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抗虫棉太D5F1栽培技术

时间:2022-05-11 09:52:47

杂交抗虫棉太D5F1栽培技术

摘要杂交抗虫棉太D5F1桃大、吐絮畅、早熟不早衰、抗逆性好、增产潜力大,特介绍其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苗、移栽、肥料运筹、化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太D5F1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抗虫棉;太D5F1;栽培技术

杂交抗虫棉太D5F1是湖北惠民种业培育的国审高产优质抗虫杂交棉,种植株较大,株型紧凑,苗期生长稳健,结铃性强,上桃集中、内围桃多、桃大,吐絮畅,早熟不早衰,抗逆性好,高温干旱年份和低温寡照年份均能获得高产,是一个增产潜力比较大的抗虫棉品种。

1播种育苗

太D5F1在我地4月上旬开始播种育苗。播种前需晒种2~3d,晴天上午播种,出苗前要高温高湿保证种子的发芽率,钵体土壤相对湿度不应低于70%,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0%,齐苗前切莫揭膜。

2移栽时期

太D5F1的移栽期应据气温和茬口而定,主要是温度,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棉苗才能生长,过早移栽常会遇到冷寒,使棉苗活棵慢。在叶龄3~4叶可适时及时移栽,叶龄过大易形成高脚苗、伤根多、缓苗期长,不利于早发。在移栽方法上一定要边起苗、边移栽、边围土(以钵肩不外露为宜)、边浇水,促进棉苗发根,缩短缓苗期,以利壮苗早发。

3种植密度

在较高肥力条件下,1.8~2.2万株/hm2较适宜,原则上肥田宜稀,瘦田宜密,要采取宽、窄行栽培,即厢宽2.0m,栽2行,宽行1.2m,沟边窄行80cm,株距45~55cm,以充分发挥其群体增产作用,长相要求达到小暑封小行、大暑封大行、下封上不封、中间一条缝。

4肥料运筹

4.1基肥

基肥要足,氮、磷、钾用量分别占总量的20%、60%、20%,硼肥随基肥下田,具体施饼肥750kg/hm2、进口三元复合肥375kg/hm2、磷酸二铵150kg/hm2、硼肥20kg/hm2。

4.2提苗肥

提苗肥要早、要轻。移栽后5~7d用清水粪7.5t/hm2对尿素75kg浇灌,粘重土壤在此后7~10d再施1次苗肥,用量同前。

4.3花铃肥

花铃肥要适时分2次深施,第一次6月中下旬稳施,以有机肥、复合肥、钾肥为主,施进口三元复合肥220 kg/hm2、钾肥150kg/hm2;第二次7月10日前后,以见红花为准,重施以速效肥为主,用尿素260~300kg/hm2、钾肥187.5kg/hm2。

4.4盖顶肥

巧施盖顶肥,8月上旬前后撒施尿素130~150kg/hm2。如长期干旱一定要及时灌溉,满足成铃时期对肥水的需要。

4.5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养根保叶,8月中旬后用1%~1.5%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喷施,7~10d喷1次。

4.6钾肥

重施钾肥是种好太D5F1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把握总量,在其生长对钾肥最敏感时期分次施用,提高利用率。大抓6~8月3个月,把好肥、水关,是决定太D5F1优质、高产的关键时期。

5化学调控技术

化调时遵循“主动化调、少量多次、前轻后重、健长搭架”的原则。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次在叶片7~8叶时用纯品缩节胺7.5g/hm2,浓度为20mg/kg,目的是促进生殖生长和根系生长,但不影响丰产架子的形成。如无明显伏旱,间隔15d进行第二次化控,用纯品缩节胺15g/hm2,浓度25mg/kg;第三次7月20日前后,此时要看苗、看天、看肥情况分次施用,前轻后重,用药总量,纯品缩节胺37.5g/hm2,喷液浓度30~40mg/kg,要看棉苗长势,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第四次打顶后5~7d,此时用纯品缩节胺60g/hm2,喷液浓度60mg/kg,从而控制脱蕾和赘芽丛生,提高产量和质量。

6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太D5F1综合抗病能力中等,苗床必须严格培肥消毒,制钵前7~10d ,每10m2苗床用进口三元复合肥1kg、五氯硝基苯100g或敌克松200g,充分混匀,保持湿润、松爽,覆膜备用,以减轻棉苗立枯病的发生;在缺钾地区易发生红叶茎枯病,应及时补钾用药,坚持栽培与用药相结合,治病与营养相结合。

(2)虫害。太D5F1是抗虫棉,只是对棉铃虫等有较强的抗性,因此要加强病虫测报,抓好防治,在防治时要充分利用其自身抗性,坚持达标防治,减少用药次数。要高度警惕次要害虫,因棉铃虫减少防治次数不能兼治而上升为主要害虫。要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控制棉蚜、棉蓟马、盲蝽象、红蜘蛛、斜纹夜蛾等害虫为害,提倡统防统治,坚持达标防治,按标准剂量用药,进行几种药剂混配,做到一次施药对多种病虫达到控制效果。

上一篇:三都县甜茶埋根法无性繁殖育苗技术 下一篇:甘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