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

时间:2022-05-11 10:12:10

奥尔夫教学法

2005年3月1日,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的舞台一改平日的严肃面孔,没有了11尺三角钢琴这件庞然大物,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赤足盘腿、席地而坐的学生,她们在一位外籍教师的带领下围成一个圆圈,打击乐声、欢笑声、歌唱声此起彼伏。

生动有趣的课堂是德国奥尔夫音乐学院著名教师安德烈亚带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学生的别致礼物。

如今,“奥尔夫”三个字对于很多孩子和家长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各个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的“奥尔夫音乐班”几乎期期爆满。

这种来自德国的先进教学法登陆中国已经将近30年。1980年,中央音乐学院廖乃雄教授带回了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先生的音乐教育思想、教学法和教材,从此掀起了大陆研究学习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的热潮。1982年,在李妲娜等人的努力下,中国音乐家协会设立奥尔夫学会。时至今日,已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区的超过3000名的会员。

奥尔夫教学法被称为“从钢琴凳上(老师)、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提倡“原本性教育”,注重人们对音乐的最基本感受和体验,不依靠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而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在没有困难的压力下,自发自然地获得对音乐的感知。

中央音乐院音乐教育系大四学生乔帆说:“奥尔夫课程非常有趣、好玩。原来的音乐课都是规规矩矩、学生一排一排坐在那,不是听就是唱。而奥尔夫课堂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不需要课本,从一个很小的步骤开始,一直被好奇吸引,每一步都是简单的听、唱或奏,虽然难度在逐渐增大,但学生却丝毫不会感觉难,等到了最后一步会恍然大悟,哦,我做了这样一件事。我自己每次上奥尔夫课都很兴奋,教学实践中小孩子们也都很高兴,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是一种真正的寓教于乐”。

2001年,清华大学率先在全国大学中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实验,给全校本科生开设“综合艺术素质活动与创造”的课程。该课在学生中反响强烈,从最初无人问津的选修课到现在美名远洋的精品课。一位学生在期末总结中这样写到:“这学期开学的时候,报着混学分的态度选了‘综合艺术素质活动与创造课’。然而接下来的一切令我大吃一惊:与以前扫盲般的播放音乐相比,实在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的彻底突破!第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竟然不约而同的表示‘今天的音乐课简直棒极了!’从那以后,期待星期三第五节课就成了一周生活中的重心。十几周的课,我们玩儿了很多,更学了很多。我们亲自实践了各种乐器……鼓、散响、三角铁、沙锤……我们接触了各种形式的音乐――民族、爵士、流行乃至古典;我们参与了各种活动……训练默契的‘圈地运动’、训练形体思维的‘套人’;训练创作思维的‘节拍组合’……一切的教学在娱乐和互动中完成,真正使我们在放松中获得了知识,心情舒畅的自主学习。周三的这节课简直是心情调剂的最佳时间”!

目前,奥尔夫教学法已被列为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必修课程,而“21世纪艺术课程标准课题组”也把奥尔夫乐器列入国家规定的音乐教具目录。奥尔夫教学法正在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中国的音乐教育,更多的儿童、家长和大学生都在这场音乐教育变革中受益匪浅

上一篇:金融风暴挡不住北交赴欧脚步 下一篇:风格差异≠水平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