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你睡得好吗?

时间:2022-05-12 05:21:14

青少年普遍存在睡眠不足

先看一下睡眠对照表:2~3个月时睡16~18个小时,5~9个月时睡15~16个小时,1岁时睡14~15个小时,2~3岁时睡12~13个小时,4~5岁时睡11~12个小时,7~13岁时睡9~10个小时。

从表里得知,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越长。新生儿平均每天要睡18~20小时,除了吃奶之外,几乎全部时间都用来睡觉。可惜,生活里,孩子们的睡眠时间远远达不到规定数额,青少年的睡眠不足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有家长抱怨:“儿子六七岁了,整天沉迷于游戏。晚上出现入睡困难,我们以‘不睡别指望看电视’来吓唬他。谁料,这让他更加难以入睡,造成睡眠困难。晚上睡得不好,白天精力不好,儿子第二天总是打瞌睡,学习成绩慢慢下降。老公虽想限制他玩电脑,但又管不住他,也只能变成放任他玩。最后恶性循环,这小子连睡觉都在想怎么玩游戏,睡眠质量很差。”

老师也发言了:“国内的孩子上课早,起床早,学业压力大,睡得晚。有的孩子要做作业,晚上12点之前肯定不能睡觉,但早上6点左右就要起床,中午只能休息15~30分钟,每天睡眠不到6个小时。哪怕孩子再努力上进,成绩也上不去。”

另外,如果小孩儿有某种疾病,也可能导致睡眠不安。像佝偻病孩子多汗、烦躁、易惊,影响睡眠。须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平时多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孩子在夜间突然哭闹、挣扎或翻滚、面色苍白,不让别人触按腹部,则可能是肠痉挛的表现。

医生分析说:“睡眠不足对孩子来说,常常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易激怒、焦虑、抑郁等。因此,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可是,有些孩子睡眠时间并不短,白天还是精神恍惚。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可能是孩子的睡眠质量出了问题,或者说孩子的睡眠出现了障碍。”

行之有效的催眠大法

当孩子频繁地翻身。莎莎每晚睡觉总睡不安稳,翻来覆去的,睡上一两个小时就开始动,一分钟不到就又转向另一边。要是大人拍醒她,她就容易哭;不管她,睡上一两个小时又开始动了。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无法达到熟睡状态。

解决方案:睡觉前的一段时间,大人要和孩子一起安静地度过。睡前过度兴奋或过度疲劳,都有可能造成入睡困难。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独睡的习惯。独睡的好处很多,可减少与成人同睡时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对易惊醒的孩子,还可以避免成人翻身而受到干扰。孩子养成独睡的习惯,睡眠质量也会好些。让孩子独睡,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哭着反抗。你可以轻轻地将房门关上,过两三分钟再进去看孩子。这样重复几次,每次你返回去看孩子的时间从3分钟逐渐延长至5分钟、7分钟……直到孩子自己睡着为止。另外,白天尽量让孩子多活动。玩累了,孩子上床后就易入睡,而且也能睡得好、睡得久。

当孩子睡到半夜惊叫。毛毛每晚睡到半夜时都会突然间大声哭叫。每次妈妈抱起来哄他时,毛毛都毫无反应,依旧大喊大叫,还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全身大汗。这种情况持续十几分钟后,毛毛便会停止喊叫,安安稳稳地睡着了。毛毛的妈妈带毛毛去过医院,医生的诊断是毛毛的脑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得不完善,患了夜惊症。

解决方案:在熄灯睡觉前的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做入睡前的准备。可以给孩子读篇优美文章或听段柔和乐曲,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产生睡意。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睡前从事兴奋的活动,比如打电子游戏、看恐怖片等,在卧室躺在床上看电视也是不提倡的。有些家长喜欢开灯睡觉,也有些家长喜欢看电视到很晚,让孩子听着电视发出的声音睡觉。这些声光刺激一定会对孩子的睡眠造成干扰,大大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应予以避免。绝大多数孩子的夜惊并不是疾病的表现,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家长在孩子出现夜惊或梦游时,要记下具体发作时间,以便在孩子下次发作时提前15分钟叫醒孩子。夜惊或梦游的发生,一般是有规律的,这样可逐渐减少夜惊或梦游发生的次数。另外,卧室内要保持安静、冷暖适当、空气新鲜。除冬季需开窗换气外,其他季节可以开窗子睡觉。因为新鲜空气含有充足的氧气,可促使孩子舒适而深沉地熟睡。

当孩子入睡后打鼾。晓童每天晚上9点上床睡觉。有天夜里,妈妈起来查床,听到晓童鼾声极大,嘴巴也张着呼吸。妈妈把他的嘴巴合拢,又捏了捏他的鼻子。晓童扭过头去,鼾声暂时消失。可当妈妈刚一转身时,他又不停地打起呼噜来。

解决方案:孩子打鼾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增殖腺肥大、慢性扁桃体肥大和支气管炎等。首先应该确定打鼾的病因,然后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增殖腺肥大,经耳鼻喉科医生检查后如果没有其他特殊情况,原则上需要手术切除。扁桃体肥大者,一般不主张手术切除,治疗上主要是积极控制炎症,增强抵抗力。至于支气管炎,要注意化痰,帮助排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当支气管炎治愈后,打鼾也会随之消失。短暂性打鼾,很有可能是因为鼻炎、鼻过敏等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父母不用太过担心;如果长期性打鼾,而且小朋友与同龄孩子相比有成长迟缓现象,此时必须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在睡觉前的一段时间,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安静地度过。睡前过度兴奋或过度疲劳,都有可能造成入睡打鼾和张嘴呼吸。同时,要注意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纠正孩子的偏食行为,全面补充维生素等身体必需元素。晚上不宜吃太多东西,减轻肠胃负担可改善睡眠质量。

纠正错误的睡觉观念

错误观念一:不管什么时间入睡,只要睡眠的总量够了就可以。

睡眠时间充足对孩子生长发育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睡眠中,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多3倍。不过,睡眠质量也很重要。入睡时间不同,深睡眠和浅睡眠所占的比例就会发生变化。入睡越晚,浅睡眠所占的比例越多,深睡眠的比例就会越少。生长激素主要是在深睡眠时分泌的。所以,尽量让你的“小夜猫子”早点儿入睡。

错误观念二:跟孩子一起抱着睡有一种安全感,可以让他更快入睡。

抱着睡确实可以让小孩儿获得一种安全感,但也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等到孩子大一点儿,想改变时就会比较困难。这种依赖心理还会延长孩子的入睡时间,容易造成入睡困难。而且,当孩子夜间醒来,父母如果不能及时给予相应的安慰,孩子很难再自己入睡。这对培养孩子独立入睡的习惯会造成不良影响。

错误观念三:打呼噜说明孩子睡得香。

孩子偶尔打鼾,可能是由感冒引起的。感冒痊愈后,打鼾的症状就会消失。如果孩子经常打鼾,可能是由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或其他原因,影响了鼻咽部通气造成的。这时,在醒着的情况下,有些孩子也会出现鼻塞、张口呼吸的现象。时间长了,对孩子的脑发育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如果你的孩子的确有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的情况,最好带孩子到医院的耳鼻喉科检查一下。

错误观念四:小时候不必强调孩子的睡眠习惯,等孩子上幼儿园前调整过来就行。

实际上,0~1岁是孩子睡眠行为形成的关键期,24小时的昼夜节律一般在1岁以内就已经确立了。但有很多父母是到自己要上班了、孩子要上幼儿园了,才想到去调整孩子的睡眠习惯。通常睡眠习惯一旦形成,再去纠正就有点困难了。所以,最好在孩子四五个月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上一篇:老公,给你些尽孝的尊严吧 下一篇:为你等待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