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呼和浩特的名称

时间:2022-05-12 02:18:14

随着时间的流逝,伴随朝代的更替和建制的变更,呼和浩特有过许多动听美丽的名称,据笔者从众多文史资料考证,从古至今的2000多年中,有云中、定襄、盛乐、丰州、呼和浩特、归化、绥远、归绥等多种称谓。

呼和浩特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从其意深词美的名字变化中,就可以显露出来。据《后汉书》记载:“云中郡秦置。”《辽史》也说:“武灵王,始置云中郡。”据此可以看出,呼和浩特最早的名称叫云中郡。公元前307年,赵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因受秦国及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便效仿胡俗,穿胡服,习弓马,史称“胡服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于大青山南麓,以阻匈奴和其他游牧部落于大青山后,并在所辖区域设置了云中郡、定襄郡。其中云中郡辖十一县,有六县在今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土左旗和托克托县境内。

呼和浩特的第二个名称是定襄郡。《后汉书》卷二十三郡国王记述:“定襄郡高帝置,五城,户三千一百五十三,口万三千五百七十一。”即汉高祖刘邦,建汉时便设定襄郡。西汉武帝时,北方匈奴不断向南掠夺侵扰,汉武帝凭借“文景之治”期间,积累的“太仓之粟红腐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教”的经济实力,派卫青、霍去病等名将,从定襄郡出发,对匈奴多次出击,使当时的定襄郡成为屯兵要塞和军事重镇。

到了东汉末期,鲜卑拓跋力微于甘露三年驻牧定襄郡,兴建盛乐城。据二十四史的《北史》卷一记载:“神元皇帝讳力微三十九年定襄之盛乐。”《归绥县志》也有“迁于定襄之盛乐。”咸康六年(公元340年)此为北郡。因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权不稳,封建势力连年混战割据,盛乐地区一度 被抛弃。因此该地区成了鲜卑的辖区,公元258年鲜卑拓跋力微驻牧定襄郡,并建都盛乐城。从此呼和浩特从古称云中、定襄后,很长一段时间称盛乐。

呼和浩特的第四个名称叫丰州。在《辽史》《金史》《元史》中都有记载,其中《辽史》说:“丰州隋开皇中升永丰县改丰州,统县二,富民县、振武县。”富民县为今新城区、赛罕区,振武县为今和林县。另据《绥远志》也有记述:“丰州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于镇置丰州。”丰州最早出自隋朝,但也有另一种记载,说丰州始于宋代,即今赛罕区白塔村。不管哪种说法准确,从隋唐至宋元明这段时期,一直沿用丰州的名称。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在今呼和浩特市旧城区内建城,取蒙语名“库库和屯”(呼和浩特),汉译青城。万历三年(1575年)奏请明廷批示,万历皇帝亲赐“归化”二字,故得名归化。此名在《归绥县志》中得到见证:“归化城俺答建,明万历赐名。周二里,高三丈,南北各一门。”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为镇守边陲,营建国泰民安、太平盛世,在归化城东北五里,建绥远城。据“敕建绥远城碑”中记载:“始建于乾隆二年,建成于乾隆四年。”随后清廷在此设立将军衙署,成为防守西部边疆的重要军事重镇。民间老百姓为区分两座城,把归化城叫做旧城,将绥远城称作新城。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国民政府设立绥远省,将归化城、绥远城合并,各取一字为归绥市。1937年日伪时期,改归绥市为厚和市。至1945年光复后,恢复归绥市名称,可见厚和市的名称也同侵略者一样是短命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到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从张家口迁至归绥市,经国务院批准将归绥市恢复原名呼和浩特市。从此,经过60余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呼和浩特这座古老的城市,才真正焕发了青春,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城。

上一篇:用一生来悔过:《夜来香》首唱者李香兰的跌宕人... 下一篇:陈云养生四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