的春节联欢晚会等,关注现实、关注大众,用进步的思想观念和精美的艺术形象感染与教育大众,能够深刻打动人心,成为时代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进一步坚持“两为”方向与“双百”方针,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唱响主旋律,多出与时俱进、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精品,负载、传承意识形态内容,激发大众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源不断地将高扬时代精神主旋律、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现代文明成果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切实发挥出文化以优秀作品开启心智、陶冶性情,塑造人格、匡正心性、鼓舞当代大众的社会效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遇和挑战共存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深化改革开放以及加快发展等等都需要社会的政治稳定,而稳定从根本上说要先保持思想的稳定,这就需要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需要凝聚全社会的一种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的支持。这些都需要用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头脑,普遍提升人民大众的社会主义觉悟,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给当代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中感受到的实惠,才能让普通群众真正体会到深奥的理论原来就在自己身边,才能更加珍视今天的改革成果和稳定的社会局面,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成乐.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现状浅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11.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试论财务预算与运用 下一篇:指标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